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孫文紅,張瑋曄,戚焰
(1.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濟南 250012;2.山丘學校,波茨敦,賓西法尼亞 19464)
為了解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對基礎醫學各主干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學校應該在學生結束基礎醫學理論學習,步入專業教育階段前,實施基礎醫學綜合考試。目前很多醫學院校已經逐步開始實施此項考試[1]。本學院從2017 年開始利用醫學在線教學考核系統對臨床醫學五年制和臨床醫學5+3 制學生進行基礎醫學綜合考試,已經連續了三年。目前系統中已經保存了2014 級、2015 級及2016 級三個年級的機考試卷。本文以2018 年7 月進行的2015 級學生的考試為例進行說明及分析。
基礎醫學綜合考試內容參考臨床執業醫師考試大綱,對生理、病理、病理生理、解剖、醫學免疫、生物化學、醫學微生物、衛生法規、心理、藥理、預防醫學等11個科目的知識進行測試[2]。每個科目的試題由各相關課程組分別出題,匯總以后再由機考中心的考務把所有科目的題目統一導入醫學在線考核系統并生成一套完整的試卷。整套試卷的題目全部為選擇題,題型有基于單句的A1 單選題、基于病例摘要的A2 單選題,還有B1 標準配伍題。試卷共200 道題目,每題0.5分,總分為100 分。考試為閉卷形式,考試時長120 分鐘。2015 級試卷中每一科目的各題型數量的統計可以參見表1 的“科目名稱”列和“題目數量”列。
考試時間選在7 月份期末考試周的所有考試完全結束后的周六,所有參考學生統一在機考中心的機房內進行閉卷考試。
考試所用的在線教學考核系統是專門針對我校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網絡計算機考試而設計開發的。系統采用Browser/Server 架構,有完善的防作弊及考生數據保護功能。如果考試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重啟或更換電腦,考生答卷數據并不會丟失,可以在已答題目的基礎上繼續答題。系統會自動把因為電腦問題而損失的考試時間給考生補上,不會減少考生真正的答題時間。
為了利用在線教學考核系統順利進行機考,學院專門成立了機考中心。中心由考務和多位機房維護人員組成,目前能利用的機房有7 個,共406 臺臺式電腦。學院近幾年不斷從多個方面改善機考中心的條件,盡力對考試的公正及安全做好保障措施。學院聯合學校網絡中心,為機考中心配置了專用網絡防火墻,在考試期間可以屏蔽外網,機房內電腦只能訪問在線教學考核系統服務器,杜絕閉卷考試時利用電腦上網查資料的行為。每個機房內都有多個攝像頭,全方位對考試過程進行監控。在每個機房相鄰電腦的桌子上方安裝了隔斷,保證鄰座之間不容易看到對方的屏幕,減少相互干擾。
考前由考務通過在線考核系統對試卷設置IP 限制,把機房內所有電腦的IP 地址加入到系統允許的IP地址列表中,這樣可以控制考生只能利用規定的機房電腦參加該套試卷的考試。考務在考試前會排好每位考生的考場和座次表,并上網公布。考試時座次表張貼在門口,考生必須對號入座,保證在考中和考后如果出現問題,可以很快找到每位考生的考位及所用的電腦。考試時,每位考生通過在線考核系統得到的試卷的題目順序都是隨機的,以保證相鄰座位考生的答題順序不同,減少作弊的可能。
考試開始后,系統會自動開始倒計時,并在屏幕上方顯示剩余時間、已做題目數量及百分比、剩余題目數量等提示信息。考生可以對沒有把握或有疑問的題目進行標記,可通過“檢查試卷”窗口查看目前哪些題目已做、未做或已標記。可以通過“上一題”或“下一題”按鈕切換題目,也可以直接點擊“檢查試卷”窗口中的題號快速進入相應題目。考生可以提前交卷或者在倒計時結束后由系統自動交卷。
因為試卷全部由客觀題組成,所以考生提交答卷后,系統會自動批閱并給出成績。另外,提交的答卷數據還包括每位考生的電腦IP 地址、考試所用時長等信息。
2015 級參加基礎醫學綜合考試的考生包括基礎醫學院臨床醫學五年制學生和臨床醫學5+3 制學生,一共288 人。五年制學生中,男生82 人,女生92 人,共173人。5+3 制學生中,男生 55 人,女生 60 人,共 115 人。
試卷自動批閱完畢后,就可以用系統自帶的試卷分析模塊對試卷進行分析。試卷分析模塊可以進行試卷的整體分析、題目分析、考生反饋和導出客觀題答題明細。分析指標不僅包括試卷的難度、信度、區分度、效度、平均分、及格率等試卷整體指標[3-4],還含有每道題目的難度系數及區分度,每道選擇題各選項的選中百分比等。教師通過試卷分析功能可以了解整體試卷質量及每道題目的質量,及時對有問題的題目進行修改,對難度系數較大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考生也可以通過個性化的分析反饋功能全面了解自己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及時差缺補漏。
表1 中右側“正確率”列的數據就是通過試卷分析模塊分別對五年制及5+3 制學生按不同科目統計得到的正確率。可以看出,除了醫學免疫學和藥理學正確率非常相近外,其他科目5+3 制學生的正確率都要高于五年制學生。表2 是分別對兩類學生的答卷分析所得到的試卷難度、信度、區分度、效度,成績的均值等統計量,以及各種題型的正確率。

表1 試卷中每個科目各題型題目數量統計及答題正確率
除了利用系統試卷分析模塊的功能得到一些統計指標,為了進一步分析臨床五年制及5+3 制學生的成績是否有差異,我們還利用專業計算機統計軟件IBM SPSS 22 來對成績進行了分析。

表2 對五年制及5+3 制學生試卷分別進行整體分析及成績分析的統計量
根據分析目的,對臨床五年制學生及5+3 制學生的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 檢驗。在SPSS 軟件中,通過單擊菜單“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打開“獨立樣本 t 檢驗”對話框。將“分數”變量選入“Test Variables”列表框中,將“學生分類”變量選入“Grouping Variable”列表框,如圖 1 所示。“學生分類“變量為“1”則代表 5+3 制,“2”代表五年制。然后單擊“OK”按鈕執行程序,輸出結果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圖1 在SPSS軟件中,對獨立樣本t檢驗對話框的設置
第一部分輸出結果提示5+3 制學生的平均分為54.78,標準差7.87;五年制學生的平均分為50.66,標準差為9.94。
第二部分輸出為方差齊性檢驗的結果。通過方差齊性檢驗,統計量F=6.179,p=0.013<0.05,所以認為兩個獨立樣本所屬總體的總體方差不齊的。
第三部分是t 檢驗的結果。在方差不齊的情況下,統計量t=3.891355,p=0.000125<0.05,所以可以認為兩類學生的平均成績是有差異的,5+3 制學生平均分高于五年制學生平均分。
通過分析,得到臨床醫學5+3 制學生基礎醫學綜合考試成績優于五年制學生的結論,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一方面從高考招生來說,5+3 制錄取競爭更加激烈,錄取要求也更高一些,所以5+3 制學生的高考平均成績要明顯高于五年制學生。雖然學生們都很優秀,但在某種程度上,成績還是部分反應了學生的智力、學習習慣、優秀程度的差異。另一方面,學生入學后在授課方面也有些不同,5+3 制學生所用的教材為七年制或八年制專用教材,所學內容比五年制學生所學內容稍微更深入一些。
學生們的這門基礎醫學綜合考試分數普遍偏低,部分原因是針對2015 級學生,這門考試還沒有真正納入培養計劃,屬于試行階段,不計入績點,即使考試不及格也不需要補考。所以學生們考前不復習,沒有給予重視。從2017 級學生開始,這門考試已經加入培養方案,成為必修課,估計到2020 年7 月份進行考試時,成績應該會有比較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