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耀 樊東升 馬平 商亮亮
摘 要:針對農家書屋建設和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圍繞“新、活、專、享”四個核心理念,從管理機制創新——重點在“新”、書屋設置與運行——要義在“活”、管理人員的選擇——核心在“?!?、書屋的數字化提升——根本在“享”等四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了有建設性的建議,以更好為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數字化;農家書屋;專業專職
農家書屋工程是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之一,可以有效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和精神需求,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農村數字化建設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農家書屋的數字化更新也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現實中,農家書屋的情況并不令人滿意,存在數字化設備少、數字化產品落后、數字化資源不足等問題,群眾對數字化圖書資源和信息資源的需求不能被滿足。因此,對農家書屋的發展研究已經成為當下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思想引領的重要課題。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供給與需求明顯錯位
政府在配置圖書過程中是“自上而下”的項目制邏輯,與農民真正需要的圖書資源存在脫節現象,圖書內容對村民沒有吸引力,甚至還存在有內容老舊的現象;在確定圖書目錄時沒有兼顧農民真正想看的圖書資料或文化資源。
(二)無專業人員管理
有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農家書屋的管理員是由村委會的村干部兼任,甚至有的是由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民擔任。由于沒有合理的薪酬,沒有專業的圖書管理員在村里的書屋中任職,農家書屋的管理現狀不容樂觀。
(三)農家書屋使用率較低
農家書屋設置的位置不明顯,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村里設置有農家書屋;即使書屋存在,但效率偏低,農民對書屋的親熱感和親切感較低,沒有查閱資料或者讀書的習慣;個別行政村僅僅有一個書屋,沒有相應的讀書活動或宣傳。
(四)數字化水平低
傳統的報紙、雜志、圖書等已經不能滿足現在農民的需求,沒有相關數字化圖書文化資源作為支撐,缺少數字化設備等;大部分的農家書屋基本配備了計算機,也僅僅作為一個“數字化”設備存在,并沒有在數字化時代發揮出網絡的重要作用。
二、對策探究
本文圍繞“新、活、專、享”四個核心理念,從管理機制創新、書屋設置與運行、管理人員的選擇、書屋的數字化提升四個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想法,幫助農家書屋提升服務效能。
(一)管理機制創新——重點在“新”
1.農家書屋的定位
《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明確界定農家書屋的性質為公益性文化場所,提出農家書屋工程有四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即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提供資源、體現關懷。根據農家書屋的性質和主要任務,筆者創新性地提出,將農家書屋定位為農村致富致強的“加油站”、鄉風文明的“培育園”、精神食糧的“大倉庫”、思想宣傳的“主陣地”。
2.“自下而上”的資源配置
圖書資源的配置應改革為“自下而上”的模式。主管部門對所管轄地區內的農家書屋進行統籌,要盡量改變“一刀切”模式;創新圖書目錄篩選的模式,允許各行政村根據當地村民的實際需求進行分大類申報,并逐層上報,最終由政府統一采購和配送。這種“自下而上”資源需求配置出的農家書屋才會有更強的吸引力,真正讓書屋有人氣。
3.書屋的管理歸屬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中沒有明確指出農家書屋的管理具體由村委負責還是村黨支部負責。沒有嚴格的管理歸屬,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就會存在“沒人管、都要管、聽誰管”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明確管理歸屬。
由于農家書屋的目標是讓村民獲得更好的文化食糧、更好的宣傳國家政策、提高村民的精神生活質量,筆者認為,農家書屋的管理應該歸屬村黨支部,具體由支部宣傳委員負責,對接農家書屋的專任管理員,并幫助和協調管理員工作。
(二)書屋設置與運行——要義在“活”
1.“多元服務-評價”模式顯鮮活
筆者借鑒電商、金融等服務行業的經驗,大膽提出“多元服務-評價”模式——農家書屋服務情況每年由村民進行打分,該結果可以納入村黨支部思想宣傳工作的年終考核和圖書管理員的考核,考核不合格的需要由村黨支部書記和管理人員向全體村民說明情況并對下年農家書屋的服務作出保證。在這種模式下,村民的獲得感更強,書屋管理人員也有了動力,書屋整體運行就會顯得鮮活。
2.日常運行需激活
除了整理圖書、借閱書籍等日常管理,書屋還可以提供有償服務,所獲收益歸書屋集體所有。如有自購圖書需求的村民也可以通過農家書屋進行代購;有的種植養殖等專業技術網絡課程需購買的,也可以提供咨詢代購。如此,農家書屋不僅有了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能力,也產生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種發展方式能使書屋日常運行得到保障。
(三)管理人員的選擇——核心在“?!?/p>
農家書屋的運行管理不是普通的工作,它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與專屬的配套資金保障,雙專管理在未來的數字化提升和管理中必然會起到重要作用。
1.專業專職的管理人員
農家書屋的管理人員大多沒有專業的圖書管理知識,這就造成管理服務上的嚴重缺陷,書屋管理混亂無序。因此,書屋管理需要配備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專職管理人員。
2.專屬的薪酬保障
合理的薪酬保障才能留住固定的管理人員。筆者建議管理人員的薪酬來源可以由以下幾方面保障:農家書屋的自我管理經營獲得的經濟效益;村級財務開支中用于公共文化事業的資金支持比例增加;地方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對應配套經費支持;合作的機構和社會公益事業的捐助。
(四)書屋的數字化提升——根本在“享”
1.硬件配備為“分享”筑基
隨著數字化時代發展和高科技產品應用,村民已逐漸適應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環境,需要配備電腦、投影儀、音響、無線網絡,可以用于組織群眾觀看視頻資源等。硬件配置越齊全,村民享受農家書屋服務的幸福感就會越強烈,對書屋的親近感也會更強。
2.數字化資源和平臺為“暢享”助力
除了傳統的圖書、報紙、雜志,應該在書屋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化資源,如專家學者的視頻直播授課、網絡錄播課;電子圖書資源和網絡視頻資源等,數字化資源的配置效率比傳統圖書要高很多。搭建書屋互助平臺、交流群等,使得農家書屋服務隨時都在、村民交流隨手都有、互幫互助隨處可見。
三、結 語
農家書屋工程作為國家的基礎文化工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需要在不斷發展中破舊立新,創新管理機制,提升書屋數字化水平。2019年2月,中宣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的《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統領,堅持在服務群眾中提升效能、網上網下協同推進。由此可見,在新時代背景下,不斷探究如何用好網絡為農家書屋的數字化建設、推動農家書屋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庚,李婷婷.農家書屋運行困境及其優化策略分析[J].圖書館建設,2020(03):99-107.
[2]周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家書屋提質增效策略研究——以河源市農家書屋發展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22):6-9.
[3]鄭瑜,黃秋萍,曾云華,劉瑞華,田笑含.農家書屋政策執行機制研究——基于政策問題特性的分析[J].圖書館研究,2019,49(06):59-63.
[4]渠彩霞.高校圖書館助推農家書屋發展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18):261-262.
[5]陳丹丹,楊洪江,張春雨.河北省農家書屋長效發展機制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19,32(6):44-49.
[6]莫亞之.西部貧困山區農家書屋存在問題與對策[J].傳播力研究,2019,3(35):14.
[7]梁一丹.揚州市農家書屋服務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9(19):8-9.
[8]唐國帥.農家書屋與新農村建設之我見[J].農家參謀,2019(19):42.
[9]瞿廣業.對農家書屋數字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甘肅科技,2018,34(04):71-72+87.
(作者單位:1.濟源職業技術學院;2.濟源市梨林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