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新宇
隨著互聯網時代蓬勃,信息化快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同時也為國企黨建工作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探索加強新興業態和互聯網黨建工作。在新時代“互聯網+”背景下,國企黨建工作信息化成為必然,如何將“互聯網+”同黨建工作進行無縫耦合,利用互聯網達到相應的黨員教育、組織管理和服務群眾的目標,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成為新時代國有企業黨建題中應有之義。
一、當前國企黨建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中普及,黨建信息化建設頗見成效,例如利用手機APP交黨費、黨員管理網絡化、黨員學習網絡信息化等。但黨建工作覆蓋面廣,仍存在對互聯網的科學認識較弱、黨建信息化隊伍建設滯后、網絡工具和信息化建設參差等問題,阻礙了黨建信息化建設進程。
1.對互聯網的科學認識較弱。新時代互聯網高速發展,它為人們創造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不便,將繁瑣變得簡潔時也將真實變成虛假,表現在網絡世界充斥的大量虛假信息。可是面對生命力如此旺盛的互聯網我們要正確認識其科學性,而不能片面地只看到弊端。
2.黨建信息化隊伍建設滯后。黨建信息化隊伍建設是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人員配備到位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國企黨建信息化隊伍建設滯后有多方面原因,有的領導重經營輕黨建,有的思想守舊,不認可信息化建設,因而導致公司不重視“互聯網+”黨建建設,人員配備不到位。
3.網絡工具和信息化建設參差。網絡平臺多樣化為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載體,從原來的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衍生了微信、微博、公眾號、網站等新媒體工具,在國企黨建中也得到廣泛應用。可部分國企不能正確使用互聯網工具,具體表現在更新內容重形式,網站建設輕維護,因而出現很多僵尸網頁。
二、利用“互聯網+”進行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優勢
自媒體時代不斷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在升級著傳統黨建工作行業,促使黨建工作走向數字化、信息化,它不斷擴展著黨建工作內涵。因此,“互聯網+”與國企黨建耦合實為必要與可行。
1.有助于增加國企黨建工作環境的開放性。互聯網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在這個虛擬世界里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打破了人與人之間溝通障礙,有效且迅速地傳遞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為人們生活和工作帶來高效、便捷的服務,也為黨建工作帶來了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一方面互聯網有助于拓寬群眾的訴求渠道。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國企黨建工作開展應時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聯系。當前我國互聯網已實現社區全覆蓋,絕大部分家庭都開通了網絡,手機也是人手必備單品,這為群眾和黨組織之間搭建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國企基層黨建可以利用現有網絡載體征求民意,群眾也可通過本單位已開發的網絡載體建言獻策。另一方面互聯網有助于延伸基層黨建服務功能。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有面對面交流、信息傳遞困難、黨員教育形式單一等局限性,將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結合能有效打破這種局限,黨建工作者可充分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優勢,與多個對象、不同地點、不同時刻進行“面對面”溝通、教育,突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障礙,形成開放延展式的教育空間,顯著增加了黨建工作的覆蓋范圍和開放程度。
2.有助于提高國企黨建工作手段的先進性。首先互聯網有助于提高溝通的便捷性,傳統黨建工作大多采取會議、座談等形式開展,導致黨建工作手段過于單一,交流匯報不便,同時面對面溝通多數受到情緒、環境、身份的影響而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互聯網為有效溝通創造了條件,QQ、微信等交流軟件的應用,極大提高了溝通便捷及有效程度。其次互聯網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性,上網成了大部分黨員打發業余時間的方式,采取紙質宣傳難以發揮預期作用,國企網絡公眾號、微博、黨建信息系統的推廣以及國企網站的建設能夠有效增加黨員學習時間,極大提高自主學習程度,增加黨建工作效率。再其次互聯網有助于提高程序的規范性,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黨務管理信息系統”在廣東省內普及,黨員管理逐步規范化。
3.有助于強化國企黨建工作內容的針對性。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升級,它已不單單是網絡檢索平臺,而是一個多功能平臺。人們不再局限于被動接收消息,還能主動抒發意見,互聯網隨之形成了一個由不同身份、年齡、學歷及思維組成的群體,這些群體中有的辨別能力強、接受能力高,有的卻明顯不足,極易受到消極影響,導致過激行為。互聯網與國企黨建工作結合一方面有助于掌握企業內部網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有效發揮網絡正能量作用。
4.有助于創新國企黨建工作形式的多樣性。首先,互聯網的出現為黨建工作形式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傳統黨建工作往往有流于形式的趨勢,沒有做到“以人為本”,因此將互聯網和黨建工作耦合能夠加強工作內容,塑造血肉豐滿的黨建形式來應對瞬息萬變的外部環境。其次,加強國企網站黨建專欄建設與維護,增強可讀性和體驗性,結合微信小程序等闖關游戲提高黨員群眾的學習興趣。再其次,打造國企精品黨建視頻課程,通過在線交流、學習記錄、提交學習心得等方式將學習內容落到實處,提高黨員學習實效。
三、運用“互聯網+”進行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具體途徑
“互聯網+”黨建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產物,它通過語言、圖片、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把單向培訓變為雙向互動,把線下教育動員與線上交流結合起來,增強了黨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為更好地將“互聯網+”運用到國企黨建工作中,轉變思維、創新方式、多措并舉勢在必行。
1.思維轉變,利用“互聯網+”開啟黨員教育新模式。首先要認識到互聯網的科學性,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全方位覆蓋黨員教育。隨著各種智能產品的發展和普及,手機上網成為常態,國企黨建應意識到這一發展趨勢,有效便捷地利用微信、微博、QQ、APP、小程序等方式,創新黨員教育工作,轉移黨員教育平臺,打破傳統學習的諸多限制。目前有一些教育軟件如“黨員E信通”“黨員手機報”等,還有“求是網”“學習微平臺”“廣東國企黨建”等公眾號的推廣,都是國企黨建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可以借鑒的經驗。其次要結合實際開發學習產品。便捷是互聯網的一大優勢,國企黨建工作要合理利用這一優勢,開發適合本單位學習的產品。有的國企單位較為分散,難以做到集中學習,開發一個全員在線學習平臺,能打破地域的阻礙,只需在平臺點擊相應課程即可遠程培訓、遠程會議等,滿足黨員在學習上的個性化需求。同時,為迎合有些黨員碎片化時間的特點,在本企業公眾號上推送一些內容精煉的微課程,并開通交流、轉發功能,為黨員提供一個分享、溝通的平臺,充分激發黨員學習興趣。再其次要正確對待網上輿論。網絡學習是一把雙刃劍,依托網絡的特殊性每個人都可以無所顧忌對某一事發表意見、看法,和他人討論、交流,這給黨員教育管理帶來考驗。如果沒有正確輿論導向,一個企業很難形成良好的黨風、工作作風,國企黨建工作人員應具備高度政治敏銳性,積極引導本單位的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為“正能量”的積極傳播者。
2.方式創新,以“互聯網+”加強基層黨組織管理。黨建信息化云平臺應包括六大功能:一是信息共享,平臺應集宣傳、管理、服務、監督、教育為一體,實現黨建信息動態即時共享,增強黨員組織認同感;二是制度落實,平臺可搭配基層可視化系統,對“三會一課”從安排學習計劃到學習過程管控,實現全程跟蹤,并可保存實時圖像,切實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支部建設;三是互通互聯,根據黨組織的管理需求,對各級黨組織及組織內的黨員歷程進行全方位、全節點跟蹤并進行系統化管理,實現黨支部成員隨時隨地溝通,加強黨員集體歸屬;四是樹立榜樣,全面收錄與傳播基層黨建先鋒案例,助力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五是科學管理,基層黨建動態進行科學跟蹤及數據整合分析和展示,方便領導進行工作監督和掌控,及時了解具體的黨員和黨組織的現狀,助力黨建工作科學地開展;六是實時感知,打破以往黨內活動相對封閉和自循環的狀態,創造在線互動渠道,讓基層黨員感知新伙伴,獲知新黨情。
3.多措并舉,以“互聯網+”提升黨組織的服務能力。首先,加大力度建設一支“互聯網+”黨建工作隊伍。只有把隊伍建設好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務工作,建設“互聯網+”黨建關鍵在人才隊伍建設。國企黨員干部應意識到互聯網時代基層黨建工作開展困難較大,基層黨建干部隊伍較弱,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建設好人才隊伍尤為重要。其次,加大力度搭建一個“互聯網+”黨群服務平臺。一方面積極維護單位微信公眾號等消息傳遞平臺內容,在平臺發布消息的同時也將所做的工作展示給群眾,讓群眾切切實實了解公司黨建工作內容。另一方面上級黨組織也可將群眾評議作為考核基層黨組織書記的依據,對評議較差的黨組織書記進行約談,督促其整改,并納入年度考核。
綜上所述,科技的迅猛發展給國企黨建工作帶來機遇,創新國企“互聯網+”黨建工作已成為必然趨勢。面對新領域,我們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加強互聯網知識的學習,以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創新,將“互聯網+”黨建做好做實。
(作者單位:廣東水電嶺南醫療健康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