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劉天奧
目前學術界關于產業轉移模式的研究,可以分為兩類:掏空式產業轉移模式和鏈式化產業轉移模式。掏空式產業轉移模式即傳統產業轉移模式,是以一個完整產業為轉移主體。中國傳統區際產業轉移模式可以歸納為七種:成本導向型,追求規模經濟型,市場開拓型,多元化經營型,競爭跟進型,供應鏈銜接型,政策導向型。國外學者對于傳統產業轉移也有較多研究,例如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對日本棉紡工業發展史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雁行發展模式,弗農(R.vernon)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論。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發展,國際產業轉移模式出現了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傳統國際產業轉移模式是完整價值鏈的轉移,而新型國際網絡型產業轉移模式是基于價值鏈式化分解的轉移,以產業價值鏈的某一環節為轉移主體。這種產業轉移模式主要是跨國公司主導的,根據各國體現在不同工序上要素稟賦的差異,各種不同層次國家間形成一種網絡型國際分工新格局。基于這種新型的國際產業轉移模式,國內一些學者提出可將此模式應用于區際產業轉移中,可基于價值鏈、生產鏈和供應鏈進行鏈式化分解;各地區政府可充分利用此新型產業轉移模式,進行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學術界對于傳統產業轉移模式的研究較為豐富,國內外學者已經提出了許多較為成熟的理論框架結構。對于新型的鏈式化產業轉移模式,國內外學者依據現有跨國公司實例,提出了許多理論模型,部分國內學者還將此種模式與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相結合,探討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模式。本文綜合傳統產業轉移模式和新型鏈式化產業轉移模式,分析研究雄安新區承接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模式。目前學術界對雄安新區承接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的研究不夠充分,缺少完整的理論模型框架。本文從產業轉移動因、產業轉移機制和產業轉移效應三個方面分析,并為雄安新區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一、雄安新區承接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模式
1.產業轉移動因分析。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首要目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作為首都,具有四個核心功能,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目前北京患有人口膨脹、交通擁堵、住房困難、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物價過高等“大城市病”。強化北京首都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緩解北京“大城市病”,為首都減負,是我們國家當前發展階段的重要任務。河北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肩負著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促進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是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目的,二者不是簡單并列關系,二者具有內在的統一性,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實現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將產業轉移的動因總結為以緩解核心城市“大都市病”為主線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建造優質城市群。在轉移核心城市產業的過程中,將周邊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加入頂層設計,合理有效地將緩解核心城市“大都市病”與區域協同發展相結合,優化區域發展結構,建造優質城市群。
2.產業轉移路徑分析。雄安新區承接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模式是特定區域范圍內的以產業轉移為主要手段的城市群發展結構優化過程。此產業轉移模式的起點為北京,即核心城市,以緩解核心城市“大都市病”為主線,將核心城市作為產業主要轉出地。承接地分兩個方向,河北雄安新區作為集中承接地,是承接的主力。而特定區域內的其他重要城市,例如省會城市和沿海城市,也將承擔承接任務。但是兩個承接方向在承接目的和承接方式上存在較大差異。
3.產業轉移效應分析。①有效緩解核心城市壓力,明確核心城市功能角色。雄安新區的設立,將有效緩解核心城市壓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明確核心城市的功能角色定位。以北京為例,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明確的首都四大核心功能,隨著雄安新區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模式的實施,大量企業遷出北京,企業遷出將直接帶動人口遷出,弱化北京經濟功能角色,減小北京的虹吸效應,有效緩解城市壓力,促進北京核心城市功能的實現。②形成區際經濟新增長極,優化區域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在京津冀區域經濟創新發展道路上起到關鍵作用。作為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雄安新區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順利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實現。雄安新區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模式還將優化區域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在雄安新區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模式下,區域內各城市將重新規劃自身發展方向,結合自身優勢,找準自身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以產業轉移的方式進行自身產業結構的優化,對自身在區域城市布局中找到新的定位。各城市自身產業結構的優化,將帶動區域整體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的改變,有利于區域優質城市群的建設,以產業發展為紐帶串聯區域內各城市,促進區域協同發展。③縮小區域城市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原因在于大城市具有優質發展資源,對周圍城市的虹吸效應較強,導致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日益嚴重,且難以改變。在雄安新區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模式中,對于核心城市的目標疏解產業,可進行鏈式化分解,可基于價值鏈、生產鏈或者供應鏈,高端核心環節疏解至雄安新區,打造高質量的現代化新城,保證雄安新區未來的創新驅動能力和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中低端環節疏解至區域內其他城市,以此方式創造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增強雄安新區這個區域經濟發展新增長極的經濟輻射能力。核心城市目標疏解產業的鏈式化分解,將實現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的經濟鏈式化整合,加強區域內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聯系,實現雄安新區經濟增長極的輻射帶動能力,縮小區域城市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二、政策建議
1.將高端服務業異質性加入頂層設計。高端服務業與制造業相比,有比較突出的特性,高端服務業價值附加能力較強,并且產業衍生能力與輻射能力較強,在進行高端服務業產業轉移與承接時,與制造業要區分開來。高端服務業除了與制造業有較大不同外,不同高端服務產業之間也有較大區別。不同的高端服務業需要不同的發展因素與發展條件。因此,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的發展規劃。尤其是京津冀其他重要城市,在進行自身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謹慎規劃,慎重承接。要充分考慮自身經濟發展情況,承接有利于自身經濟發展的高端服務業,使承接產業與自身原有產業高效融合,實現高端服務業的產業衍生能力與產業輻射能力。
2.避免地方GDP競爭對產業轉移的影響。GDP是一個地區經濟增長的最主要指標之一,而經濟增長又是衡量一個地區政府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據。進行本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必將涉及到對本地區傳統重點產業的轉型與升級,甚至淘汰。在新老產業交替的過程中,必將會對本地區的經濟增長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在地區GDP競爭的背景下,政府部門的主觀意愿會對產業轉移造成一定的阻礙。為了地區經濟的穩定,以及對產業轉型升級風險的規避,地方政府可能出現對新產業的排斥行為。因此對于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地區領導,甚至省級和國家級領導要予以大力支持,以長遠眼光看待地區間的產業轉型升級問題。
3.避免基于原有地區格局的產業升級阻塞。一個地區在長時間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資源,會形成一個既定的產業格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基于本地區擁有的經濟發展資源優勢,這種地區發展格局會形成一種慣性,使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很難出現重大突破。而且由于改變這種既有的穩定發展格局具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地方政府往往為了規避風險,不會主動選擇對現有發展格局進行重大改變,難以自主進行大規模的產業轉型升級。雄安新區的建立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行,對于京津冀地區其他重要城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政府在詳細的頂層設計中,要打破這個長期以來形成的經濟發展慣性,形成一個全新的、且適合自身的地區發展格局,完成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4.合理安排雄安新區原有產業。將北京的高端服務業疏解至雄安新區,解決了雄安新區高端服務業“從無到有”的問題。然而,雄安新區原有的傳統產業,例如紡織服裝業,塑紙包裝業等,并不符合雄安新區的發展定位。因此,對于雄安新區的原有低端產業,政府要合理規劃,要做好雄安新區原有產業的轉型升級與轉移疏解工作。雄安新區目前的主要產業有服裝業、有色金屬回收以及塑膠制品等,整體產業等級偏低,制造能力有余,但是創新能力不足,很顯然這些產業目前不符合雄安新區的未來產業發展標準。因此要妥善處理雄安新區現有產業的轉換與安置問題,本文提出三條路徑。一是對某些產業的現有產業鏈進行延伸,向產業鏈高端發展,例如服裝業,可以加入設計和研發業務,使原有產業向雄安新區未來高端服務業靠攏。二是對于缺乏產業鏈延伸價值的產業,例如有色金屬回收等,可以考慮向周邊欠發達地區轉移。三是對于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低附加值制造業,可以考慮直接舍棄。[基金: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號:HB19YJ024]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