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 郭浩勇 張楠
摘 要:大運河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建設、旅游開發、資源利用等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本文根據京杭大運河滄州段資源開發、文化帶建設、文化背景、人文發展歷程等現狀,結合相關體育活動、休閑體育產業等對滄州市旅游業的發展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大運河;體育產業;旅游;文化產業
一、關于京杭大運河滄州段的背景研究
自隋唐至今,滄州段大運河在商貿流通、經濟發展、文化傳播等發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吳橋雜技、滄州武術、南皮落子等傳統文化通過大運河走向世界,為滄州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文化輸出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北接京津,南通魯豫,是環境生態價值最高的河段。滄州段南起吳橋,北至青縣,全長215公里,具有《中國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目錄的遺產26處,共計44個省級非遺項目,123個市級非遺項目,是滄州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滄州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
二、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河北省多次對滄州段大運河沿線相關文化資源進行調查整合,對運河文化遺產進行挖掘、整理和保護。并對相關文物遺產、精神文化進行展示宣傳,堅持推進大運河文化傳承和發揚的歷史使命。但長期以來,滄州的文化旅游資源、相關產業分布松散,除個別景點景區外,大部分旅游項目宣傳力度較低,沒有賦予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很多優質資源并未得到合理的規劃開發,文化傳承利用質量不高,導致知名度較低,市場競爭力差。
三、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幾年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體育設施的建設進一步完備,加快引進了許多健身休閑項目,休閑體育熱度日漸增強;商業健身俱樂部、商業專項技能俱樂部、體育項目專業培訓機構都已成規?;l展;逐步增加體育投資規模,舉辦、引進體育賽事,使體育產業的發展日趨規范化。
隨著體育消費的進一步升級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體育產業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當前地域和人文環境,通過新媒體手段和平臺將受眾群體較廣的熱門體育項目和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宣傳和推廣,形成“線上觀影購物、線下交流互動”的雙重體驗模式,更具持久性和競爭力。
四、滄州市文體產業融合發展路徑探討
1.體育產業轉型加入大運河文化元素。目前滄州市體育產業結構還以制造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在經歷體育產品制造及對外輸出的浪潮后,滄州市整體體育產業的經濟價值開始下降,從創新、科技、品牌等方面還處于劣勢,更多的是采用模仿、加工的經營模式,沒有形成固定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品牌。因此,在進行產品和技術升級的同時,可根據滄州地域特色,在現有產業結構中加入大運河文化元素,例如將吳橋雜技、滄州武術等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并融入到體育產品中,賦予體育產品人文精神內涵,實現品牌升級。
2.解決體育產業和文化產業的互聯網亂象問題。大多數的體育產業和文化產業平臺更多的是跟隨“互聯網+”的風潮進行“轟炸式”的體育和文化內容傳播,在認知和轉型上出現偏差,缺乏優質的服務內容,導致了體育和文化投資與體育和文化消費的“不平衡性”。從根本上講,“互聯網+”滿足了廣大的社會需求,但是如果缺乏豐富的內容支撐,任何產業的升級和發展在互聯網的平臺上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3.加強滄州市文體融合的優勢。作為申遺項目,大運河文化是滄州市面向中國,面向世界的標志性文化,近年來滄州市對滄州段大運河的開發、治理初顯成效,主要問題在于分布松散、宣傳效果不高,導致受眾群體較低,無法形成完整有效的文化服務。中國體育產業雖然還在發展初期,但部分體育項目受眾群體廣,開展條件便利,“全民健身”的浪潮還在進一步擴大,有效地彌補了大運河文化受眾群體小的短板。而綿延千年的運河,其豐富的音樂、舞蹈、武術等傳統文化和人文生態、資源環境等條件,正是滄州市體育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的關鍵。
五、文體融合與滄州市旅游產業的關系
1.文體融合具有對滄州市旅游產業發展部署的導向作用。產業的發展與革新方向需要通過社會發展的物質和精神文明需求決定,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單一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是更傾向于多種文化元素融合的精神內涵。隨著全面健身的普及和對運河文化的不斷深入探索,讓消費者從被動的觀光式旅游逐漸轉變為通過運河廟會、傳統音樂節、定向越野、馬拉松等體育文化活動場景了解滄州特色地域文化,從多種維度了解客源需求,進而進行旅游產業的革新與發展。
2.旅游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文體產業價值的重要途徑。開發旅游產品,并打造精品旅游路線,開發體驗式、休閑游、生態游、線上游等多種旅游形式,以滿足游客多個維度的不同需求。在不同的旅游形式中加入文化和體育元素,實現文化與旅游融合,體育與旅游融合,例如在旅游旺季舉辦休閑體育賽事,并加強線上游、生態游運河文化普及力度及觀賞效果等。利用旅游產業帶動文體發展,提升滄州文體產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3.文體旅融合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文化、體育、旅游三者都具有受眾群體廣、綜合效益高、轉型發展空間大等特征,都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服務產業中的朝陽產業,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整合技術、創意、資源等要素,開發融合型的新市場、新產品,在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滿足感的同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傳統歷史文化帶來的精神內涵,而新興的體育產業為旅游業提供了更多的競爭市場和機遇。文體產業的融合并行,將對滄州大運河旅游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便利條件和更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姜師立.文旅融合背景下大運河旅游發展高質量對策研究[J].中國名城,2019,(6):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