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自釗 陳成誦
7月22日,總部位于廬江高新區的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安徽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時間往前推到5月25日,廬江本土企業安徽龍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短短兩個月內,兩家企業上市,且都是本土優質高科技企業,對一個后發型縣域來說極為難得。以兩家上市公司為代表的磁性材料產業異軍突起,是廬江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十三五”以來,面對經濟新常態,廬江縣域經濟逆勢崛起,新興產業亮點紛呈,尤其是縣域綜合實力快速提升:10年連續躍升14位,2018年首次闖入縣域十強,2019年再前進兩位。
放在安徽全省縣域發展視域中看,廬江逆勢崛起的密碼是什么?有哪些啟示?
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廬江現象”,在采訪中多次被提及。梳理十三五以來廬江的發展軌跡,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發展有速度、有質量、有特色。經濟數字是直觀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
首先來看廬江速度?!笆濉币詠?,廬江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221.1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457.8億元,年均增長10.4%,先后趕超桐城、繁昌等7縣,進入全省八強,提前實現“進十強”。同期,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9.9%,財政收入增長9.8%。
再來看廬江質量。2019年,廬江榮獲“安徽省工業穩增長促轉型成效明顯地區”表彰,全省僅三個縣域。同時,廬江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戰新產業產值由2015年的19.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55.2億元,增幅達177%。同時,國軒電池、大地熊、龍磁科技等一批企業取得大量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企業產值由2015年的20.4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0億元,增長96.1%。
“廬江工業總盤子雖然不大,但是成色非常好,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和增幅非常高?!睆]江縣委書記王連貴告訴《決策》。
最后來看廬江特色。廬江產業特色明顯,是全國知名、安徽最大的磁性材料產業基地,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2019年,廬江新材料生產基地被認定為安徽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
廬江的跨越式發展,引起各界高度關注。廬江做對了什么?造就“廬江現象”的核心動能源自何處?這是關注者們最希望得到解答的兩個關鍵問題。那么,答案到底是什么?
2019年2月,徽州大道南延工程廬江段正式開工。這條連接合肥主城區與廬江的大動脈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屆時,廬江將納入合肥半小時通勤圈?!巴ㄇ跁r間在半小時,才能說完全融入合肥,接受合肥全面輻射?!睆]江縣發改委副主任徐成玉說。
采訪期間,“交通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根本性變化”,是廬江干部口中的高頻詞,也被視為十三五期間廬江發展的最重要成就之一。
“十三五以來,廬江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思路是聚力功能建設、打造合肥南部副中心,關鍵抓手則是大力推動交通建設,快速提升縣域發展承載能力。”廬江縣委副書記、縣長許華為介紹說。
經過數年努力,廬江與合肥都市圈互聯互通的主干網、與長三角主要城市2-3小時交通圈初步形成,交通條件得到根本性改變。一組數據彰顯出廬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十三五以來,廬江投入132.7億元新(改)建道路5052公里,路網密度從1.8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到2.15公里/平方公里。
8月1日,合安高鐵開始靜態驗收,2020年底開通運營。屆時,廬江將跨入“高鐵時代”,融入全國高鐵網,借力合肥高鐵樞紐,實現“北上、東進、南下、西連”四個方向的暢通。
“廬江一個縣修的路比一些地市修的路還要多,我們最明顯的變化是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也是交通基礎設施?;A設施和交通的變化,加速了廬江與合肥的深度融合和‘與市俱進,以及與長三角城市的經濟大循環?!蓖踹B貴對《決策》分析說。
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對內是通達能力的提升,對外是區位優勢的凸顯,由此帶動的是產業發展。
廬江產業從“老三篇”到“新三篇”,廬江的發展經驗,第一條就是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的理念。
縣域崛起,歸根結底是產業崛起。
說起廬江的產業變遷,當地干部喜歡打一個比方:從“老三篇”到“新三篇”的蝶變升華。所謂“老三篇”,即農產品加工、礦產、機械制造及汽配,“新三篇”是磁性材料、新能源電池、電子信息配套。
2015年,“老三篇”是廬江工業的三大支柱,當年,農產品加工66億元,占比33%;礦業30.9億元,占比16%;機械制造及汽配18.6億元,占比9%;到2019年,“老三篇”占比顯著下降,農產品加工占比下降到15%,礦業下降到11%,機械制造下降到5%。
與此同時,“新三篇”蓬勃發展。磁性材料產業占比7.2%;新能源電池產業橫空出世、無中生有,占比11%;電子信息產業占比盡管不大,但后勁強大,大多是京東方、聯寶、海爾等大型企業的配套企業,發展穩健、科技含量高。今天的廬江,初步建立起新材料、新型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礦業及其深加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資源循環利用等七大主導產業。
7月16日,國軒高科年產3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正式落地廬江高新區,這標志著大眾入股國軒高科后,擬投資的重大項目正式啟動。從2015年國軒電池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至今,廬江與國軒高科攜手走過近5年。5年來,一批新能源動力電池上下游企業紛紛落戶,一個產值近百億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在廬江初步形成。
廬江的縣域發展之路,為安徽各縣域,尤其是為中西部的城市帶動型縣域提供了較強的參考借鑒。這正是廬江之路的價值所在。
透過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之路,實質是廬江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一是園區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思路、有力度、有碩果;二是“與市俱進”,緊緊圍繞合肥核心產業做配套。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平臺載體。十三五以來,廬江產業格局漸趨成型,形成以廬江高新區為核心,以龍橋化工園和臺創園為兩翼,包含合廬銅工業走廊的“一核兩翼一廊”新格局。其中,廬江高新區的發展尤為引人矚目。
2017年6月,安徽省批復同意廬江經濟開發區更名為安徽合肥廬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廬江收獲了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平臺載體建設的雙豐收,創新引擎效應更加顯現。
“通過鼓勵企業搭建各類創新平臺、推進產學研合作、創建高新區科技服務體系,廬江高新區的平臺支撐效應漸入佳境?!睆]江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項多銀概括說。
縣域發展,理念先行。
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崛起和平臺載體,背后都是一套系統的發展理念?!叭绻釤拸]江的發展經驗,第一條就是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蓖踹B貴告訴《決策》。
一個數字、一項排名,集中體現了這一理念。
首先看“一個數字”。截至2019年,廬江有高新技術企業39家,2015年僅有17家,而2019年一年就新增達12家。無論是增幅還是總量,都處于安徽縣域第一方陣。不僅增幅快、數量多,廬江還涌現出一批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明星企業。
磁性材料產業有大地熊、龍磁科技兩家上市企業,在各自細分領域都是行業龍頭。新能源產業有國軒高科和星源材質,前者在動力電池領域穩居全國第三,后者是動力電池隔膜領跑者,且都是主板上市企業。
依托這些優質企業和合肥豐富的創新資源,廬江創新發展成績斐然。2017年,廬江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獲安徽省政府表彰。
再來看“一項排名”。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最大支撐。“廬江英才培養計劃”榮獲全國基層人才工作創新“優秀案例獎”,2017、2018年連續兩年榮獲安徽縣域人才優勢競爭力第1名。一批優質企業的培育壯大、縣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招引人才的給力政策、創新平臺的搭建,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引力,優質項目、團隊紛至沓來。
如果說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是著力提升內力,“與市俱進”則是搶抓機遇、借力登高。
在合肥市的戰略布局中,對廬江的定位是“一個副中心,三基地和一樞紐”,即合肥南部副中心、現代產業基地、旅游度假基地、現代農業創新高地、合肥南部綜合交通樞紐。
“根據這一定位,廬江充分發揮合肥市轄縣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資源最優的優勢,制定了‘工業強縣、大美廬江、全域旅游三大戰略,全力打造合肥南部副中心。”廬江縣發改委主任陳方武告訴《決策》。
如何“與市俱進”?廬江的方法論是“依托合肥、對標合肥、融入合肥”,在交通、產業、城市建設、干部隊伍等方面堅持與合肥等高對接、主動融入、一體發展?!芭c市俱進”不是一個新概念,中心城市周邊縣域都在走這條路子,關鍵是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廬江的特色,就是將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和“與市俱進”緊緊結合,兩者構成辯證關系。
一方面積極融入、借力合肥,一方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是被動承接輻射,而是在主動作為的基礎上,打下堅實的高質量發展地基。這一地基包括產業鏈條、政策體系、基礎設施、干部隊伍、營商環境等要素,打好地基后,合肥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優質資源和項目紛紛落戶。外來優質要素的進入,與廬江原有的資源稟賦發生化學反應,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動,形成一個系統的良性循環。
在這一良性循環的過程中,廬江縣域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累積,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
“從廬江看,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實施‘三大戰略,在產業招商、道路交通、生態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做了很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積極效應已經初步顯現,跨越發展和深化改革所蓄積的能量正在逐步釋放。”王連貴分析認為。
基于縣域綜合實力的現狀和發展后勁,廬江縣在謀劃十四五時,初步提出“立足新起點,十強再進位,沖刺百強縣”的戰略目標。
“目前,廬江已進入2020年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測評第二輪入圍城市名單,表明已初步具備角逐百強縣排名的經濟實力。盡管與現有百強縣后十位仍存一定差距,特別是在工業經濟和人均發展水平上有一定差距,但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早日躋身全國百強。”陳方武對《決策》分析說。
廬江的底氣首先來自合肥都市圈的帶動。廬江作為合肥南部副中心,土地、人力等要素充足,適合承接合肥都市圈、特別是合肥市的產業外溢,借此打造合肥城鄉統籌新典范、現代制造業基地。
其次是產業支撐。經過多年發展,廬江已具備較強的工業發展基礎。在十四五謀劃中,依托目前的大項目和優質企業,廬江將打造新材料、新型化工兩個300億元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礦業及其深加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資源循環利用五個百億元產業。預計“十四五”末期,廬江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千億元。
三是干事創業氛圍和創新生態體系的形成,尤其是干部隊伍思想理念的革命性變化。這是廬江高質量發展的內核,更是廬江提升縣域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主導力量。
廬江的縣域發展之路,為安徽各縣域,尤其是為中西部的城市帶動型縣域提供了較強的參考借鑒。這正是廬江之路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