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傳鈴
近年來,抗菌藥物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患者感染預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類藥物的應用常出現不合理用藥甚至濫用藥的情況,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及多重耐藥菌的出現,還會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1]。因此,必須對抗菌藥物的應用引起重視。在普外科圍手術期預防切口感染中,抗菌藥物應用較多,但是常存在抗菌藥物濫用、真菌感染、細菌耐藥性增加等問題[2],因此,在外科用藥中,提高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本研究選取本院普通外科Ⅰ類切口手術患者320例(2017年8月~2019年8月),調查分析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情況。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康平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Ⅰ類切口手術患者320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43.82±11.83)歲;住院時間5~30 d,平均住院時間(13.28±5.58)d。
1.2 方法 制作普通外科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表,調查并評價抗菌藥物應用情況,然后填寫調查表,統計分析預防應用指征把握、用藥時機、聯合用藥、用法用量、用藥品種選擇、用藥療程、傷口愈合情況。
2.1 抗菌藥物應用分類情況 320例患者中,預防性應用235例、占73.44%,治療性應用57例、占17.81%。見表1。

表1 抗菌藥物應用分類情況(n,%)
2.2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開始時間情況 235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術前>2 h應用抗菌藥物最多,184例、占78.30%,術前30 min~2 h應用抗菌藥物最少,11例、占4.68%。見表2。

表2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開始時間情況(n,%)
2.3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品種情況 235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品種前三位為頭孢西丁(38.30%),頭孢孟多(22.98%),頭孢美唑(12.77%)。見表3。

表3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品種情況(n,%)
2.4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用藥持續時間情況 235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用藥持續時間<24 h 108例、占45.96%,用藥持續時間24~48 h 42例、占17.87%,用藥持續時間>48 h 85例、占36.17%。
2.5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用法用量情況 235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靜脈滴注給藥191例、占81.28%,靜脈注射給藥27例、占11.49%,口服給藥17例、占7.23%;頭孢菌素應用頻率為1次/d,有82例、占34.89%,為給藥頻率不合理情況;用藥劑量并沒有出現不合理情況。
2.6 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聯合用藥情況 235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聯合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均聯用2種藥物,有48例,占20.43%。
2.7 傷口愈合情況 所有手術患者傷口愈合均為甲級,患者均未出現手術部位感染情況。
Ⅰ類切口手術通常情況下不會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如果應用,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這類患者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比例一般<30%[3]。本研究結果中,320例患者中,預防性應用235例、占73.44%,治療性應用57例、占17.81%。預防性抗菌藥物應用率明顯較高。可見,普通外科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存在適應證把握不嚴、嚴重濫用情況;Ⅰ類切口手術應用抗菌藥物主要是為了防止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細菌污染手術創口是手術部位出現感染的主要原因,形成創口后,細菌會污染創口,手術切口開始切開至手術切口縫合完畢,保證手術切口局部組織保持足以殺滅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才能預防細菌定植在手術切口上,因此,用藥時機一般為手術開始前30 min~2 h[4,5]。本研究中,235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術前>2 h應用抗菌藥物最多,184例、占78.30%,術前30 min~2 h應用抗菌藥物最少,11例、占4.68%。Ⅰ類切口手術應用抗菌藥物應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選擇藥物,并且保證較高的治療效果、藥物安全性、以及應用方便性,還要考慮應用的藥物在患者經濟接受范圍內,頭孢唑啉、頭孢拉定為Ⅰ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6]。本研究結果中,235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患者,抗菌藥物應用品種前三位為頭孢西丁(38.30%),頭孢孟多(22.98%),頭孢美唑(12.77%)。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為醫生在臨床用藥時存在靠經驗用藥且應用起點高的情況,并且藥物價格相對較為昂貴,增加毒副作用,還會導致藥品浪費,給患者自身也加大了經濟負擔;靜脈全身給藥能保證手術部位有足夠且維持整個手術過程的抗菌藥物濃度[7,8]。本研究結果中,給藥方式方面,靜脈滴注給藥191例、占81.28%,靜脈注射給藥27例、占11.49%,口服給藥17例、占7.23%;頭孢菌素應用頻率為1次/d,有82例、占34.89%,為給藥頻率不合理情況;用藥劑量并沒有出現不合理情況。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必須具有明確指征,Ⅰ類切口手術不應該聯合應用抗菌藥物。本研究結果中,聯合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均聯用2種藥物,有48例、占20.43%。這種情況屬于無指征聯合用藥,不僅會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反應,還會誘導耐藥菌株生長,導致患者花費更多的醫療費用,還會造成資源浪費;術后不會再有細菌污染出現,進而患者也就不需要繼續應用抗菌藥物。有研究表明,術后感染的發生機會并不會隨著術后繼續用藥而減少。抗菌藥物總預防性應用藥時間不超過24 h[9]。本研究結果中,用藥持續時間<24 h 108例、占45.96%,用藥持續時間24~48 h 42例、占17.87%,用藥持續時間>48 h 85例、占36.17%。用藥持續時間<24 h 最多,但是依然存在較多患者用藥持續時間>48 h,還存在出院才停藥的情況,可見,這類患者用藥時間過長;所有手術患者傷口愈合均為甲級,患者均未出現手術部位感染情況。
很多醫師對為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目的不明確,也不能透徹地了解用藥方案,并且不能嚴格執相關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要求。從研究結果可看出指征把握、用藥時機、用藥品種選擇、用藥療程、用法用量、聯合用藥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情況,與相關為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標準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針對以上不良情況,醫院必須引起重視,制定合理的為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規范,提高用藥合理性,加強醫師培訓,做好監督工作,避免圍手術區抗菌藥物的濫用,提高用藥合理性,并且加強病區、手術室環境等一切與手術傷口感染有關因素的管理,防止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進而降低手術傷口感染發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也能使醫生對抗菌藥物的依賴性大大減小。
綜上所述,普通外科Ⅰ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存在不規范應用情況,促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管理,改變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不合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