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面對的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不斷增加,人們的工作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長期伏案工作者常期不鍛煉,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1,2]。頸椎病的發生與患者自身骨骼肌退化以及肌肉退化有關,頸椎椎間盤突出也是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出現的重要因素,患者會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正常工作。頸椎病中約有50%患者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西醫領域中,該疾病首選治療方法為對癥治療,對癥治療無效后可選擇手術治療,但是療效欠佳[3]。中醫藥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中具有獨特見解,認為手法松解聯合中藥包外敷能夠取得顯著療效。本次研究中,納入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接受中藥包外敷治療,研究組接受手法松解配合中藥包外敷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院治療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4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對照組患者中,女9例,男11例;年齡35~62歲,平均年齡(48.83±4.61)歲。研究組患者中,女10例,男10例;年齡34~62歲,平均年齡(48.58±4.8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4];②年齡≤70歲;③未接受過激素藥物治療。排除標準:①診療依從性較差;②頸椎表面皮膚破損;③頸椎骨折;④存在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⑤合并惡性腫瘤;⑥拒絕參加。
1.3 方法 對照組接受單純中藥包熱敷治療,藥包方劑組成:威靈仙15 g、紅花15 g、山茱萸15 g、沒藥15 g、路路通15 g、桂枝15 g、透骨草15 g、伸筋草15 g,將藥物混勻后用布包加熱,放置于患者的頸部熱敷,30 min/次,1次/d,連續治療4周。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手法松解治療,協助患者采取臥位,在患者的頸部、肩部、背部肌肉以及疼痛點進行輕柔按摩,隨后協助患者采取坐位,在患者的患側上臂使用拇指按摩肩中俞穴、肩井穴以及疼痛點,再使用雙手拇指以及掌根點壓按摩膏盲穴、天宗穴,隨后托住患者的下頜,另一只手托住患者的頸部,將患者的頭部適度向上拔伸,輕輕向左右旋轉,治療時間20 min/次,1次/d,連續治療4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以及臨床療效。①主觀癥狀評分:滿分為18分,讓患者自行評估自身的好轉情況,分數越高說明自身主觀癥狀改善效果越好。②臨床癥狀評分:滿分為37分,由研究人員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越好。③疼痛評分: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讓患者自行評估疼痛程度,分值范圍0~10分,分數越高說明疼痛感覺越強烈。④疼痛強度評分:分值范圍0~10分,0~3分為輕度,4~6分為中度,≥7分為強度。⑤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評估標準,顯效:上肢麻木、頸椎疼痛等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均下降>70%,且患者的頸部活動度50%~70%,且患者的頸部活動度稍微受限;有效:肢麻木、頸椎疼痛等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均下降超過50%~70%,患者的頸部活動度受限;無效:上肢麻木、頸椎疼痛等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均下降<50%,患者的頸部活動度受影響。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5]。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高于對照組,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對比(,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在中醫理念中,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病因素較為復雜,與患者自身外邪入體有關,風寒濕邪入侵頸椎,導致頸椎部經絡運行受阻,故氣血運行不暢,頸部營養欠佳,導致頸椎部椎體出現病癥[6]。在西醫理念中,認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生原因與患者自身的日常工作或者日常行為有關,以長期伏案工作為主,病理變化為頸椎間關節退變、椎間隙狹窄、椎間孔狹窄等,同時伴有耳鳴、耳聾、胸悶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大。西醫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先采取非手術治療,對于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再選擇手術治療。在中醫治療中,可選擇手法松解聯合中藥包外敷治療,手法松解可有效的促進頸肩部、背部肌肉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加速炎癥物質的吸收,緩解疼痛癥狀,促進頸肩部經絡通暢,祛除風寒濕邪[7]。中藥包熱敷中紅花、沒藥、路路通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行氣活血之效,直接作用于頸椎部,改善患者的頸部疼痛所致的肌肉痙攣,促使頸椎部周圍肌群放松,改善頸椎部活動度,促進疾病的恢復。手法松解聯合中藥包外敷治療,能夠發揮協同治療作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本次研究中,治療前,兩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主觀癥狀評分、臨床癥狀評分高于對照組,疼痛評分、疼痛強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李金輝等[8]作者的研究中,中醫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4%,而對照組僅為83.71%,觀察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與本次研究均證實了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與傳統的對癥治療相比,使用中醫獨特療法治療療效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選擇手法松解配合中藥包外敷治療,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該治療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