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姑,黃壽孟,賈曉婷
(1.瓊臺師范學院,海口571127;2.三亞學院,三亞572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已經跨入了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已逐步發展為社會的進步標志,成為社會的中心,對國家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把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視為提升國際競爭力,實現國家長期戰略目標的關鍵。高校教學評價是促進高校建設、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高校自身促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重視和加強高校教學評價己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隨著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迅速發展,帶來了一個微時代,其以微視頻、微信、微博為代表。微課以短小精煉,授課方式形式多樣等優點,成為了信息時代高校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自從2011年胡鐵生學者發表第1 篇介紹微課的文章以來,短短的幾年時間,微課迅猛發展,發展面不僅廣、而且縱向深。在眾多的高校教育教學中,應用微課輔助教學已經成為教學常態,那么高校課堂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教學效果如何?教學質量怎樣?本文通過分析評價微課資源在計算機學科、英語學科、物理學科等幾個學科中的應用效果,以點帶面概括出微課在高校教學的應用效果,以促進微課教學的健康持續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之前,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將原有教學內容分解為系列的課程體系,每個系列課程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節,包含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學生作業、師生互動,這些系列課程以微課為載體。微課是指時間盡量控制在10 分鐘之內,短小精煉的視頻,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集中講解一個知識重難點,支持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在線教學視頻資源。微課資源具有時間短、內容精、資源形式多樣等特征,概括起來如表1 所示。微課改變了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逐步由先教后學轉變為先學后教。微課的應用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目前微課在高校中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各個學科應用的方式方法略有不同,效果也不完全一樣。整體上來說通過微課教學,教師能對教學內容整體把控,能實現對知識的全面覆蓋,微課能讓整個課堂變得生動簡單,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高校學科總類繁多,不能一一列舉在各個學科中具體應用,表2 列舉了微課在計算機、英語、物理等部分學科中的具體應用。

表1 微課的特征
微課由社會的進步,知識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高校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模式,已經在高校各個學科迅速應用起來,通過微課的應用能把知識簡單化,能化解繁瑣的知識,能使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更能讓課堂教學變得活潑、生動、有趣,更能讓學生們喜歡上課程的學習。學生們通過微課,借助相應平臺開展課前完成學習單,課中解決疑難問題,課后拓展學習的系列學習活動,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微課在高校教學應用中效果顯著,與此同時在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具體概括如表3 所示。

表2 微課在高校部分學科中的具體應用
為了避免表3 所描述的微課在高校教學應用中存在問題的出現,教師利用微課在從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環節,適當的調整教學模式,以便更好地發揮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考慮調整微課的教學模式。
(1)了解學生學習興趣、愛好,保障微課應用的針對性和合理性
教師在錄制、制作微課之前,應通過調查、訪談等途徑了解學生的學生興趣和愛好,依據了解的情況把學生分類,盡量使設計的微課能滿足不同愛好、不同知識水平層次的需求。在微課設計過程中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針對不同的學生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2)合理利用微課與其他教學手段,實現優勢互補
不同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呈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能明確各個教學手段的功能,合理搭配使用,而不是一直推崇使用微課教學。在對知識重難點的講解可以借助微課進行,而對基礎內容的講解可以使用課堂講授、演示等常規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只有將各個教學手段綜合利用起來,才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知識,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的知識。真正實現各個教學手段的優勢,揚長避短。
(3)建立完善的分階段考核機制
“學生主導、老師為輔”是微課教學模式開展的核心,在這個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學生能否自覺的完成自學任務,是衡量微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教師應根據微課的內容采取分階段,分步驟考核的方式,建立完善的分階段考核機制,以督促學生能完成各個階段的自學任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通過分階段考核教師能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地調整教學進度。

表3 微課在高校教學應用中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應用微課,符合網絡時代學生碎片化學習的方式,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活潑,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眾多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本文中所分析的微課在高校教學應用中的優點及存在問題,為高校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