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波/內蒙古寧城縣農牧局 024200
由于夏季溫度、濕度比較高,降雨量比較多,導致大量的病原菌滋生。由于奶牛自身的耐熱性比較差,溫度調理程度也比較弱,對奶牛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同時也增加了疫病的發生率。基于此,科學合理搭配飼料和有效加強飼養管理對確保奶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在夏季,奶牛的食欲會逐漸下降,采食量與秋冬季節相比也會逐漸減少。有相關研究顯示,奶牛在溫度達到22~25℃時,采食量就會呈現出逐漸下降趨勢;如果氣溫上升到30℃,牛采食量下降的趨勢會非常明顯,據數據統計,下降的幅度可以達到50%以上。因此,在夏季首要的任務就是增強奶牛的食欲。為了更好的增強奶牛的食欲,提高奶牛的采食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奶牛日常飼料中的蛋白質水平。一般蛋白質水平需要控制在18%~20%;提高過瘤胃蛋白的實際比例,需要占到粗蛋白的35%以上,增加一些高質量、易消化的粗飼料,如苜蓿干草,胡蘿卜等;奶牛日糧的濃度要適當的提高,但體積要小,以滿足奶牛的營養需求為標準。同時還要適當的添加一些過瘤胃脂肪,如脂肪酸鈣、棉籽等,確保奶牛每天飼料的脂肪含量可以達到5%;要嚴格控制奶牛飼料的喂食量。根據奶牛的情況適當的提高精料的占比,切記日糧中的精料所占比例不可以超過50%,這樣能夠有效避免奶牛出現代謝性紊亂的現象。對于奶牛的飼料,一定要符合高質量、優質化的標準,因為劣質的粗飼料也會增強奶牛的產熱量。

夏季,白天的氣溫逐漸升高,奶牛的食欲就會降低,等到晚上,天氣逐漸轉涼,奶牛的食欲與白天相比也會有所提高。所以通過轉變傳統每天均衡投料的方式,在晚上和清早都投放一些日糧,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飲食量;同時,也可以適當的增加在夜間補飼的次數,使奶牛在夜間的采食量可以占全草食量的2/3。主要原理就是通過利用溫差變化的特點來維持最大物質的采食量。
夏季天氣比較炎熱,奶牛體內的某些礦物質會出現嚴重不足,而這些礦物質對提高奶牛產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糧中需要很多的礦物質,如鉀、鈣、鈉、鎂等。其中鉀可以增加到日料干物質的0.5%~1.3%,鈉增加到0.5%,鎂增加到0.3%。有研究學者表明,在夏季,每天奶牛日常飼料中需要添加5mg的碘化鉀,這樣利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熱應激對奶牛造成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增加奶牛的產奶量。蛋氨酸需要添加至0.1~0.2dL,可以有效調奶牛的產奶量,并且飼料的轉化率也可以達到100%。增加12 kg蛋氨酸,就可以節省100kg的配合飼料。磷酸脲屬于一種新型的促進劑。若每頭奶牛每天所需要補充的飼料達到150g后,奶牛每天的產量就可以增加1.33kg。
夏季屬于奶牛發生乳房炎的高發季節,需要在每年的7、8、9月對奶牛進行隱性監測,并做好應對的防范措施。無論是飼槽,還是擠奶場都要保持干凈,還要對牛體的生長環境進行消毒;對飼槽也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和清理工作,全面做好防控措施,控制疾病的發展。同時還要打掃牛舍的衛生,及時將牛舍中的糞便進行清除,確保牛舍干凈、干燥,定期對牛床進行消毒,減少污染。為了更好的降低奶牛疾病的發生率,需要適當的開展乳頭藥浴,可以減少發生乳房炎的概率。奶牛一般都是通過毛孔、皮膚進行散熱,所以可以按時用清水對牛體進行清洗。
綜上所述,飼養管理部門在對夏季奶牛進行飼養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積極做好預防管控機制,提高飼養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相關的管理人員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對日糧進行合理的搭配,嚴格控制牛食用飼料的次數和數量,確保牛在吃飼料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營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