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媚英
一聲令下,岸邊海巡船齊鳴笛。8月25日上午,2020年廣東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聯合行動在廣州南沙啟動。此次行動將持續開展至12月31日,分三個片區,摸清全省重點海域污染情況,并嚴厲打擊海洋環境污染等行為。
上半年近岸海域優良比例5年來最好
海洋是藍色國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廣東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降低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強化海上污染治理管控,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總體處于良好狀態。
監測結果顯示,2016年-2019年,廣東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分別為85.2%、81.5%、79.3%、87.2%,平均為83.3%;2020年上半年,廣東省近岸海域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0.0%,處于五年來最好狀況。
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任務日益艱巨。其中,珠江口、汕頭港、湛江港等河口海域和局部海灣仍然存在水質超標情況。
為摸清全省重點海域污染情況,嚴厲打擊海洋環境污染行為,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組織,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廣東海事局、廣東海警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2020年廣東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聯合行動。
本次聯合行動是新一輪機構改革后,廣東省針對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一次多部門合作的重大行動,標志著廣東省開啟了海洋環境管理多部門合作的新征程。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表示,本次聯合行動將進一步提升廣東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水平,構建海洋生態環境管理與執法監督協作機制,形成海陸統籌、協調聯動的監管態勢和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聯合行動助推廣東美麗海灣建設
據介紹,本次聯合行動以改善廣東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近岸海域水質達標攻堅為主要任務。通過聯合行動,實現“建機制、摸情況、強執法、美海灣、凈海洋”目標。
“建機制”,就是依靠有關部門的協同合作,探索并建立出一套成熟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運作機制。通過建立月度謀劃、交流、會商、分析、總結機制,建立可視化、數據化資料庫,強化生態環境部門海洋環境能力建設。
“摸情況”,就是加強重點近岸海域污染排查,開展52個國考點位監測,掌握海域水環境質量狀況,摸清海域污染的主要來源,梳理重點管控目標和重點查處對象。
“強執法”,就是通過有效的執法行動,嚴厲查處非法設置和違法排放污染物的入海排污口,并依法進行清理整治;嚴格監管涉海工程建設項目,重點查處圍填海、港口碼頭建設、疏浚工程、采砂等工程建設項目未開展海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開工建設、不按要求落實環保措施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違法傾倒廢棄物行為,加強對陸上建筑渣土淤泥、工業廢棄物海上運輸活動監督檢查,從嚴打擊生活垃圾海上處置違法行為,對海漂垃圾進行監視監控,發現異常及時溯源排查;嚴格管控船舶污染物排放,防范石油類等危險品船舶運輸發生海上污染事故。
而“美海灣”“凈海洋”,則是通過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在全省范圍內打造一批生態優美、宜居宜游的海灣景觀帶;還海于景,還海于民,進一步提升全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水平。
此次行動將持續開展至12月31日,其中,省級行動分三個片區實施。粵中片區以珠江口海域為重點,于8月下旬開展;粵東片區以汕頭港海域為重點,計劃10月中旬開展;粵西片區以湛江港海域為重點,計劃11月上旬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