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麗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好發于40歲以上人群,以氣流持續性受限和氣道炎性反應為主要特點[1],臨床表現為劇烈咳嗽、喘息加重、胸悶胸痛、咳大量粘痰,大多數患者伴有發熱癥狀。臨床治療以抗感染及改善通氣功能為關鍵措施,故本研究觀察將氨茶堿與噻托溴銨聯合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年1~11月于本院呼吸內科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47例)及對照組(45例)。實驗組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齡(63.18±1.02)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齡(62.87±1.6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參照2013年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2];②近1個月內未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者;③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并簽署知情告知書。
1.2.2 排除標準 ①不能耐受本研究所用藥物者;②合并支氣管哮喘、肺結核等疾病者;③伴腎功能不全或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進行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氨茶堿緩釋片(哈爾濱泰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0256)口服治療,0.1 g/次,b.i.d.;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噻托溴銨(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79)1粒霧化吸入治療,2噴/次,同時囑患者用力呼吸,q.d.。兩組均連續用藥治療2 個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肺功能指標[3]:在治療前后由主治醫師對兩組患者采用S-980A立式肺功能檢測儀測定肺功能的狀態,包括FEV1、FVC、FEV1/FVC、FEV1%pred,每項指標檢驗3次,取平均值;同時采用6 min步行試驗再次評定肺功能,行走距離越遠說明肺功能越好。②氣道重塑指標檢測[4]:在治療前及治療后7 d對兩組患者進行氣道重塑檢測,經上海博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檢測MMP-9,經上海臻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測定TGF-β。③抗氧化指標測定[5]:采用三價鐵降低抗氧化能力法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總抗氧化能力;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檢測試劑盒測定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以及丙二醛和SOD水平。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 組 患 者 的FEV1、FVC、FEV1/FVC、FEV1%pred、6 min步行試驗距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FVC、FEV1/FVC、FEV1%pred、6 min步行試驗距離均優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MMP-9、TGF-β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MP-9、TGF-β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實驗組MMP-9(83.29±6.89)μg/L、TGF-β(82.83±8.04)ng/L均低于對照組的(96.31±7.03)μg/L、(90.59±8.68)ng/L,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抗氧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總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丙二醛、SOD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總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OD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丙二醛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實驗組患者的總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OD均高于對照組,丙二醛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氣道重塑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抗氧化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抗氧化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氣流持續受限為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具有病情進展迅速和預后差等臨床特點,常發生于老年患者,發病初期臨床癥狀隱匿,易忽視,老年患者因慢性基礎疾病造成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肺部受到細菌感染發生病理性改變,肺功能嚴重損傷,惡性循環加快;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呼吸功能變差,體內的氧化/抗氧化機制失衡,對外界刺激反應不敏感,產生大量的活性氧以及蛋白酶,損傷氣道上皮細胞,造成機體進一步惡化,同時吸煙也是本病最主要的發病因素,煙草里含有的H2O2、NO、脂質過氧化反應產物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致使抗氧化反應失活,加重病情[6]。
有研究表明[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營養狀態和抗氧化狀態有助于抑制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有效保護細胞,降低機體損傷程度。臨床穩定期時治療以緩解呼吸困難和改善肺通氣功能為主,氨茶堿為嘌呤受體阻滯劑,對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具有促進作用,收縮膈肌和擴張支氣管,增加肺活量,以擴冠狀動脈作用增加心肌供血并降低肺血管阻力和微血管通透性,促進痰液排出,改善肺通氣功能。噻托溴銨屬于長效抗M膽堿藥物,經選擇性與M1和M3受體結合,發揮抗炎作用,增加深吸氣量,保持氣道開放,減輕氣道炎癥反應,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噻托溴銨使用的安全范圍廣。
綜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氨茶堿與噻托溴銨聯合治療方案臨床效果顯著,肺功能及氣道重塑程度改善明顯,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功能,臨床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