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


【摘要】 目的 研究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正畸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患者僅行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正畸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牙周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 P<0.05)。初診治療后3年, 實驗組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牙周探診深度、臨床附著喪失分別為(1.8±0.3)、(0.9±0.2)、(3.5±0.3)mm、(4.2±0.3)mm, 均低于對照組的(3.0±0.4)、(2.2±0.4)、(5.2±0.5)mm、(6.0±0.6)m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3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結論 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正畸治療能夠提高療效, 改善牙周狀況, 降低并發癥的出現。
【關鍵詞】 牙周組織再生術;口腔正畸;慢性牙周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38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 基礎治療后, 對于存在骨下袋的位點, 采用引導組織再生術能夠阻擋牙齦上皮在愈合過程中根面生長, 引導牙周膜細胞優先占據根面, 形成新附著性愈合, 可以最大程度的恢復牙周組織。單純的牙周治療能夠緩解牙周炎癥, 但無法改善咬合創傷, 易出現病情反復的問題, 困擾患者的正常生活[1]。慢性牙周炎患者原發或繼發出現的牙齒錯位、咬合紊亂會加重疾病的進展??谇徽梢愿纳苹颊咭Ш蟿搨?從而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本研究將通過對比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正畸治療和單獨采用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慢性牙周炎的效果, 來尋找更有利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大連市口腔醫院牙周科就診的4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2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13∶7;年齡41~62歲, 平均年齡(43.0±6.7)歲。實驗組男女比例12∶8;年齡41~63歲, 平均年齡(42.7±6.8)歲。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大連市口腔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倫理審查, 所有納入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存在20顆以上的天然牙;②成人錯頜畸形, 全口牙槽骨吸收1/3~1/2;③基礎治療后3個月存在探診深度>5 mm位點, 有二壁或三壁骨下袋;④無牙周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口腔腫瘤、顳下頜關節病的患者;②存在行為、意識障礙問題的患者;③依從性差者;④存在正畸治療史的患者;⑤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行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術前準備:由一名牙周科醫師完成口腔衛生指導、患牙調牙合、全口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手術過程:常規消毒鋪巾, 術區用阿替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 改良Widman內斜切口翻瓣, 清除根周肉芽組織及牙石, 平整根面, 修整齦瓣, 乙二胺四乙酸(EDTA)處理根面, 生理鹽水沖洗術區, 將Bio-Oss 骨膠原植入骨缺損處, 覆蓋Bio-Guide膠原膜, 齦瓣復位、縫合, 牙周塞治劑保護術區。術后護理及維護:術后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2周, 0.12%洗必泰含漱4周, 術后14 d拆線;術后8周內, 每2周齦上潔治, 之后每6個月行齦上潔治1次。每6個月進行牙周評估和維護, 口腔衛生指導。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正畸治療。術后2周開始正畸治療, 首先對患者的牙列進行固定, 之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托槽, 做好調試工作后借助治療儀器(直絲弓矯正器)將患者的牙齒完全矯正, 使用鎳鈦絲將牙齒排列整齊, 厚度為0.25 mm。采用輕力矯正, 加力控制在20 g以內, 正畸時間為2~3年, 治療過程中加強牙周維護。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初診治療后3年牙周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①根據患者癥狀改善情況評估治療效果, 顯效:治療后, 患者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消失, 患者咀嚼效率有改善;有效:患者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有改善, 口腔功能基本恢復;無效:治療后, 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均未改善, 患者無法正常飲食。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初診治療后3年,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人使用Williams探針探測牙周指標, 包括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牙周探診深度、臨床附著喪失。③記錄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的并發癥, 包括齦裂、牙根敏感[3]。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治療顯效15例,?有效14例, 無效1例, 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治療顯效8例, 有效6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70.00%;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 P=0.05<0.05)。見表1。
2. 2 兩組牙周指標比較 初診治療后3年, 實驗組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牙周探診深度、臨床附著喪失分別為(1.8±0.3)、(0.9±0.2)、(3.5±0.3)mm、(4.2±0.3)mm, 均低于對照組的(3.0±0.4)、(2.2±0.4)、(5.2±0.5)mm、(6.0±0.6)mm,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發生牙根敏感1例;對照組發生齦裂2例、牙根敏感5例。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3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
3 討論
慢性牙周炎是不同因素所致的牙周支持組織炎癥反應, 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救治, 會出現牙齦腫痛、牙齒松動等, 情況嚴重時將影響到患者的日常飲食, 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常結合牙周炎的病因開展治療, 常用治療手段為牙周基礎治療、牙周手術治療、牙周組織再生術[4]。相關研究顯示[5], 牙周組織再生術應用在牙周炎治療中可以有效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 引導組織再生術能引導具有形成新附著能力的牙周膜細胞優先占領根面, 從而形成包括牙周膜、新生牙骨質、牙槽骨的完全愈合, 能更有效的促進牙周病損的愈合。本研究中采用的Bio-Oss骨膠原是一種天然的、無抗原的多孔骨移植材料, 是將牛骨中的所有有機成分去除后提取的純無機材料。理化性質與人體骨相似,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空隙結構和天然成分有利于骨缺損部位新骨的形成和長入, 是理想的骨替代品。Bio-Guide膠原膜是將豬膠原加工合成達到高度純化后制成的具有致密結構的雙層生物膜, 靠近周圍組織面的纖維排列致密, 具有良好的細胞阻隔作用;緊貼骨缺損區纖維排列疏松, 有較多的孔隙, 起到穩定血凝塊的作用, 并有利于骨細胞與膜結合。該膜的組織相容性好, 抗原性低、韌性強、易于操作, 降解時間為4~6個月, 不需要二次手術, 具有良好的引導組織再生能力。但單純進行牙周組織再生術, 無法改善患者的合力不平衡問題, 無法解除繼發性牙周損傷, 因此單獨采用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伴咬合創傷的慢性牙周炎的臨床效果有限。
口腔正畸也是輔助治療牙周炎的有效手段, 其通過糾正牙齒與面部骨骼之間的協調性來改善咬合創傷, 這種治療手段具有穩定、平衡、美觀的特點, 在伴有錯頜畸形的牙周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認可。從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牙周炎的局限性可以看出, 在牙周炎治療過程中建立起新的咬合平衡極為重要, 因此口腔正畸在牙周炎治療的應用極為重要[6]。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5.00%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9, P<0.05)。初診治療后3年, 實驗組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牙周探診深度、臨床附著喪失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的患者的各項臨床病癥改善情況、口腔功能恢復情況與單一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進行比較優勢明顯, 聯合治療能夠更有效的改善各項牙周指標, 可以在保證牙齒美觀性的基礎上提高牙齒功能。整個治療過程中,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35.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驗證了聯合治療應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中的可行性。這類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口腔正畸治療為牙周組織再生術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改善了咬合關系, 降低了治療過程中齦裂、牙根損傷等不良病癥的出現。
綜上所述, 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正畸治療能夠提高療效, 改善牙周狀況, 降低并發癥的出現,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喆, 張丹妮, 李英杰. 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炎臨床療效研究. 創傷與急危重病醫學, 2019, 34(3):12.
[2] 王航, 黃呈森, 王偉. 采用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炎臨床療效觀察. 河北醫學, 2014, 56(12):2094-2095.
[3] 趙璽, 王媛媛, 李江波. 牙周組織再生術與口腔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疑難病雜志, 2016, 15(3):79-82.
[4] 曹甜, 徐莉, 周彥恒. 牙周組織再生術-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炎患者的初步研究.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 2018, 20(2):61-66.
[5] 劉東秀, 苗輝. 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口腔正畸治療中重度牙周炎的臨床療效.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8, 22(19):121-123, 125.
[6] 李影, 尹麗雪, 李惠山. 牙周炎應用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4, 24(34):101-102.
[收稿日期: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