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豐寶 許文文
(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山東萊蕪 271104)
下頜阻生智齒屬于常見的智齒類型,其癥狀多表現為牙冠周圍的牙齦發炎、疼痛、臉腫,甚至發熱等。傳統拔牙術因拔除時間和創口暴露時間較長,極易導致術后出現干槽癥和感染等癥狀,同時由于需要施加暴力,也會使患者發生牙槽骨折斷、顳下頜關節損傷等[1]。微創拔牙術應用于下頜阻生智齒的拔除中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組織創傷,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2]。本文通過對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收治的下頜阻生智齒患者116例進行研究,探討微創拔牙術在下頜阻生智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醫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16例下頜阻生智齒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8例。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委批準。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齡17~48歲,平均年齡(32.23±6.50)歲;其中近中阻生21例,垂直阻生11例,水平阻生26例。試驗組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齡18~47歲,平均年齡(32.20±6.48)歲;其中近中阻生23例,垂直阻生12例,水平阻生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經X射線牙片確診為下頜阻生智齒者,且均為單側。
納入標準:①無拔牙禁忌證者;②均為1顆智齒者;③患者知情且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側磨牙區軟組織有炎性癥狀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等。
對照組使用傳統拔除術(錘鑿劈冠法),對患者進行常規麻醉后,切開黏骨膜,翻瓣去骨之后使牙冠充分暴露,骨鑿去骨后使用劈冠器劈開牙冠,之后使用牙挺將牙體挺出,仔細檢查牙槽窩并進行清洗,將組織瓣縫合。術后需冰敷術區1~2 d,并服用抗生素3~5 d。試驗組使用微創拔牙術:進行麻醉后,翻瓣:向前切開至第二磨牙遠中偏頰處,之后向前切開第二磨牙頰側齦溝,使用骨膜剝離器將牙齦和頰側黏骨膜瓣分離,對頰側牙齦黏膜組織瓣進行牽拉,使術區充分暴露。去骨:根據X線片確定最小去骨量,使用45°高速渦輪機(湖南精美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型號:SU-M4)和專用長鉆針,將牙齒冠方骨質去除。分牙:根據阻力對磨切牙齒進行分析,使用微創拔牙刀將牙齒折裂成兩部分,并將近中牙冠向取出。拔牙:使用微創挺將近中碎牙冠及遠中牙根挺出。縫合:牙槽窩清理之后,對軟組織瓣進行縫合。術后護理方法同對照組。
①比較兩組手術情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進行評估,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重。②比較兩組手術前后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的變化,分別于術前、術后5 d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通過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③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張口受限、感染、干槽癥、腫脹。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VAS評分均少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手術時間(min)組別 n 術中出血量(mL)VAS評分(分)對照組 58 8.93±0.78 21.19±1.69 7.57±2.10試驗組 58 5.80±0.37△ 15.83±1.45△ 3.47±1.75△
與術前相比,術后5 d兩組血清TNF-α、IL-6水平均升高,但試驗組術后5 d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TNF-α、IL-6水平的變化(±s,μg/L)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TNF-α、IL-6水平的變化(±s,μg/L)
注:與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TNF-α IL-6對照組 58 術前 2.73±0.35 1.10±0.17術后5 d 12.87±0.75* 7.90±0.48*試驗組 58 術前 2.71±0.33 1.08±0.19術后5 d 7.09±0.58*△ 4.53±0.39*△
試驗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2.07%,低于對照組的27.59%(P<0.05),見表3。
下頜阻生智齒通常會引起鄰牙齲壞,牙槽骨吸收等癥狀,甚至可使牙源性囊腫、腫瘤等的發生風險大大增加,因此應及時將其拔除[4]。要將牙齒從牙槽骨中拔除,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牙槽窩增大,減少其對牙齒的束縛,之后將牙齒拔除;另一種方法則是將牙齒的體積減小,之后拔除牙齒。傳統的錘鑿劈冠法即屬于第一種方法,而微創拔牙術則屬于第二種方法。使用傳統拔牙術在拔除下頜阻生智齒時產生的創傷主要有:骨鑿去骨的操作可造成過量去骨,同時易導致牙槽骨折裂的現象;劈開牙冠時對牙齒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力,可使下頜第二磨牙甚至牙槽神經受損;使用牙挺增隙時可使舌側骨板、鄰牙等受損,嚴重者甚至可造成下頜骨骨折、顳下頜關節受損等[5]。微創技術要求在操作時盡量減少擴大牙槽窩、去骨等,同時動作需輕柔,盡量避免暴力操作。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例(%)]
近年來,隨著微創治療的概念逐漸進入口腔醫學領域,微創拔牙術開始被推廣應用。與傳統拔除術相比,微創拔牙術的優勢主要在于:①微創拔牙術使用專用的長鉆針和高速渦輪機,可準確地確定去骨量,且操作較為快捷,可避免過量去骨和牙槽骨折裂。在解除阻生牙齒牙冠阻力方面,使用傳統拔牙術劈冠后,經常會發現劈開的方向與設計不一致,甚至出現完全沒有去除阻力的現象,而需要進行重復操作,同時由于支點不穩使第二次操作的難度大大增加。使用高速渦輪機可按照術前設計的方向進行切割,可以準確快捷地去除牙冠的阻力。②使用傳統拔牙術劈冠并未增加牙冠周圍的間隙,通常還需要進行錘擊,而使用高速渦輪機切割后,可留下1.5 mm左右的間隙,可以較為輕松地挺出牙齒,從而避免增隙操作[6]。臨床上經常遇到的一種情況,是使用錘鑿劈冠法操作后牙齒已經挺松,但卻因牙齒太大而無法順利拔除,而牙齒挺松之后基本上已無法再次進行劈冠操作,只能再次進行擴大牙槽骨的操作,使牙齒拔除的時間延長且給患者造成了創傷;面對這種情況,使用專用的長鉆針和高速渦輪機可以在避免擴大牙槽窩的前提下切割牙齒,并輕松拔除牙齒。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較少,手術時間較短,VAS評分較低,試驗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與吳澤鍵等[7]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應用微創拔牙術仍有患者出現了腫脹和感染等并發癥,其原因可能在于:①使用微創拔牙術會在操作的過程中產生牙體組織碎屑,從而造成局部的刺激反應;②在對牙齒的切割過程中如出現冷卻不足則容易使周圍的牙體組織受損。因此在進行微創拔牙術進行切割時,需對牙槽骨和牙齒進行有效冷卻,并在術后對牙槽窩使用大量的生理鹽水進行徹底清洗。
炎癥反應是患牙拔除后牙槽骨改建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血清TNF-α可介導骨細胞的增殖與分化,抑制骨生成,使骨修復延緩;血清IL-6可刺激破骨細胞活性和角質細胞生長,同時它可與多種炎癥因子發揮協同作用,從而使拔牙術后的骨改建過程受到影響[8]。研究結果顯示,與術前相比,術后兩組血清TNF-α、IL-6水平均升高,但試驗組術后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下頜阻生智齒患者使用微創拔牙術的炎癥反應較為輕微,其原因可能在于微創拔牙術中所使用的高速渦輪機頭體積較小,可使手術過程中操作的精準度提高,避免周圍組織受損,且微創拔牙術的手法較為輕柔,可有效減少因暴力操作引起的并發癥及炎癥的發生,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
綜上,針對下頜低位阻生智齒患者使用微創拔牙術效果顯著,可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減輕疼痛程度,抑制炎癥反應,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應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