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劉杰強,陳永宣,關秀蘭,梁美琴,鄧月娟
江門市新會人民醫院電生理科,廣東 江門 52910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導致老年人群住院和誘發心源性死亡常見的疾病之一,在60~80 歲的老年群體中,其患病率高達15%以上。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相關疾病群體的20%左右,但死亡率高達40%,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1]。心電圖R波遞增不良是心電學領域常見的一種臨床現象,心電圖檢查主要表現有V2~V4段的R波沒有升高甚至有所降低,該情況在正常人群中僅為5%左右[2]。臨床有研究表明R 波遞增不良(PRWP)診斷CHF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目前針對該診斷的臨床特征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CHF患者中單純性CHF 患者和伴有PRWP 的CHF 患者進行對比研究,旨在探索伴有PRWP的CHF患者的臨床特征和預后情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 年4 月至2020年4月江門市新會人民醫院收治的CHF患者100例的診療情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3]。納入標準:(1)運動耐力下降明顯、呼吸困難和水腫者;(2)符合NYHA 心功能Ⅱ~Ⅳ級分級者。排除標準:(1)先天性心臟病、心包疾病、右位心、氣胸、預激綜合征等;(2)既往有起搏器植入術或心臟手術史者。根據其是否合并PRWP 進行分組,其中50 例CHF 合并PRWP 患者為觀察組,50 例單純CHF患者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55~78 歲,平均(68.2±4.3)歲。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54~77歲,平均(67.6±3.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 (1)心電圖檢查:使用日本光電9020P心電圖儀。心電圖檢查時,走紙速度調整為25~30 mm/s,定標調整為10~15 mm/mV。根據國際相關標準記錄12 導聯心電圖,重點關注胸前導聯(V1~V6) QRS 波形。結果評定均由心電圖室3名主治醫師進行。(2)心臟超聲檢查:使用PHILIPS IE33心臟彩超檢測儀。記錄患者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E/A值。
1.3 診斷標準 心電圖胸導聯R 波遞增不良的診斷標準[3]:(1)心電圖胸導聯中RV1>RV2 和(或)RV2>RV3 和(或)RV3>RV4;(2)RV2>RV1 和(或)RV3>RV2和(或)RV4>RV3,但RV2<0.3 mV、RV3<0.3 mV,RV4<0.3 mV。
NYHA 分級標準[4],Ⅰ級:有心臟病,但體力活動不受限,一般活動情況下無氣喘、心悸、心絞痛、過度疲勞等情況;Ⅱ級:有心臟病,且體力活動部分受限,休息時無不良癥狀,一般活動情況下會引起氣喘、心悸、心絞痛、過度疲勞等情況;Ⅲ級:有心臟病,且體力活動明顯受限,休息時無不良癥狀,小于正?;顒忧闆r下會引發氣喘、心悸、心絞痛、過度疲勞等情況;Ⅳ級:有心臟病,無法從事所有體力活動,休息時仍有不良癥狀,且體力活動時會明顯加重。
1.4 治療方法 給予患者抗心力衰竭治療,具體方法:(1)注意保證患者適當休息,以防患者出現睡眠不足情況;(2)嚴格控制患者水的攝入量,在患者蘇醒狀態下每2 h 引導患者飲水200 mL;(3)給予患者口服呋塞米片利尿劑(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4,20 mg*100 s) 2 片/次,1 次/d,靜脈滴注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強心劑(無錫凱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650,60 mg),60~180 mg/次,1 次/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β受體阻滯劑(上海信誼百路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417,25 mg*20 片),2 片/次,1 次/d。當患者呼吸有所緩解,雙下肢浮腫癥狀完全消退,心率保持正常,一般體力活耐受力穩定后,即表明臨床癥狀緩解,則可辦理出院。
1.5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心力衰竭分布類型、NYHA 心功能分級情況、6 min的步行試驗分級與距離情況、心臟彩超結果、NT-proBNP 水平和終點事件發生情況,并進行預后情況回歸方程分析。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法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力衰竭分布類型比較 兩組患者的射血分數降低型HF(HFrEF,LVEF<40%)、射血分數中間值型HF(HFmrEF,40%≤LVEF≤49%)和射血分數保留型HF (HFpEF,LVEF≥50%)的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36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力衰竭分布類型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比較 兩組患者的NYHA 心功能分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284,P<0.05),見表2。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分級為(3.5±0.5)級,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8±0.3)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88,P<0.05)。

表2 兩組患者NYHA心功能分級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的6 min 步行試驗分級與距離比較 兩組患者的6 min步行試驗分級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765,P<0.05),見表3。觀察組患者的平均距離為(315.4±76.3) m,明顯短于對照組的(351.7±81.2)m,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03,P<0.05)。

表3 兩組患者6 min的步行試驗分級比較(例)
2.4 兩組患者心臟彩超指標及NT-proBNP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的LVESd、E/A心臟彩超指標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LVEF明顯小于對照組,LVEDd明顯大于對照組,NT-proBN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的終點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終點事件發生率為46.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23,P<0.05),見表5。
2.6 影響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因素 將患者是否預后不良作為因變量,其他單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 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PRWP、NT-proBNP、NYHA分級均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6 min步行試驗距離增高是患者預后不良的保護性因素(P<0.05),見表6。

表4 兩組患者心臟彩超指標及NT-proBNP水平比較(x-±s)

表5 兩組患者的終點事件發生率比較(例)

表6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情況回歸方程分析
據報道,慢性心力衰竭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表現有少尿、乏力、雙下肢浮腫、肺部濕啰音、呼吸困難等[5-6]。常見的CHF 為左心衰竭,進一步波及左右心室直到全心衰竭。既往臨床研究認為[7],心電圖胸導聯R波遞增不良是一種等位性Q波表現,故可用來輔助診斷前壁心肌梗死的相關情況,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根據資料記載,PRWP 是由著名學者ZEMA 首次提出,常見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疾病中[8],這種心電情況在普通人群中檢出率很低,而在器質性病變等疾病中較為常見。相關研究表明,在伴有心肺相關疾病的患者中,PRWP 整體檢出率一般為10%~30%[9-11]。對于器質性病變類型,肺支氣管病變、右位心、束支傳導阻滯、肺源性心臟病、氣胸等較為常見。有臨床研究表明,伴有PRWP 的人群,其心血管死亡發生率是非PRWP人群的1.8~3.0倍。學術界相關專家認為,QRS波群低電壓、QRS 時間等,對于評估CHF 疾病與預后判斷,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價值[12]。但在醫學上,PRWP仍未被納入CHF的診斷體系中,隨著CHF研究領域的逐漸發展,有研究顯示,PRWP的發生與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引起的CHF 有直接關系[13]。相關研究表明,CHF患者發生PRWP的相關病理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CHF心臟壓力重、容量負荷,RAAS 和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從而引發心肌肥大與增生,導致有效心肌工作細胞量下降,使動作單位電流或電壓降低,最終在心電圖中表現為R波振幅的下降[14-16]。另一方面,對于CHF 患者,心肌細胞水腫、心肌缺血均是導致心肌細胞靜息膜電位下降,動作電位中0 相和1 相傳導速度降低和振幅減小的相關原因,且肌缺血程度越高,PRWP就越明顯,對預后產生不良影響。本研究表明,單純性CHF患者和伴有PRWP的CHF患者的心力衰竭類型分布情況、NYHA心功能分級情況、6 min 步行試驗分級情況有明顯差異,伴有PRWP 的CHF 患者平均分級、平均距離均明顯高于、短于單純性CHF 患者。兩組患者的心臟彩超結果、NT-proBNP 水平均有明顯差異,且伴有PRWP 的CHF患者終點事件總發生率為46.0%,明顯高于單純性CHF 患者22.0%的發生率。Logistic 回歸方程分析顯示,PRWP 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影響因素,且NT-proBNP、、NYHA 分級均是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影響因素,6 min步行試驗距離增高是患者預后不良的保護性因素。
綜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R 波遞增患者的預后不良通常與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擴大、預后不良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