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華

一、“十度”課堂的提出
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2001年全面啟動,但在2014年以前,南頭鎮(zhèn)中小學的課程改革仍停留在“穿新鞋走舊路”的傳統(tǒng)狀態(tài),教師口中講著新理念、手中拿著新教材,但在課堂教學中依舊是“填鴨式”“滿堂灌”的局面,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昏昏沉沉,“教師主導缺失,學生主體缺位”的問題較為突出。
新課程的實施著眼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強調通過轉變教師“教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引導教師扮演好課堂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角色,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強調“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基于上述認識,南頭鎮(zhèn)中小學在2014年春季全面啟動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過反復的課堂觀察和系統(tǒng)論證,我們認為適應新課程新理念的課堂建設應該圍繞“十度”開展,即:教學目標、重難點定位的準確度;教學內容與活動流程設計的嚴謹度;媒體運用與學科特點、要求的結合度;教師調控課堂的靈活度;教師教學語言的精準度;教師對特殊學生的關注度;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度;學生“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和習得知識技能的延展度。為方便理解和使用,我們把這樣的課堂命名為“十度”課堂。我們期冀從改革課堂教學評價的角度,以評促教、以評導學,把課堂引向深度改革。
二、“十度”課堂評價指標界定
教學評價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導向。為推進“十度”課堂建設,我們編制了《南頭鎮(zhèn)中小學“十度”課堂評價指標體系》,把“十度”分列入“三大板塊(項目)”,并明確了“十度”指標要求。具體要素如上表所示。
三、“十度”課堂評價指標闡釋
1.指標體系結構及內在機理。評價體系由“三大板塊”構成,包括教學設計、教師素養(yǎng)和學習效度。“三大板塊”中,“教學設計”(權重占20%)指向的是備課(即導學案設計)的質量,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定位的準確度,教學內容與活動流程設計的嚴謹度,媒體運用與學科特點、要求的結合度。“教師素養(yǎng)”(權重占25%)包括教師調控課堂的靈活度、教師教學語言的精準度和對特殊學生的關注度。“學習效度”(權重占55%)包括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度,學生“三維”目標的達成度和習得知識技能的延展度。“三大板塊”互為關聯(lián),相得益彰,其中,教師素養(yǎng)處于核心地位,教學設計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學習效度是目標追求。
2.指標體系設計理念及其價值。指標體系設計緊扣建構主義提出的“情境、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四大學習環(huán)境要素以及新課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理念,從“三大板塊”“十個維度”引導教學設計,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進行有機統(tǒng)一的評價,旨在引導教師“教的方式”要基于并服務于學生“學的方式”,為學生學的方式轉變及有效學習提供支持。另外,指標體系強調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定位、活動及流程設計、課堂調控等方面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參與的有效性評價,旨在強化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教師落實充分尊重學生、充分相信學生、充分依靠學生、充分解放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促進課堂教學從重“教”轉向重“學”,從重“結果”轉向重“過程”,從重教師的“教授水平”轉向重教師的“助學水平”的評價轉變。
四、“十度”課堂評價的實效
1.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力,全面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十度”課堂強調學生注重自主學習,并積極參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大方大膽參與學習展示、交流、點評、質疑、分享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耳、眼、腦、口、手等器官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學習活動,為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質疑素養(yǎng)等基礎學習力提供了鍛煉和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十度”課堂評價的實施,明顯促進了我鎮(zhèn)教學質量整體提高。
2.有效激發(fā)學生非智力因素,學生更加陽光、自信、好學。實施“十度”課堂評價,積極引導形成師生互動、組間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自主獨學、師徒對學、組內群學,激勵學生主動分享、大膽展示、大膽點評、大膽質疑,并從課堂情境設置、學習活動設計、學習評價激勵等多維度為學生營造自主、合作、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不僅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合作意識、交往禮儀等方面的素養(yǎng),而且滋養(yǎng)了學生文雅、有禮、陽光、自信、好學的優(yōu)秀品格。
五、“十度”課堂評價中的問題與對策
1.教師素養(yǎng)是落實好“十度”課堂的關鍵。“十度”課堂十分強調學生學習活動的情境性、自主性、合作性和開放性,對教師備課設計、課堂調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質疑時提出的新觀點、新方法、新問題等有時會始料未及,束手無策,這要求教師在課的設計、課的調控及專業(yè)知識等方面需要具備更高的能力和素養(yǎng)。因而教育部門、學校、學科組有必要強化相關的主題培訓,引領教師綜合素養(yǎng)持續(xù)提升,使廣大教師更好地適應和駕馭新課堂。
2.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度與有效度不易精準把握。學生參與“十度”課堂的活動具有更多的獨立性、自主性、開放性,合作討論、聽看展示等過程是否切實參與、學習狀態(tài)是否持續(xù)、學習效度如何等,要通過課堂準確觀察判斷存在一定的困難。為此,聽課評課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適時變換觀課位置與角度,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反饋情況,力求多角度、多維度、全方位把握學生的課堂學習,才能為教師改進教學、學生改善學習提供有效的指引。
課堂教學評價歷來是教學管理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必須適應新的教學需求而進行變革,才能實現(xiàn)更加有效的“促教導學”作用,推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南頭鎮(zhèn)教育事務指導中心)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