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茂琦
摘 要:《致羞澀的情人》是玄學派詩人安德魯·馬維爾的著名代表作,他創造性地將玄學派詩歌的嚴謹與抒情詩的優美巧妙融合在一起,本文將重點介紹該詩所用的多種修辭手法及作者的主要思想,并從奇喻、三段論、夸張和矛盾這幾個方面為切入點賞析該詩,解析馬維爾筆下玄學派詩歌的特點。玄學詩總是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這與詩人們獨創的修辭手法密不可分。玄學派詩歌的興起標志著英國舊式詩歌的結束,因而在詩歌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
關鍵詞:馬維爾;玄學詩;修辭手法
中世紀的禁欲主義與意識形態的僵化對文學的發展形成了致命的阻礙,文學創作尤其是詩歌受到了嚴格限制。14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將人文主義理念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人們開始提高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并敢于與封建專制和神學作斗爭?!澳鞘钱敃r玄學詩迅速崛起的原因,他們創造性的獨特敘事風格和非凡的思維深度已成為文學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玄學派詩人從兩個不相關的事物中構建鏈接,而不愿使用那些固有陳舊的修辭手法,這樣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呈現出的藝術效果令人贊嘆不已。玄學派詩人不僅寫抒情詩,也傾向于愛與神學等深刻主題的剖析。其作品乍一看似乎只是普通敘事或描述,但其中充滿了獨特的意象和生活的哲理。玄學派詩人在表達技巧上也十分大膽,他們并不拘泥于詩歌的韻律,而更關注詩歌內容是否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用詞也偏日常化,完全打破了傳統十四行詩的風格與樣式。
安德魯·馬維爾(Andrew Marvell)是一位杰出的玄學派詩人,他的作品完全展現出了玄學詩歌的重要特征。在他的許多著名詩歌中,都充滿了獨特的意象和巧妙的隱喻,其中廣泛運用了生物學、天文學和幾何學等多學科知識。馬維爾詩歌的主題圍繞著及時行樂和美好愛情,這也是從古至今許多詩人的創作主題,這些哲理在其杰作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同樣是描述愛情,以前詩人們總是沉溺于乏味、雷同的比喻,而馬維爾這樣的玄學詩人則主張用新奇的比喻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情感。
《致羞澀的情人》中最吸引讀者目光的首先要數別具匠心的新奇比喻了,馬維爾通過看似毫無聯系甚至很突兀的事物用來形容愛情表現出情感的真實和情緒的強烈。奇喻(conceit)是由雜糅了多種修辭格的一種夸張比喻,奇喻中本體和喻體的之間的巧妙聯系是作者匠心巧運的體現,既是一種典型的玄學詩修辭手法,更是詩人思維和情感的精妙呈現。在該詩中,奇喻不僅體現在對時間和空間的夸張描述中,而且還體現在詩人所使用的各種奇妙的玄學意象里,極大地增強了這首詩的語言吸引力。在詩的開頭,馬維爾首先利用時空為讀者創造出無限的世界,然后,強調在如此無限的時空間背景下愛的長久,馬維爾在詩第11行和第12行中將愛情的發展與植物的生長聯系起來,將愛的膨脹與廣闊的帝國進行了比較。通常來說,植物的形象與愛情似乎沒有關聯,但詩人卻在愛與植物之間建立起豐富的關聯,這一對本體和喻體是基于兩者都具有蓬勃生長的無限能力。在接下來的第21和第22行中,詩人突然話鋒一轉,用“時間帶翼的馬車”這樣的比喻強調殘酷無情的時間和其飛逝的驚人速度,這一個新奇大膽的比喻讓我們見證了詩人卓越的創造力。
《致羞澀的情人》之所以能從眾多同類主題的詩歌中脫穎而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維爾在詩中使用了“三段論”的邏輯說理方式,以哲理入詩也是玄學派詩歌的另一顯著特點。“及時行樂”的主題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很是常見,而馬維爾的高明在于,對女友的勸誘還帶著對宇宙和人生的哲思。這首詩共有三節,第一節開頭以“假若”引出愛情的美好遐想和寬松環境,對于愛情的等待可以是不顧時間的、永無止境的,讓讀者在詩歌一開頭就陷入對于美好愛情的憧憬里,而這也為后文悄悄埋下了伏筆;第二節開頭“但是”一詞話鋒一轉,整節詩歌馬維爾都豐富運用了殘忍、可怕的詞句如“蟲豸蠹蛆”、“灰燼”、“墳墓”,這一系列嚴酷的意象描述了現實時間的短暫和青春的易逝,與開頭所營造出的幻境形成強烈反差;讀者讀到此處,不禁疑問:那面對愛情應該如何呢?以“所以”開始的第三節,作者用順勢指點迷津,告誡大家應該珍惜光陰,自然引出“及時行樂”的道理,這樣的一波三折使得全詩說理更具說服力,詩歌主題也更加深入人心。《致羞澀的情人》全詩三節內容如同邏輯中的連續推理,結構完整說理嚴密,使詩歌首尾呼應,一氣呵成。[2]
馬維爾的這首詩在語言上還有一個顯著特征,那就是:夸張和矛盾??鋸埖谋扔?,大膽的意象運用,看似不切實際的描述其實都深刻反映了作者的真情實感。詩的宏偉壯麗正是通過夸張的手法實現的,對愛情的描寫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都夸張到極致。詩歌一開始就以時間和空間為線索來描述愛情,展現出宏偉的背景和壯麗的氣勢。詩歌中地理跨度從印度恒河到家鄉的漢伯河,時間跨度從史前的洪水到啟示錄的末日,人的微不足道與世界的廣闊以及時間的久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詩歌第一節中出現的多個意象構成一幅磅礴大氣、縱橫四海的瑰麗畫卷,將個人情愛的追逐與探討上升到一個哲學高度。詩歌中的矛盾不僅限于單個詞語的運用,而是第一節詩歌中精神上的永恒與第二節詩中肉體的稍縱即逝相矛盾,是第三節詩歌中對于情欲和肉體的及時享樂與開頭的精神愛戀的追求相矛盾。正是由于這樣強烈的沖突與矛盾,才讓多種意象所構建出的場景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為詩人情感的表達和道理的輸出注入了催化劑。[3]
《致羞澀的情人》是一首既充滿浪漫色彩又具有理性主義的玄學詩。浪漫使這首詩的宏大,理性使這首詩深刻。詩歌雖篇幅不長,卻讓讀者體味到安德魯·馬維爾的思路之奇特與情感之變幻,這種獨特布局讓詩人的情感自然升華,增加了詩歌在主題上的藝術表現力。這首詩體現了馬維爾獨樹一幟的玄學派詩風,他運用奇喻、三段論、夸張和矛盾的修辭手法將意象、哲理、情趣完美結合,令此詩說理透徹又不失美感,讓人耳目一新。
參考文獻:
[1]李正栓.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研究[M].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06.
[2]曹明倫.外國抒情詩賞析辭典[M].北京: 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1.
[3]楊周翰.馬伏爾的詩兩首[J].國外文學.1984,(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