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霞
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工作者,我對群眾文化工作今后的思考!
從事群眾文化工作以來,我認為,群眾文化活動是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記得,在我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們縣上就針對性的落實基層“三下鄉”活動,其中包括衛生下鄉、文化下鄉以及科技下鄉,一般都放在農閑時,這個時段農民都閑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縣上每個鄉鎮村也都有自己的文藝骨干隊伍和文藝愛好者,開展這項活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都是非常高的,特別是寒暑假回來的學生也很喜歡參與,自己還準備舞曲、音樂、自編舞蹈等等,而且自身條件也很不錯,功底一看就知道,平常在校學習也是非常用功的。
對今后為做好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如下:
一、做好服務
大家都知道,群眾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業的重要內容,只有我們構建服務的觀念,才能更好推廣和落實基礎群眾文化工作。比如:我們焉耆縣群文工作者每年都要組織下基層開展下鄉演出等活動數百場,為群眾提供了享受文化的權益。
二、重視培養鄉村和社區群眾文化隊伍和骨干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培養鄉村和社區群眾文化隊伍和骨干,組建業余文藝演出隊,才能為基層群眾服務,目前,我們縣共有80余支文藝演出隊伍。不管縣上舉辦什么活動,每個鄉鎮都能夠積極踴躍的參與。同時,也要吸收人才、確保平穩隊伍的政策,為群文工作人員提供更為優質的工作環境和條件。
三、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的生活
第一,加強資金投入,增設活動場所基礎設施。比如,可在群眾文化廣場針對性的增加活動基礎設施,逐步滿足現階段群眾的需求。
第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的文化活動。比如,應加大活動場所及專用內部基礎設施的管理力度,吸引群眾的眼球,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提高審美能力。
四、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欣賞需求
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群文工作者應當首先意識到貼近群眾的重要性。比如:2019年1月30日,焉耆縣舉辦的 “金豬賀歲”百姓春晚,選拔賽向全縣乃至周邊比賽晉級的形式,選拔出本土優秀演藝人才,尋找草根達人,同時對節目和演員進行專業指導和節目編排,既能從專業的角度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又能保障節目質量。此次晚會以突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強化主題、內容、形式、規模,把控晚會華美、精彩、厚重、獨特的風格,達到歡樂、教育、鼓舞、提升、鑒賞的目的。
其次,一定要結合群眾的特性以及對文化層次接受的不同能力,制定針對性的群眾文化工作方案,使之更加貼近群眾、符合群眾的欣賞需求。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應對以往的音響設施進行不斷更新。
第二,隨著時代的變化,對群眾文化工作體制進行不斷完善,查缺補漏。比如,有針對性的落實文藝比賽等各項活動進行創新。如若照搬以往的活動模式,無法調動引導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比如:近年來,焉耆縣舉辦了各類主題活動,讓更多的群眾了解當地的特色民俗的同時,切身體會到我縣的“水澤豐美、人杰地靈”的獨特魅力。一是著力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文化活動。二是積極發揮各鄉鎮文化活動陣地和群眾文體骨干隊伍作用,堅持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民間傳統比賽,激發農牧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三是結合各鄉鎮民族分布特點,開展一鄉一品一特色的活動,群眾參與的興趣和熱情非常高昂,尤其是以中老年文化活動為主。群眾文化發展到現階段,為了優化基層基礎群眾文化生活的質量,創造出更多的文化活動,提升活動的含義,增加參與活動的數量。四是充分發揮群文工作者的帶頭作用。扶持和指導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同時,進行群文工作者的各類培訓班,進行你來我往的互換指導,溝通交流等,共同創造新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
第三,理論聯系實際,深入基層、不斷學習。群文工作者針對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彌補,提高專業能力,專業水平。在實踐工作中要做到學用結合并加大宣傳力度,吸引群眾的目光,使之意識到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給自身帶來的樂趣來影響周邊的人,使其受到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
第四,加大團隊的力量。不斷吸收新的養分,外聘或吸納專業院校的畢業生,讓他們在基層文化中發揮主動權,積極給群文團隊輸送新鮮血液,使得群文工作隊伍不斷換血,從而改變文化服務部門的思維理念并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文化建設中。發揮創新出群眾文化活動的精華,來滿足廣大人民所真正需求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