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濤
[摘 要] 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化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時期,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完全勝利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實現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推動鄉村社會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提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路徑。
[關鍵詞]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4-40-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同時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歷史交匯期[1]。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在推動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為鄉村振興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提供了模式借鑒,決勝脫貧攻堅已成為當前不可退避的問題。要在脫貧攻堅的基礎上壓茬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攻克脫貧攻堅中的現存問題,借鑒脫貧攻堅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充分利用脫貧攻堅取得的資源優勢,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堅持群眾主體地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1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內在聯系
1.1 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脫貧是一個歷史性話題,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完成脫貧這個硬指標。近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精準施策,對口支援。通過產業脫貧、就業扶貧、異地搬遷脫貧、生態補償脫貧、教育支持脫貧及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等舉措,使脫貧目標接近實現,貧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條件得到基本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在脫貧總量上,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 899萬人減少至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 000萬人以上。2020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中已有601個宣布摘帽,179個正在進行退出檢查,未摘帽縣僅有52個[2]。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得到總體解決,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先決條件。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12年以來我國投入了大量資金和設備,如電力扶貧,國家電網全力確保每村每戶電網的供應。交通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之一,2016年9月,習近平在指導交通運輸工作時強調,“要致富,先修路”不過時。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帶動社會完成農村公路投資26 793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88.8萬km。通過構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的城鄉全覆蓋交通網,為貧困地區打通了“大動脈”、暢通了“微循環”,實現了“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的交通扶貧目標。脫貧攻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鋪平了道路。
1.2 鄉村振興是穩定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保障
鄉村振興是以脫貧攻堅戰積累的豐厚資源為基礎的,是進一步深化、豐富“三農”工作重點,是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總方針,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的重要戰略部署。脫貧工作的重點是深度貧困地區,這些地區的脫貧大多是由政府、企業、社會幫扶團體集中投入協作完成的,在短時期內即可實現脫貧。但由于長期以“輸血”式方式進行扶貧,其內部缺乏必要的造血功能,或者說造血機能不強和內生動力不足,此類地區極易出現返貧[3]。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有效穩定脫貧攻堅成果,達到穩步富裕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
一方面,鄉村振興是防止返貧的重要手段之一。脫貧攻擊戰已解決了大數人的絕對貧困問題,但貧困人口造血功能仍不健全,極易出現返貧現象。據調查,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產業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據各地初步摸底,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通過不斷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構建新型產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充分解決就業問題,穩定人們的收入,保障脫貧成果防止返貧。
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是對脫貧攻堅“造血”功能的完善。脫貧攻堅基本是大量的“輸血”式減貧。貧困地區雖然解決了絕對貧困,但是“造血”解決長期發展問題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通過建立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綜合改革等,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從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2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踐路徑
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需要充分利用脫貧攻堅形成的資源優勢,借鑒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就和成功經驗,在實現脫貧攻堅的基礎上壓茬推進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2.1 推動產業發展
脫貧攻堅過程中推進產業發展的目的主要是“快速脫貧”,而鄉村振興目的是產業振興,以產業為基礎,擴大產業經營范圍,可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基于此,需迫切對產業發展進行科學規劃,精準施策,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及時淘汰一些同質化極高、技術含量低、耗能高的劣質產業。同時,應根據市場需求,著力打造高質量特色產業,建設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2 改善生態環境
脫貧攻堅已基本改善貧困地區生活條件,鄉村振興的目標是“生態宜居”。脫貧攻堅致力于將產業和生態結合,以解決絕對貧困為目標,部分地區自然環境差,加之人們對居住環境不重視,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家禽養殖處理不當、生活垃圾隨意堆放等現象普遍存在。鄉村振興目標是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新農村,因此要加強環境整治,重點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推進廁所改革和禽畜糞便資源化利用,著力解決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實施村容村貌提升“六化”工程[4],以不斷改善鄉村面貌、優化人居環境。在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轉型階段,要解決鄉村生活中最基本的人居環境問題,堅決推進廁所革命、整治垃圾亂丟亂放、促進牲畜污染無害化處理等;要著力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建立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產業發展之間的良性、內生性循環機制[5],進而實現鄉村生態宜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