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腹瀉是常見性消化道疾病之一,集中多發于年齡0~2歲階段的嬰幼兒,長期腹瀉情況下小兒營養不良情況明顯,進而影響健康生長發育狀況。遷延性腹瀉即腹瀉時間>2周情況,小兒有水電解質失衡、免疫力下降等表現。針對小兒此類疾病,臨床工作中發現長期腹瀉會造成鋅流失,導致患兒發育不良、干擾正常生長發育,所以鋅制劑補充是治療的關鍵[1]。基于此,本文就本院兒科遷延性腹瀉小兒為例,分析布拉酵母菌配合鋅制劑治療的預后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兒科2019年7~12月收治的120例遷延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受試小兒家屬知情配合;②布拉酵母菌、鋅制劑試驗用藥患兒無禁忌;③患兒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試驗用藥禁忌患兒;②服用其他同類型藥物者;③患兒存在心肝腎疾病;④中途退出治療情況。采取隨機法將所有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2.0歲;病程15~45 d,平均病程35.0 d。觀察組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2.2歲;病程16~48 d,平均病程36.0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基礎治療:補液、補充維生素、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失衡、口服蒙脫石散等。對照組采用布拉酵母菌治療。布拉酵母菌沖服,結合患兒年齡選擇藥物劑量,年齡<3歲患兒250 mg/次,1次/d;年齡≥3歲患兒250 m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鋅制劑治療。飯后予以患兒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液5 ml/次、2次/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不良反應(惡心、嘔吐、頭暈)發生情況以及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4+、CD8+、CD4+/CD8+水平。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小兒大便形狀恢復正常,大便≤1次/d,小兒的精神狀態恢復;有效:小兒大便逐漸成形,大便≤3次/d,小兒的精神狀態明顯改善。無效:小兒大便不成形、病情無緩解,以上效果未達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8.33%高于對照組的80.00%,不良反應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D4+(40.50±4.05)%、CD4+/CD8+(1.75±0.25)高于對照組的(35.90±3.20)%、(1.36±0.10),CD8+(23.20±3.30)%低于對照組的(26.35±3.1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腹瀉是常見消化疾病,嬰幼兒是高發人群,疾病主因是過敏、感染、用藥等,腹瀉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導致疾病長期遷延即遷延性腹瀉。遷延性腹瀉情況下導致腹瀉癥狀加重、腸道黏膜功能受影響,進而增加了繼發性感染、營養不良風險,影響患兒的健康發育狀況。鋅是人體中的主要微量元素,人體長期腹瀉情況下鋅缺乏情況明顯,不但會加重病情,還會增加治療難度,鋅有利于核糖體穩定。另外,鋅可以提升細胞活性、細胞免疫、防御功能,加速腸胃蠕動,增強食欲。所以,遷延性腹瀉患兒治療中需注重鋅制劑補充治療[3]。布拉酵母菌腸道益生菌能夠抑制炎癥因子、抗炎、提升腸道對鈉的吸收能力,從而減少排便次數[4]。另外,此藥物可參與維生素合成,促進患兒腸道黏膜修復,改善腸道環境,抑制病菌增殖。所以,在糾正小兒水電解質失衡等常規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配合應用布拉酵母菌、鋅制劑,可以進一步提升遷延性腹瀉患兒的治療效果,且在藥物協同作用下提升小兒用藥的安全性,提升小兒機體免疫力[5]。賴麗芝等[6]研究指出,遷延性腹瀉患兒治療中應用布拉酵母菌聯合鋅制劑治療,能夠提升患兒臨床治療效果與安全性,促進免疫功能指標改善。
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D4+、CD4+/CD8+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次試驗結果和李文元等[7]研究結果有一致性,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布拉酵母與鋅制劑聯合治療遷延性腹瀉患兒在提升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免疫功能方面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