齊曉瑩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國宅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宅經濟規模迅速擴大,政府出臺大量法規政策予以支持。但同時也存在后期發展速度下降、發展質量低、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等問題。隨著疫情的減緩,要保持宅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提高服務能力增加用戶粘性,加大科技及基建投入,完善相關法規,建立相關信用體系。
關鍵詞: 疫情 宅經濟 網絡化生存
一、引言
宅經濟主要是指以電子商務、在線娛樂、游戲等為代表的網上經濟以及產業鏈上的關聯行業[1]。實際上,所謂宅經濟,就是一種網絡化生存方式。2020年春節期間我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傳統的線下銷售的模式受到了沖擊,封閉在家的網民無法進行線下消費,兩方面的原因促進了我國宅經濟的發展。在此期間,宅經濟有效地降低了疫情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但是宅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是疫情所致,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被動的發展,若順其自然地發展,疫情過后宅經濟會產生明顯的市場波動。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加之疫情影響,消費者為服務付費的意識增強,愿意且能夠為上門服務支付服務費用,有利于我國宅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然而關于宅經濟的學術研究卻很少。因此,本文重點研究疫情期間我國宅經濟的發展狀況,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為宅經濟的發展提出意見。
二、疫情期間我國宅經濟的特點
(一)宅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但增速逐漸放緩
1快遞業。疫情期間,宅在家中的人們助推了網購的進一步發展,進一步刺激了我國快遞業的發展。快遞發展指數是從發展規模、服務質量、發展能力、發展趨勢多個方面衡量快遞領域發展程度的指數。
從圖1可得,疫情期間我國快遞發展指數不斷增大,但是后期增速有所放緩。2020年1月增速有所下降,隨后兩月增速超過前兩年,尤其是2月,以往2月受春節假期影響增速多為放緩,本年2月,由于疫情增速大幅提升,但3月增速下降。
2移動游戲、視頻、教育行業。移動游戲市場規模大幅增加。2020年第一季度移動游戲市場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9%,環比增速也出現較大幅度增長[2]。其中,春節所處的1月市場規模環比上漲三成,同比增長495%,與2019年春節所處的月份相比,增幅達236%(消除2月天數劣勢)[3];2月市場規模環比出現下降,同比增長186%,與2019年春節后的首月相比,增長近291%[4]。可見疫情期間移動游戲市場隨著復工復學企業學校數量的增加,市場規模同比增速與環比增速逐漸放緩。
以2020年新春中國在線視頻APP日活TOP4抖音、快手、愛奇藝、騰訊視頻為例。從圖2可以看到總體上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
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9年6月增長823%,占網民整體的468%,而2019年6月我國在線用戶規模僅占網民整體的272%[5]。
3生鮮電商、在線醫療、辦公行業。生鮮電商平臺新增用戶規模龐大,但增長主要是疫情的原因,增長率在疫情后預計大幅減少。2020年1月22日-2月6日中國主流生鮮平臺盒馬生鮮、京東到家、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日均新增用戶規模分別達43萬、41萬、30萬、20萬[6]。但是,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保持292%的穩定增長率,達到16200億元,預計到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將升至26384億元,同比增長629%,到2021年達到31174億元,同比增長182%[7]。
2020年春節期間,在線醫療行業需求量暴增。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漲幅接近160萬人,漲幅313%[8]。預計到2020年4月中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到5900萬,較2019年4月漲幅311%[9]。此外,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互聯網醫院行業分析及發展趨勢前景預測(附圖表)》中顯示,2019年10月份我國有269家互聯網醫院,預估2020年超過350家。
在線辦公行業市場規模大幅增加。MobTech發布的《2020疫情下的遠程辦公行業洞察》顯示,復工時期,中國超4億用戶使用辦公應用,日新增用戶逐步走高,2月10日當天突破400萬。艾媒咨詢《2020年中國在線辦公行業“戰疫”專題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截止2月17日復工期間,中國超1800萬家企業采用遠程交流的方式進行辦公;預計2020年中國智能移動辦公市場規模增長率高達559%。
(二)出臺大量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
疫情期間,從中央到地方均出臺了大量的宅經濟方面的通知,來刺激我國宅經濟的發展。2020年2月3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強信息化支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在線醫療的獨特優勢;2月6日,廣東省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規定2020年1月1日起,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生活、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從配送方面支持宅經濟的發展;2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支持并規范“互聯網+醫療”等新服務發展模式;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表示大力發展宅經濟等新業態。
(三)宅經濟依賴移動互聯網應用發展,成本低、效率高
無論是否處于疫情期間,宅經濟之下,各類在線生活方式,都要依靠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而存在,如APP、小程序、頁面工具等。但是、在疫情期間,諸多應用都是在短時間內緊急開發出來的,開發者、運營者或監管者都會出現考慮不足的問題。與傳統的銷售模式相比,宅經濟的成本低、效率高。賣方省去租金等費用,消費者更是擁有網絡就可以消費,成本非常低。另外,宅經濟交易的每個環節都能夠帶動多個產業的發展,如線上推廣可以帶動廣告行業、信用評級等行業的發展,效率很高。
三、疫情期間我國宅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速度有所下降
疫情激活了我國宅經濟的發展,科技和互聯網的發展是更本質的原因,但是疫情期間我國宅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賴于疫情的影響。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宅經濟的增長速度出現了一定的放緩。疫情后期,快遞行業的快遞發展指數增速減緩;移動游戲市場規模同比增速與環比增速逐漸放緩;在線視頻APP日下載量趨向飽和,呈現下降的趨勢;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增長率預計出現大幅降低。
(二)宅經濟發展質量有待提高
疫情期間,宅經濟在我國高速發展,但同時,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浮現出來,如在線辦公由于掉線效率低下、線上教育由于網絡卡頓學習效果差。這些問題是宅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阻礙,需要各相關主體共同克服。一是平臺本身的技術原因,在線人數多時容易卡頓、閃退;二是我國偏遠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的原因,信號覆蓋率低,居家進行辦公、學習時效率低下,此外,交通的不便導致的收取快遞的高時間成本也影響著宅經濟的發展。
中國消費者協會于2020年3月31日公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有373%的消費者表示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從這一報告中也可以反映出疫情期間我國宅經濟發展的質量問題,影響消費者對宅經濟的認可度。
(三)存在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消費者難以維權
1APP涉嫌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宅經濟需要依賴移動互聯網應用而存在,消費者使用新應用的第一步就是進行授權,但大多數App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自2019年3月建立App舉報平臺至今,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組共收到網民舉報信息123萬條,涉及2300多款App[10]。
2部分商家缺乏自律意識。宅經濟發展的成本低、效率高,且在虛擬場景中進行交易,容易滋生失信行為,使得宅經濟領域魚龍混雜,部分商家為了獲取利潤,不擇手段,夸大其詞、無貨銷售、直播帶貨貨不對板、誘導消費、雇傭水軍、教而不育、生鮮不鮮等現象時常出現,嚴重阻礙著宅經濟的健康發展。
3消費者維權難度高。宅經濟面前,面對商家的不法行為,消費者維權面臨新難題,舉證難度會很大,維權的成本也會相應地提高。消費者通過圖片或視頻,或他人的描述選購商品或者服務,很難做到親身體驗,這導致部分商家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報告》顯示,受訪消費者的兩大主要顧慮是“擔心商品質量沒有保障”和“擔心售后問題”。
四、完善我國宅經濟的對策
(一)提高服務能力,增加用戶粘性
首先,媒體要通過宣傳進行引導,增強消費者的黏性。其次,企業需要主動出擊,抓住人們的心理需求,可以將宅經濟活動與社交媒體進行聯系,打造“社交型購物”“社交型辦公”“社交型學習”等;也可以在各方面合理引入電商直播,如生鮮電商+直播。此外,還需要及時做好市場調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創造新的需求。留住用戶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服務質量。一方面需要提高線上服務質量,如減免運費、改善服務態度等,增加用戶粘性,同時將線上線下銷售進行結合,使雙方優勢互補;另一方面,需要平臺發揮作用,疫情當下,消費者或許只能選擇線上消費,網課質量差等問題或許對用戶的留存作用不大,但是疫情過后,這些用戶會大批量流失。由于宅經濟依賴移動互聯網應用發展的特點,因此平臺方需要介入并加大監管,建立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產品的質量檢測,增強用戶的消費體驗。
(二)加大技術研發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疫情下的宅經濟來勢迅猛,相關企業未做好充足的準備,由于技術問題導致服務質量低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技術升級是宅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一方面,企業要加大技術投入,提高APP運營速度,擴充運營容量,另一方面,監管部門需要用云思維來對接宅經濟,如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分析方法,嚴查不法行為。加大“基建”投入,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政府應發揮作用,利用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建設偏遠地區的路網,促進快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其次,是偏遠地區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延伸信號覆蓋率。對此,國家應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各通訊運營商在偏遠地區的通訊建設,完善農村的通訊基礎設施。
(三)完善保障宅經濟運行的法規政策
首先,要進一步將支持、鼓勵宅經濟發展的法規具體化。不只泛泛地講要支持其發展,而要將具體的支持細則公之于眾,如對企業線上銷售的所得減輕稅負,加大信貸力度,對企業的有關宅經濟的科技研發進行補貼等政策的細則。其次,要及時出臺關于懲治商家不良行為的法規。目前的關于懲治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法規還屬于一般的要求,沒有針對企業及有關監管部門規定實質性的法律責任,因而,要及時出臺關于APP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完善相關法律體系,還要監管部門嚴格執法。面對缺乏自律意識的商家,一是制定相關法規,明確并加重不法行為的后果,包括罰金和責任等方面的懲罰;二是建立相應的職能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打擊商家的不法行為。
關于消費者維權難度高。完善糾紛解決機制,簡化投訴、舉報相關流程,降低舉證難度,從根本上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對其進行大力宣傳,科普維權知識,如遇到消費問題如何尋求相關幫助等,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
(四)建立促進宅經濟發展的信用體系
商家缺乏自律意識,失信行為時有發生。健康有序地發展宅經濟,需要完善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健全企業誠信檔案,完善企業信息的披露制度,將企業的各種守信、失信行為公之于眾,并加強失信的懲戒力度。同時,也要做好宣傳工作,一是監督企業誠信經營,二是加強消費者對宅經濟的認可度,營造宅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經濟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文明,呂福玉“宅經濟”的發展狀況與引導策略[J].學術交流,2014(11):112-116
[2]北京伽馬新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疫情防控期間游戲產業調查報告[R].伽馬數據,2020-06
[3]北京伽馬新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1月移動游戲報告(春節特輯)[R].2020
[4]北京伽馬新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2月移動游戲報告(內部版)[R].2020
[5]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20-04-28
[6]艾媒咨詢2020年1月22日-2月6日中國主流生鮮平臺日新增用戶規模[DB/OL].https://dataiimediacn/page-categoryjsp?nodeid=30408510
[7]艾媒咨詢2020年中國后“疫”時代生鮮電商運行大數據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R].2020年3月17日
[8]前瞻產業研究院2020年疫情期間中國在線醫療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R].2020年
[9]艾媒咨詢2018年4月-2020年4月中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及預測[DB/OL].https://dataiimediacn/page-categoryjsp?nodeid=30406923
[10]文麗娟“宅經濟”井噴背后哪些短板待補[N].法治經緯2020-04-02
(齊曉瑩,貴州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