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芳

在新的時代,人們對美的追求日益強烈,美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幼兒階段實施美育教育,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擁有美好、善良的心靈,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美、創造美,讓幼兒能快樂生活、健康成長,并為將來他們能夠成為富有創造力、進取精神,擁有開闊的胸襟、眼界,保持健康人格和高遠精神境界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教育工作者如何開展美育教育,是園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兒從步入幼兒園開始,一日生活都在幼兒園,除了父母之外,幼兒園老師很大程度承擔起了對孩子們的教育責任。但我們經常聽到幼兒園的老師吐槽“5+2=0”,即周一到周五5天在幼兒園培養的好習慣,經過周末又回到了原點。而家長們也總在抱怨:“在幼兒園里就是讓孩子玩,什么也不學!”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具體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家長對學前兒童的發展特點及學習方式不清楚,缺少專業的認識,對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及方式也不夠了解。家長更關注幼兒知識技能的培養,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超前學習和訓練這個年齡段不該學習的內容,而忽略了對孩子身體素質、自理能力和必備學習品質的培養;即便是高學歷家長,若沒受過系統專業培訓,僅憑個人經驗或認知來評判幼兒園老師們的工作,也是缺乏科學性的。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老師在家園工作方面缺少專業性的指導和平等的溝通,要么過于強硬要求家長,要么過于迎合家長。
2020年的特殊時期,幼兒們比往常多了許多在家里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這給幼兒園老師與家長提供了比以往更多交流合作的環境條件。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提出“5+2=0,讓美育在家庭中生根發芽”的新理念,引導家庭開展系列創意生活美育活動,并通過公眾平臺把這個理念進行更廣泛的傳遞。在此,我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是一種浸潤式的教育,是一個“熏”和“養”的過程。孩子一出生就接受著來自于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而且影響深遠。當下家長逐漸重視孩子的美育,但依然更多關注孩子藝術技能的培養,而忽略藝術素養和藝術思維的培養;家長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進行學習,卻忽略日常生活中蘊藏的美育契機,忽略自身審美修養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今年幼兒園比往常更加緊密的“家園共育”,讓老師和家長共同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意識到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諧統一,可讓幼兒美育工作事半功倍。所以對幼兒園來說,一方面需要在課程改革的基礎上,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為家庭育兒提供專業性的支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行為特點及發展需要,在讀懂孩子的基礎上與老師達成一致,相互配合促進孩子的成長;另一方面,加強老師與家長的溝通,做好家庭美育觀念的引導,引導家庭關注日常美育教育,并在實際做法上進行指導和幫助,讓幼兒的日常生活充滿創意,實現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聯動和統一,達成共識促進幼兒更好發展。
二、指導家庭開展親子創意活動
藝術來源于生活,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美育對幼兒來說就是好的美育!我們通過設計互動游戲課程開啟家庭創意生活,讓家長關注日常生活中的美育滲透,這才是對兒童實施美育教育最好的選擇。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提升藝術素養、增進親子關系的過程。老師圍繞“從生活中發現創意”“選擇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讓創意服務于生活”三大活動設計原則,遵循幼兒認知特點,進行整體游戲化設計。內容新奇有趣,除了常見的美工活動,還有趣味玩具制作、DIY美味的蔬果拼、創意攝影秀等等。就這樣,日常生活中剝下的橘皮、扔在地上的絲巾、蔬菜留下的印跡等都可以引發孩子們的聯想,成為他們手中的創意活動素材。
三、培養幼兒融合思維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融合”的時代,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所以在老師們設計的家庭創意生活課例中,我們有意識地注入“關聯+融合”的觀念。在活動設計時,注意一種事物的多種創意和變化、同類事物的資源拓展,并且比以往加強了資源利用的意識,開始面向更廣闊的周圍世界尋找可能和契機。比如利用夾子、瓶蓋、紙巾等材料,通過設計組合可以產生無限變化的可能;比如橘皮可以玩創意添畫,又可以變成小橘燈;比如“拍照”融合“剪紙”“名畫欣賞”“光影游戲”等,使創作變得更加有趣;比如由一個優秀的繪本故事引發融合文學、科學與藝術的多領域探究游戲等。這樣,我們通過這些活動設計使孩子建立對事物關聯融合的思維,懂得面對一個事物、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變換多個角度去感受和思考,從而讓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
四、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
我們在每一次的家庭親子創意活動中,都會給家長寫下建議,建議家長可以多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建議家長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做孩子的陪伴者,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少一些替代孩子動手的行為;建議家長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不要強求一次就必須做很好,要給孩子更多嘗試機會;建議家長不要用“好不好”“像不像”等詞匯武斷地評價孩子的作品,要給孩子充分鼓勵,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體會與享受創作過程的愉悅……之所以反反復復在每一次活動中強調這些建議,是因為我們期待通過這些活動,最終實現的是“教學相長”的目的。這里的“教”,既是老師對家長的指導和支持,也是家長對幼兒的鼓勵和陪伴;這里的“學”,既是家長對老師專業性指導的學習,也是幼兒對家長與老師的信任與互動。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家長、教師這三者之間彼此形成一種合力,在這種合力的作用下,三者皆得以自我成長。
總之,通過這一特殊時期的家園美育共育活動的實施,我們對幼兒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幼兒教育從來不是割裂的,而是家庭和學校互相影響、齊頭并進的過程。雖然“家園共育”本就是我們以往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但從未像今年這樣深入落地實踐;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深入實踐,讓我們深刻意識到,身為幼兒美育教育工作者,除了做好幼兒在園所內的美育工作之外,還需更進一步加強家園共育工作。讓美育教育在家庭中生根發芽,從家庭到幼兒園,為孩子打造360度的美育環境,才能真正實現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