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早期電影《八部半》是一部仿佛沒有主觀判斷,隨意性比較強的作品,由意大利導演創作費里尼創作。曾被羅杰.伊伯特收錄在他《偉大的電影》一書。《八部半》用了大量幻想和現實鏡頭交替的創作手法,只是講述,不加勸說與評論,對一個糾結在幻覺和夢境中人物的內心加以剖析,展現在觀眾面前。正如導演自己所講:“新現實主義意味著用誠實的目光觀察現實”。這里的“現實”不僅僅是我們普通認知中的現實,更深層次地代表著精神上的現實。在這種電影鏡頭的敘述中,我們都在拷問自己,是否也跟片中人物一樣生活在時而幻境時而真實的世界。
幻想是《八部半》的一個特點。鏡頭直接以主角 — 一個內心混亂的導演視角去探知靈魂深處的內心,把主角的回憶、幻覺、想象和在夢境中的心理活動一一剖析揭露,輔以周圍人物和場景的變化,把現實與夢境在鏡頭里無縫銜接,讓觀眾也達到身在其中,不知是夢境還是現實的效果,不需要清醒,只想沉迷。另外,在《八部半》的故事敘述中,完整的解釋了佛洛伊德的理論:“夢是唯一的現實”。我們難道不是在沒有絲毫邏輯的睡夢中,通過荒誕的想象梳理日常生活中的焦慮?《八部半》整部影片中無處不在的幻想場景,不正是每個正常人的真實內心展示?影片中主角童年的一個片斷,在教會長大的他,生命中沒有父母的溫情,和一個流浪女人親近之后,在他心里埋下了性啟蒙的種子,之后存在于他的意識中,具體表現為對女性的好奇、幻想、刻薄與排斥,這些都通過主角的夢境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現實中,主角遇到感情選擇上的糾結和工作創作上神思枯竭的困境,他陷入這些危機里面不能自拔,周圍的人或是冷漠旁觀或是不留余地的批評,深感無力的主角只有在夢境中,才能尋求一種解脫。這無疑是大部分觀眾共同的選擇。這樣鮮明的幻想與現實場景創作,使得《八部半》這部影片對人的內心震撼力達到頂點。
佛洛依德在《夢的解析》中,把人的夢境描述為“理解潛意識心理過程”,夢境與現實密不可分。電影通過主角夢到父母以及家庭的溫馨,揭示了他在現實生活中舉目四望,無人能懂的窘境。另外與情婦周旋等這些看似荒誕的片段,卻是潛意識的加工整合,形成有“劇情”的夢境,正如《夢的解析》里的闡釋和映照,給觀眾精神上和視覺上帶來了別開生面的盛宴。
“意識流”也被稱為“思想流”,是當下非常盛行的藝術表現手法,電影《八部半》整體來說并不是意識流產品,但也受到了小說印象概念影響。在整部影片中,人物的非理性與內心情緒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破了傳統電影的敘事節奏,以更微觀的角度詮釋出另一層深意。
后期作品《盜夢空間》里提到的“這是我們自己創造的世界,卻分不清真和假”。《八部半》通過現實與夢境的交融,讓人們跟隨著主人翁的意識而流動。回憶、夢境、幻覺都是意識流幻想場景的體現,給觀眾的感覺就是分不清真假,不需要符合的邏輯,特性的場景、人物都會讓人聯想到某個情景。在封閉凝滯的空間中,主角幻想擺脫束縛,升到天空,這是《八部半》最虛幻的場景,這究竟是主人公的夢境還是幻想?令人深思,也就讓觀眾更沉浸其中,被整部電影影響情緒。
構思對于現實鏡頭場景的創作異常重要,賈樟柯曾說過:“我想用到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就要尊重世俗生活。”所以現實鏡頭場景的構思就是從現實出發,回歸到現實中去。它講究起承轉合,每一個場景的出現都不是突然的,而是必然的,每一個鏡頭的切換都存在一定的意義,時空有固定的結構,電影是循規蹈矩而又充滿戲劇化的。現實中存在的事情,更能從本質上表現人物的經歷,故事也會得到更完整地敘述。
影片《八部半》中,抒情性的主觀鏡頭,將幻想鏡頭場景描繪的生動夢幻,故事性的紀實鏡頭,將現實場景鏡頭敘述的扣人心弦。如果說電影是冰山,現實鏡頭場景是冰山浮于水面的部分,肉眼可見一覽無遺,幻想鏡頭是水面下的部分,神秘莫測令人好奇。
電影大量地運用長鏡頭,人物場景穿插在一起,這需要導演對場面調度的完美把控。那樣虛幻的場景想要用鏡頭語言展現出來,是一個挑戰。在看似雜亂無章的現實與虛幻的鏡頭層疊中,導演把純粹對精神意識的剖析以畫面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那些意象背后的真實思想,包括荒誕的馬戲團表演、荒蕪陰暗的道路和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海岸,看似與電影情節沒有任何關聯的小丑形象,都是影片借以表達內心真實的道具。我們很難定義《八部半》這部電影的劇情主軸在哪里,入眼的畫面盡是虛幻的夢境和迷茫,這恰恰是費里尼想給觀眾帶來的感覺。荒誕和諷刺是《八部半》的主旋律,但在其背后,是發人深省的精神拷問,值得我們回味。
《八部半》這部電影的核心結構是處于一個莫比烏斯環之中,一直在循環,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這是一個嶄新敘事方法的嘗試。夢境與現實更替出現,很多時候,無論是主人公還是觀眾都分不清是在夢里還是現實中。夢境如現實一般真實,現實如夢境一般虛幻。影片里會出現鏡頭左轉是真實,鏡頭右搖是夢境的自由切換,這使得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超現實主義手法的演繹。也是我觀看《八部半》最深的感受。
欣賞這部影片時,都有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然而,當深入解析之后,會發現費里尼的《八部半》更多地是影射了自己的生活。雖然這是后人觀看影片后的理解,但是其在影片中運用高超的拍攝技巧和手法,那些長短鏡頭交替的畫面,所能表達出對人類精神層面的探尋,就現在看來,也不失為一部佳作。偉大的藝術電影,只是講述,不會去勸說。沒有添加萬千種佐料的心靈雞湯,只是在別人的故事里體會。
作者簡介:
謝蕊冰(1996.0708—),女,漢族,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戲劇影視學,單位: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