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燕,馬珊珊,劉劍
(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貴陽 55002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視,在2016 年12 月7 日至8 日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環節,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在高校中開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現階段的教學普遍將專業性和技術性的知識培養作為教學重點,對于將專業課與思政教育內容結合并不多見,甚至有些授課教師忽略了思政教育。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將課堂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專業課程中循序漸進地進行思政教育,最終把思政教育辦得越來越好。
《移動通信》是我校通信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共計3 個學分,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通過本課程可以使學生掌握移動通信系統的基礎知識和關鍵技術,通信系統的發展趨勢等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理論分析和實踐能力。為了探索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本文以《移動通信》課程開展專業課程思政化為目標,不斷挖掘移動通信課程教學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不斷優化授課內容體系結構,切實發揮課程思政全育人的功效,從而建全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學生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課程思政最早應用于上海各大高校。目前,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尚處于探索和不斷實踐的階段,缺乏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結構。文獻[2]以理工科課程為例,對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進行分析,注重多元因素的融合,學以致用,在實踐中落實思政教育。文獻[3]以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為例,揭示了經濟類專業課程需把“資金價值”與“社會價值”融匯貫通,提煉學科知識價值,將學科知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系。對于實踐操作能力有高要求的機械制圖與CAD 課程來說,文獻[4]提出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及指導思想,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政體系,為思政教育教學提供了思路。并且主要以學生學習制圖軟件和編程軟件為目的課程中,文獻[5]將思想政治教育規律融入FPGA 原理與應用設計課程的課程思政設計,文獻[6]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數據結構和算法設計課程,文獻[7]以Java 程序設計為例,充分發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將思政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在完成專業學習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語言編程類課程結合思政教育奠定了基礎。文獻[8]針對電子信息專業類課程中融入思政、雙創教育的課程體系改革進行闡述,由于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缺乏考察體系的問題,通過建立合理的考察和思政教育體系,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滿足專業課堂中師生對思政、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文獻[9]對于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高的計算機通信網絡課程,除了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將育人作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將育人目的始終貫穿整個教育進程,使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文獻[10]以落實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不斷完善,需要提升專業課程教師思政育人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
由于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關系不明顯,授課教師則是將專業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發掘者和實施者,需要增加除原有的課程目標外的思政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有機結合思政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收思政教育。此外,授課教師應通過自學,與院系黨支部、學生科等部門探討思政教育的實施方式,與人文社科類授課老師交流等多種渠道加強自身思政素養,取長補短,形成有機結合。
為了實現專業課程思政教育,首先,需要創新教育觀念,具備“思政育人”的價值取向,準確拿捏專業課教學和思政教學的占比,使專業課教學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避免出現將專業課思政化。其次,創新教育內容和方法,充分挖掘移動通信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或者引導學生一起探索。不僅僅是增加幾條思政教育的目標,而是達到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
目前全國各高校的專業課程教學主要以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大多數以通過課程考試為目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學過程的指導方針,為了實現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需要增加思政教育的目標。
如前所述,根據移動通信的課程目標是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具備實踐動手能力。筆者擬定了該課程的思政元素包括中國夢、責任與擔當、工匠精神等三個方面,如表1 所示。

表1 移動通信課程思政的元素
在制定了包含思政教育的課程目標后,如何使學生欣然接受思政教育是落實思政教育的關鍵。因此,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知識點中融入思政教育。根據中國工程教育認證的通用標準對畢業生的要求與本課程內容的對應關系,課程組老師梳理了《移動通信》課程的內容,在合適的課程內容中加入思政元素,其教學內容如表2 所示。
此外,本課程還體現了如下所述的思政教育元素,培養學生的人文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擔當。
(1)一材多用。本課程是雙語課程,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講義-中文講述”的方式,使用電子工業出版社《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第四版)(英文版)》全英文教材,不僅學習專業知識,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文文獻閱讀技能,實現“一材多學”。本科學生在寫畢業論文(設計)時,常為無“米”下“鍋”而發愁。因此,可以讓學生不僅要平時注意材料的積累,還要學會高效率的利用已有的材料。
(2)囊螢映雪。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從2G 到5G 是技術的進步,我國5G 系統的商用,中興事件、中美貿易戰等均與電子信息產業相關,唯有國力強大才能屹立于世界。大學生們只有刻苦學習,不斷進取,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肩負起建設偉大祖國的重任。
(3)生態文明。綠色通信是新一代通信理念,如何降低移動通信系統的能耗是現有移動通信系統亟待解決的問題。讓學生意識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同時結合貴州省的大生態戰略,教育學生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并付諸行動。

表2 移動通信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
在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后,更為重要的是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向學生傳遞思政教育思想。
本課程是貴州省教育廳本科課程教學改革項目資助,采用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和項目驅動相結合,文獻[11-12]有詳細闡述,不再贅述。根據前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原有教學模式基礎上,增加討論式,根據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5G 技術大賽和“經世IUV 杯”通信網絡部署與優化設計大賽等學科競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采用多維度考核評價體系,加大過程考核比重,弱化傳統一次定性考核體制。考慮融入思政教育的因素,在總評成績中的5%作為思政考核分數,并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也納入考核,做到課內和課外思政不分離。學生以多種方式取得思政成績,例如通過分組小組撰寫本課程與思政教育結合的心得報告或是將本課程中某知識結合思政進行演講。貫徹以學生為中心,切實關注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體會,不僅使學生主動接受思政教育,還可以提升學生對專業課程的興趣。
在高校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貫徹落實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可以使大學生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人格和行為實踐,培養政治素質過硬,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級專門人才。本文以《移動通信》課程,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教學改革。在保證專業課教學質量的同時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中,并鼓勵學生自主挖掘更多專業課隱藏的思政元素,為專業課程帶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實現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