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浪 楊日華 陳倩霞 陳彩珠

【摘要】 目的 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冠脈)綜合征(NST-ACS)住院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16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根據抽簽方法隨機分成康復組(83例)和基礎組(82例), 基礎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康復組患者采用康復護理方法。比較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康復組患者護理總依從率95.18%高于基礎組的76.8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祻徒M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和軀體疼痛評分分別為(59.10±21.31)、(27.39±13.55)、(22.58±12.07)分均高于基礎組的(52.19±17.36)、(20.87±12.01)、(17.66±11.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后, 可以幫助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并且幫助患者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改善其預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住院患者;康復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6.082
臨床上急性冠脈綜合征屬于常見的急癥, 非ST段抬高型是其中一種, 發病原因為冠脈粥樣硬化斑塊出現破裂, 同時冠脈發生腔內血栓, 通常情況下是由于富含血小板白色血栓對冠脈堵塞造成的[1]。由于非ST段抬高型冠脈綜合征的發病較急, 其病情進展較快, 患者的死亡率較高, 需要及時給予患者有效治療, 其中介入治療則是應用較多的方式, 治療效果也比較好。然而臨床實踐中, 患者的疾病得不到及時的救治, 使得患者的預后受到影響[2]。因此, 需在患者治療之后展開有有效的護理干預, 幫助患者重建心身平衡, 并且恢復其社會適應能力, 繼而提高其生活質量, 實現最終康復的目的, 本研究選取2017年1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165例為研究對象, 給予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65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為研究樣本, 患者均與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標準相符合, 患者的胸痛時間持續性超過了半小時, 且患者的神志清楚, 生命體征穩定;將預期壽命少于半年的患者排除在外, 將腫瘤患者排除在外, 將肝腎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在外。根據抽簽方法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康復組(83例)和基礎組(82例)??祻徒M男40例, 女43例;年齡35.0~80.5歲, 平均年齡(57.75±7.68)歲;合并疾?。?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38例患者合并高血壓, 16例患者合并高血脂?;A組男33例, 女49例;年齡36.5~83.0歲, 平均年齡(59.75±7.76)歲;合并疾?。?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 40例患者合并高血壓, 9例患者合并高血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準許, 患者均自愿參與其中。
1. 2 方法
1. 2. 1 基礎組 采用常規護理?;颊叩淖o理工作是根據其不同病情展開的, 主要是實施抗血小板治療, 抗凝治療, 擴張冠脈, 同時需要合理的使用降糖、降壓藥等, 注意藥物使用的方法, 還要控制患者飲食, 并積極展開鍛煉, 以進一步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健康。
1. 2. 2 康復組 采用康復護理方法。①心理康復護理干預, 對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而言, 護理人員需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 對患者內心想法進行及時掌握, 引導患者積極面對疾病, 并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治療的的成功病例, 加強其自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的疑惑進行耐心講解, 降低患者不良情緒, 并鼓勵患者和其他病友相互溝通, 分享各自對于疾病的理解, 相互鼓勵, 從而積極參與治療、護理工作中;另外也可以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方式幫助患者減少不良心理情緒的發生, 例如:看喜歡的電視節目, 播放輕音樂, 在患者運動范圍之內做慢走以及打太極等方式緩解焦慮心理, 讓患者可以在了解疾病同時選擇相應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身體免疫力, 進而更加積極的面對疾病, 不懼怕疾病。②合理體位與膳食護理干預, 患者一般取平臥及左、右側臥結合體位, 定時協助患者翻身, 以免由于血液循環不暢加之長期受壓引發壓瘡?;颊卟∏榉€定可逐漸訓練患者取坐位, 其后可扶住有支撐物品進行站立, 逐漸過渡為訓練步行, 包括原地踏步及邁步等。同時在治療期間囑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纖維、高鈣以及營養豐富的食物, 少食用油膩、辛辣的食物, 以免引發便秘, 同時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以幫助身體的進一步恢復。③肌力康復護理干預, 引導患者實施早期鍛煉, 按照循序漸的方式進行, 從簡單昂首和抬臂等鍛煉, 逐步增加其運動量, 同時輔助患者進行站立和緩慢行走, 使其具有較強平衡力, 進而提升患者的運動功能。④用藥康復護理干預, 對于患者而言, 因為其年齡較大, 合并的基礎病各不相同, 在用藥方面則應該依據每位患者的病情選擇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 同時由護理人員將用藥后治療出現的臨床效果講解給患者聽, 特別需要講解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從而有效提升藥物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⑤院外康復護理干預, 在患者出院之后, 需將康復護理內容與日常社會生活活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的康復訓練之中, 給予患者更過的信心和鼓勵, 以提高患者鍛煉積極性。參與研究的兩組患者均需要持續護理干預1個月, 嚴格根據護理方案落實到每一個護理環節中, 并記錄、對比患者的護理數據。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生活質量評分。護理依從性采用本院自制的評定量表進行評定, 分為依從性好、基本依從、依從性差, 總依從率=依從性好率+基本依從率。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量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調查, 主要調查的內容有:生理功能、生理職能和軀體疼痛, 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 康復組患者護理總依從率95.18%高于基礎組的76.8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康復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和軀體疼痛評分分別為(59.10±21.31)、(27.39±13.55)、(22.58±12.07)分, 均高于基礎組的(52.19±17.36)、(20.87±12.01)、(17.66±11.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中國老齡化情況的加重, 患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則是因為冠脈急性狹窄、閉塞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嚴重, 進而發生壞死情況,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一旦發病極為兇險, 致死率極高, 早期治療能夠開通梗死的相關血管, 從而縮小梗死的面積, 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近幾年在抗凝藥物以及介入技術的應用與成熟發展, 其治療方法則采用介入治療為主, 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心肌梗死的發生率[3, 4]。傳統的康復護理干預以物理療法和作業療法為主, 通過給予患者被動的肢體訓練幫助其提高治療效果, 但是大多數患者的干預周期不夠, 使得護理效果得不到顯著提升[5]。經過本研究可知:康復組患者護理總依從率95.18%高于基礎組的76.8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祻徒M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和軀體疼痛評分分別為(59.10±21.31)、(27.39±13.55)、(22.58±12.07)分, 均高于基礎組的(52.19±17.36)、(20.87±12.01)、(17.66±11.3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即展開康復護理之后, 從患者的心理狀態出發, 能夠幫助患者積極的面對疾病, 提高治療的信心;由于很多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在患者后喪失了軀體功能, 使得患者的自理能力受到影響, 在給予患者實施康復健康宣教指導后, 可以進一步鞏固護理人員自身的護理技能, 也可以幫助患者提高自己護理的能力, 從而大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另外在現代醫學模式逐漸發生變化的背景下, 護理工作中已經將生活質量作為預后判斷的重要目標, 并且在本文中實施護理后其生活質量有顯著提高, 有助于患者進一步恢復健康[6-8]。
綜上所述, 給予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后, 可以幫助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并且幫助患者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改善其預后生活質量, 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呂曉春, 高勝利. 基于GRACE評分的分級護理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9, 25(17):2146-2149.
[2] 逄錦, 張靜萍, 柏曉玲, 等.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介入治療患者護理路徑的構建. 護理學雜志, 2019, 34(5):41-44.
[3] 陳天喜, 沈紅五, 崔秋霞, 等. 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注冊評分與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急診危重度指數的相關性分析.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8, 26(8):78-80.
[4] 逄錦, 張靜萍, 柏曉玲. 護士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認知度的分析. 上海護理, 2018, 18(2):30-33.
[5] 楊秋榮. GRACE評分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危險分層管理的指導作用.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21):232-234.
[6] 逄錦, 張靜萍. 關于護士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中角色勝任度的調查分析. 貴州醫藥, 2017, 41(3):335-336.
[7] 王瑾.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并發心室電風暴1例的護理. 現代醫藥衛生, 2020, 36(1):156-158.
[8] 顏昌福, 艾民, 夏福純, 賀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電圖缺血分級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 四川醫學, 2019, 40(2):121-124.
[收稿日期: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