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摘要:醫院屬于公共場所,其建筑物比較密集,且存在大量化學試劑和易燃易爆的設備。三甲醫院患者數量多,人流量大,一旦發生火災,就會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做好三甲醫院的消防安全培訓工作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三甲醫院開展消安全培訓的必要性,簡述了醫院安全防火的一般要求,并對初起火災撲救、火場救人與自救逃生進行了詳細敘述,希望能為醫院的安全防火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醫院;消防安全;培訓
一、三甲醫院開展消防安全培訓的必要性
首先,對員工進行消防安全培訓,使員工加強對消防安全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提升醫院的服務質量。保障病人安全也是醫院服務的重要內容,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確保病人生命和財產安全以及各項工作完成的基礎。通過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可以使員工更加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減小火災事故發生的概率。科學有效地開展消防安全工作能夠使病人更具有安全感,病人對醫院的服務也會更加滿意和認可。其次,好的消防安全環境是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獲取經濟效益的前提。醫院消防安全培訓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消防安全培訓使員工掌握消防安全知識,并向患者宣傳安全常識,呼吁患者與家屬共同構建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最后,通過開展消防安全培訓能夠提高醫院員工的綜合素質,只有醫護人員具有足夠的安全防范意識,不斷提升處理應急事故時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由此可以看出,對醫院員工開展消防安全知識的培訓十分必要,醫院可以通過開展消防安全培訓工作,提高員工消防安全意識,使大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二、醫院安全防火一般要求
(一)醫院火災危險性
醫院人員密集,每天流動人員數量較多,大部分患者行動困難,加上很多家屬和陪護人員,人員構成較復雜,不易管理,醫院一旦發生火災,其傷亡和影響極大。此外,醫院內需要使用酒精、氧氣等醫療必需品,并且由于消毒的需要,還會使用煤氣爐等加熱工具,這就導致醫院可能致災的因素較多。部分患者或家屬缺乏消防意識,在病房內吸煙,隨意亂扔煙頭,并使用大功率電器,這些都可能造成火災事故。醫院相對于其他公共場所,其需要重點防火的部位較多,例如危險品庫、易燃藥品庫、氧氣瓶庫、變電室等都是要害部位,這些重點部位一旦發生火災危險性極大,甚至可能發生爆炸,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建筑防火要求
對于新建三甲醫院,其耐火等級至少要達到二級以上,醫院膠片室要單獨設置在一個房間,室內要保持較低的溫度。藥庫也要獨立設置。病房是人員聚集的地方,因此要遠離火災危險性較大的房間。由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要使用乙醚等化學藥物進行麻醉,所以手術室內要具有良好的排風設備。乙醚屬于易燃物質,其蒸汽密度較空氣密度大,所以手術室的排風口要設在下部。醫院的生化檢驗室也是危險性較大的建筑,因此,生化實驗室應靠近醫院大門,以便發生火災時能快速撤離。
(三)安全疏散要求
要構建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就要加強對醫院的管理。醫院的病房通道內必須保持通道暢通無阻。一般情況下,醫院的安全通道必須安裝照明燈,以便發生意外時人們能迅速地疏散和撤離。此外,考慮部分患者行動困難,醫院的安全疏散出口應采用無門檻設計,并且至少要有2個安全出口。疏散樓梯也要進行特殊設計,房間門到外部出口的疏散距離要符合相關設計規范要求。醫院要制定緊急疏散預案并進行演習,以便在遇到火災時能有序地疏散患者。
(四)電器設備和消防設施
醫院的電器設備比較多,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安裝,不可隨意接線。醫院要定期請專業電工進行檢查,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要及時處理。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電加熱器械必須遠離可燃物,醫院的電器設備要安排專人負責監督和管理,確保安全用電。醫院的各科室和部門都應配備相應的滅火器。高層建筑醫院應安裝自動報警和滅火系統,以加強自防自救的能力。
三、火災分類和初期撲救
通常來講,火災可以分為六類,分別為固體物質火災、液體或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氣體火災、金屬火災、帶電火災、烹飪器具內的烹飪物火災。在火災初期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撲救,可以防止火勢的進一步蔓延,因此火災初期撲救十分重要。初期火災的撲救有四種常用方法,分別為冷卻滅火法、隔離滅火法、窒息滅火法和抑制滅火法。冷卻滅火法主要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一般可以采用滅火劑或水進行滅火。在發生火災時,可以用水來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使其無法達到燃點。隔離滅火法是指將可燃物與火進行隔離,防止火勢蔓延,主要操作方法是通過將火源周圍的可燃物轉移到安全地點,必要時要拆除火源周圍的建筑。窒息滅火法,顧名思義,是通過阻止氧氣進入燃燒區,使可燃物缺乏氧氣而熄滅。這種方法可以借助水蒸氣或惰性氣體來降低空氣中的氧含量,或者利用有效工具封閉燃燒區,阻止氧氣進入。抑制滅火法主要是指利用化學滅火劑來進行滅火。將化學滅火劑噴入燃燒區,讓其通過化學反應阻止火勢進一步擴大,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阻斷燃燒反應。
四、火場救人與自救逃生
醫院建筑物較多,環境復雜,只有對醫院環境足夠熟悉,在意外來臨時才能臨危不亂。每位員工都應清楚醫院建筑物的結構和逃生路徑,特別是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如果發現火災,要保持冷靜,找到出口方向,盡快撤離,不要盲目跟隨人流,互相擁擠。在撤離時,要朝明亮處跑,如果安全通道被煙火封阻,無法出行,可以從陽臺和氣窗等進行撤離。在火場中,沒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不要顧及貴重物品。
在逃生過程中,在經過充滿煙霧的空間時,要用毛巾掩住口鼻,匍匐前進,防止煙霧進入人體引起中毒和窒息。如果周圍有棉被或者毛巾等,可以將其潤濕并包裹身體,再沖出去。醫院一旦發生火災,將會有大量的人員進行逃生,這時要提醒人們不要進入普通電梯,要走安全通道,同時要安撫患者和家屬緊張的情緒,防止產生慌亂,根據自身的消防常識,幫助人們找到安全出口,組織人們有序撤離。
如果被煙火圍困,要盡量在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等待救援。在等待救援過程中,要學會發出求救信號,在白天時,可以利用鮮艷的衣服示意消防人員;在晚上,可以通過敲擊墻體等示意消防員,以便于消防員能在短時間內找到受困人員,并及時展開營救。在撤離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或他人身上已經著火,一定不要驚跑,驚跑和用手拍打很容易形成風勢,只會使火勢更加嚴重。處于這種情況下時,要快速脫掉衣服并且就地打滾,使火苗被壓滅。如果附近有水源,可以及時跳進水中。
醫院的建筑多是高層,如果低層著火,無法逃生,要迅速找到繩子,如果沒有繩子,可以將床單、窗簾等打結連接成一股繩,并將其用水潤濕,然后找到堅固的建筑物系到上面,再沿繩滑到地面。輕易不要選擇跳樓,跳樓雖然有時候可以求生,但無法保證身體不受傷害,除非在消防人員的指導下,地面有氣墊時,否則要慎之又慎。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三甲醫院作為重要公共場所,一旦發生火災,將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平時,醫院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樹立預防為主的理念,防患于未然,定期組織所有人員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提高防范意識,使員工能夠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并具有火場救人與自救的能力,自覺維護消防安全秩序,給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
參考文獻
[1]茍文安.淺談醫院消防安全隱患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19,5(12):55-56.
[2]王成輝.長江蕪湖消防民警到轄區醫院開展消防安全培訓[J].水上消防,2017(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