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麗媛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核心素養的定義及其與英語閱讀教學的關系出發,提出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該遵循的三條原則。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閱讀教學
【課題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青年教師專項課題《基于提升高中生英語閱讀素養的教學優化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C-c/2016/02/86。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7-0061-02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由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方面構成(教育部,2018)。它是在教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最關鍵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是核心素養的實質。同時核心素養也是育人的總目標,每個學科都應該圍繞著這個總目標進行具體化教學,以實現學科特有的價值和獨特的功能。而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忽視核心素養培養的情況比較嚴重,特別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具體表現為:1.選取的閱讀材料單一,教師僅僅依賴課本,忽視了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關系,使英語失去了時效性,讓學生覺得學習英語枯燥乏味,漸漸失去了對英語的興趣。2.重視閱讀教材,忽視閱讀方法。缺乏利用教材、整合教材和開發教材的資源觀。大量的機械訓練充斥英語課堂,缺少語篇情境的創設和探究性的練習。3.教師仍然是課堂的“主角”,主導著閱讀的全過程,課堂上缺少師生與情境,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多維互動。教師只追求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分析,缺少對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培養。基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提升高中生英語閱讀素養以及對傳統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優化成為當務之急。
二、核心素養的定義及其與英語閱讀教學的關系
核心素養(Key Competences)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它既包括傳統的教育領域的知識、能力,又包括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核心素養是一個復雜的結構,其所涉及的內涵并非單一維度,而是一個多元維度。核心素養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綜合表現。這一超越知識和技能的內涵,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統地反映教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理念。在核心素養的研究背景下,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提出了“英語閱讀素養”的概念。具體體現為英語“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兩方面,不僅包括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建構意義,跨文化理解能力,還包括學生通過閱讀促進多元思維、獲取美好的閱讀體驗、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習慣。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需要通過傳授英語語言所承載的西方優秀人文和科學知識來實現的。培養的過程中勢必包括大量的英語閱讀活動。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與語言學習和語篇理解的過程密切相關。另外,閱讀本身也是人們認識世界、收集信息、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可以激發人的想象力、豐富人的經歷,開闊人的視野。因此,閱讀教學的開展對培養高中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英語閱讀,發展跨文化理解,促進多元思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良好的習慣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此外,國內外一些教育專家和學者的相關研究結果也指出了英語閱讀對于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和意義,并且就如何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素養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方法。筆者在閱讀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后,結合自身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總結出以下三種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用以拋磚引玉。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多樣性原則
閱讀可以使讀者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從而豐富自己的閱歷,充實自我。而通過閱讀英文文本,可以為學生呈現不同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建構。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學生接觸足夠量不同題材的閱讀材料。而目前國內中學教材中的閱讀材料不足,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這些情況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礎之上,選取合適學生閱讀,符合時代特色,與課本話題相關的材料,在課堂上或者課外做有效的補充。實踐證明選取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補充材料,對常規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還可以將文學欣賞、英語戲劇表演等活動引入課堂,通過案例研究來探索實施英語閱讀教學多樣性的方法。
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U2 Project Making a speech about sport的文章為例,文中講述了How does a sport enter the Olympics?以及Which sports are out and which ones are in?學生學完這篇文章之后,可以讓他們思考一下:Which sports are still trying to get into the Olympics?在學生討論完各種可能加入奧運會的項目之后,適時引入一篇VOA的英語時文Olympic Organizers Want Breakdancing(霹靂舞) for Paris 2024,此文內容與課本相關,難度比課文稍大一些,詞匯更為豐富。另外將霹靂舞引入巴黎奧運會的話題新穎,緊跟時代。文章后配有閱讀練習,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選用。
再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U3 Rea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為例,文中三位分別來自中國,文萊以及英國的學生以對話的形式分享了他們對于文化差異的觀點。此課文讓學生了解到一些國家的習俗和文化禁忌。他們可能想了解更多類似話題。此時提出“Have you ever heard of or experienced cultural shock?”由此介紹另一篇與此話題相關文章“A reserved cultural shock(逆向文化沖擊)”。此文選自教材配套的《高中英語讀本》,介紹了一個外國人在中國的種種文化不適。此文章話題有助于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文中的外國人提到了由少數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引起的不適感,在閱讀分析過程中,有學生認為這屬于邏輯錯誤,提出了“Its just one mans doing, not the doings of all Chinese in public.” 由此可見,這篇文章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不同的跨文化理解素材,還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2.情境性原則
閱讀是培養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那么閱讀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就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認知過程、情感發展以及學習效果。如何設計出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呢?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好語篇這個載體,理解和分析閱讀文本,設計出整合化、情境化和結構化的學習活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文本內容,創設積極而又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語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從而達到熟練運用語言的效果。英語閱讀課程旨在讓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設計新穎、有趣、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能促進這些目標的達成。教師可以嘗試結合教材不同的話題情境,通過問答、討論、辯論、演講這些活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通過寫讀后感、寫文章概要,故事續寫或改寫鍛煉學生寫的能力。
以牛津高中英語M1 U3 Reading Dying to be thin為例,教師可以這樣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在進行語言教學前,通過學生對“Looking good”的理解來進行活動創設,讓學生圍繞“Is looking goo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life?”這一話題來展開辯論,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Besides appearance, what else can make us feel good?”以此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努力探究,并得出這樣的結論:“Feeling goo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ooking good.”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白“You cant change your face,but you can choose to smile.”這一道理,從而讓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
再比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 U1 Task里面要求學生模仿例文寫一個小廣告。正巧學校的創造節快到了,以往他們都是用中文寫廣告展板,如今結合課本所學的內容可以讓他們去寫一份英文宣傳海報。以創造節上他們要售賣的美食為題材,給他們提供一些詞匯(ingredients; discount; bargain; bonus; yummy…),再傳授他們一些寫作技巧(What is unique about your recipes and new taste? What are the comments from other customers?…)。廣告詞這種文體實用性強,內容言簡意賅,正好符合江蘇省新高考方案里對于應用文寫作的要求,創造節活動又是學生最喜歡的學校活動之一,所以學生寫作積極性很高,實施的效果非常好。
3.互動性原則
傳統的英語閱讀教學,教師的重點在“教”而不是“學”上。閱讀教學還停留在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講解上。而核心素養下的英語課堂應該是一個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學生閱讀品格的地方。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適時給予他們專業的指導并且鼓勵他們獨立、多元、審辯式思考閱讀內容和參與閱讀活動。如何才能靈活地操控課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呢? 為此筆者總結出三種課堂互動模式:(1)問答式互動。教師和學生基于問題探討而進行一問一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思考。(2)分享式互動。學生對某一學習內容具有深刻的感受,想跟老師或同學分享。這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3)任務式互動。學生基于學習任務而進行多維、多向的互動,因為學習任務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因此學生的互動對象也多種多樣。
以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Unit 2 Reading Home alone為例,這是一個舞臺劇的劇本,在fast reading 階段,教師可設計一些通過skimming 就可以解決的淺層問題,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回答,這樣做可以讓班級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careful reading階段,再設計一些深層次的閱讀任務,此階段可引入小組競賽模式,以此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對于Growing pains這個話題,每個孩子都有切身體會,可讓學生分小組share their feelings, 此處是很好的分享式互動時機。最后在Post?鄄reading Activities環節,可以先讓學生表演這出舞臺劇,再讓學生換位思考,扮演父母的角色,探討解決代溝問題,這么處理可以讓學生了解父母的不易,實現多維任務互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教師應積極引導和落實閱讀核心素養的各個指標,在閱讀教學中遵循教學的基本原則,改變過去錯誤的教學模式,采用多種形式,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的提高,使學生更加主動和自覺地投入學習,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薔.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題、原則、目標與路徑[J].北京:英語學習(教師版),2017(2):20-23.
[3]呂秋萍.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的文本解讀和閱讀活動設計[J].北京: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