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前段時間,“小罵大幫忙”,又有新版本。南京市藝術小學或許有些始料未及,他們不花一分錢卻在各大媒體上輪番做了一次全國性“招生宣傳”。因為學校發布的招生簡章中有“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的表述,引發了網民微博爆料、記者關注調查、網友轉發跟評、主管部門干預。最新報道披露:學校已修改招生簡章,刪去相關表述;后續招生工作,主管部門將派專人監督指導。這不是比常規招生宣傳更為全面、立體的一次學校形象推介么?
“小罵”與“幫忙”的切換,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負面輿情”或有“正向推力”。引發輿情的那句表述,算上標點,不過十個字符數:“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撇開公辦藝術小學招生面臨的現實狀況,這個表述確實存在大問題。但是,所謂的“涉嫌性別歧視”的背后,是不是有不在網民視野和思考范圍內的問題?或許那才是校方一直苦苦求解的辦學難題。
南京市藝術小學,又名“南京小紅花藝術團”,是全國首創的集文化教育、藝術教育與舞臺表演于一體的少兒藝術學校。作為南京的文化名片、教育名片以及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名片,他們出此“下策”,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校方官網稱,歷年來“小紅花”招生,男生報名不足,目前學校男生嚴重短缺,嚴重影響了“小紅花”的節目編排,制約了“小紅花”藝術創編。該校招生辦工作人員同時向媒體透露:“在校的女生人數約是男生的5倍,這一情況已嚴重影響了學校節目的編排,許多節目的男性角色只能由女生反串。”(紅星新聞6月15日)
一段回應,三提“嚴重”。顯然,南京市藝術小學面臨的問題不小,不是“涉嫌性別歧視”那么簡單。
其一,男生女生比例嚴重失衡問題,背后可能是招生制度設計的問題。搜索學校招生簡章,小學入學新生一般要接受藝術初試、藝術和文化綜合測試。有測試就有分數,有選拔就有分數線。同組同一分數線,貌似“公正”,但并不意味著“公平”,它可能忽視了學生性別、興趣的差異,也忽視了社會審美的差異。
男女同考同分錄取,可能出現的弊端不只在藝術學校。當下,中小學考查學生的學業能力,大都以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為主,語文、英語科目可能偏重于閱讀、記憶,更利于女生群體脫穎而出。事實上,在一些外國語學校,招生時早已出現“女多男少”的失衡現象,有些學校在“小升初”節點做了針對性改進,按照男生女生1 ∶ 1的錄取比例,分別劃定分數線。南京市藝術小學的招生,文化綜合測試涉及哪些課程?文化測試分數所占權重多少?不管怎樣,校方應當綜合考慮學生的專業素養、興趣方向,同時兼顧男女同學比例,擇優錄取。
其二,男生女生比例嚴重失衡問題,背后可能是社會偏見、家長功利的老問題。現在的父母長輩,不能說不重視孩子藝術才能的發現、培養,相關的教育培訓也十分活躍,但是,絕大多數的家長,看重的是才藝表演乃至考級在未來升學過程中的加分作用。娛樂業空前繁榮,粉絲經濟應運而興,但是主流的評價并不真正認可人們的藝術才能,認為是藝術是業余,是旁門,是次選,科學才是正道、首選。具體到個體的選擇,很多家長又認為女孩可偏向藝術,男生應偏重科學。在社會偏見的強大慣性作用下,個體的興趣愛好常常被帶偏節奏,導錯方向。
可見,網民“爆料”“吐槽”的“涉嫌性別歧視”問題,只是最外層面、人皆可見的表象,“涉嫌性別歧視”的背后,還有能力綜合評價的問題、招生制度設計的問題,更有社會的問題、家庭的問題。刪去那句“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的表述只需幾秒鐘,解決藝術學校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問題,可能至少十年功。如果以為刪去那句引發輿論關注的表述,后續加強監督指導,就是學校問題的解決,就是教育公平的實現,那不過是掩耳盜鈴。
問題是多維度的存在,“問題意識”也應來自多層級的探究、追問。發現問題,梳理問題,分析問題,去偽存真,才是當下“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的正確“打開方式”。有識之士認為,教育的原點不是簡單的育人,而是在于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對他(她)而言的最適宜的發展。顯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只是對教育作用的初步認識,“讓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才是“人道”的意義上對教育價值的深刻理解。
強化問題意識,不是按“刪除鍵”,刪除有可能引發輿情的表述,更不是“刪除”(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強化問題意識,要多按“回車鍵”,另起一行,不斷向下開掘,接近問題原點或內核。發現真實問題,才可能是真正解決問題的開始。
南京市藝術小學,海內外知名。這一次成為新聞熱搜,不是因為杰出校友,不是因為獲獎作品,而是因為招生簡章的一句表述。我們相信學校沒有“性別歧視”的意思,但在公開招生中出現類似“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的表述仍是很不妥的,引起爭議、遭受質疑并不冤。是壞消息,也是好消息,至少人們在校方官網一段回應三處“嚴重”的表述里可以看到藝術學校招生面臨的尷尬現狀,看到校方對藝術教育有心乏力、藝術人才后繼無人(男生)的遠慮。問題公開,或是問題迎刃而解的捷徑。
(作者單位:江蘇電視臺教育頻道)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