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
隨著工業的發展,工業企業生產過程排放的危險廢物日益增多。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的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3億噸。由于危險廢物帶來的嚴重污染和潛在的環境風險,其在工業發達國家甚至被稱為“政治廢物”。在國內,危險廢物一直是生態環境部門的嚴管對象。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的處理處置問題進一步受到重視。
為加快補齊廣東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8月6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專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將通過完成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等8方面措施,推動形成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危險廢物處理能力。
危廢處理短板亟需補齊
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卻一直是生態環境管理的短板。雖然廣東成立了不少危險廢物處理企業,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難以滿足全省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需求,處理設施地區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珠三角,粵東、粵西地區尤其不足,絕大部分的危險廢物需轉移到珠三角地區進行處理處置。
2018年10月19日,中央環保督察組向廣東反饋“回頭看”和專項督察意見指出,針對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各地政府主動謀劃不夠,很多地方應建未建,導致全省固體廢物處置能力結構性失衡問題明顯,全省焚燒類、填埋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缺口分別高達15萬噸/年和10萬噸/年。
針對這些問題,廣東持續強化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工作,處理能力有所提升。媒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省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379.85萬噸,處置量為319.56萬噸,處置率84.13%;危險廢物貯存量為13萬噸,貯存率3.42%。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企業數量也有所上升,2018年廣東省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只有101家,2019年數量達到了129家,增加了82.68萬噸/年的處理能力。
《通知》則進一步要求,到2023年年底,廣東省各地級以上市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要與產生種類、數量基本匹配,利用處置設施布局趨于合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基本滿足實際需求。
年底前建成32個危廢處理設施
“《通知》要求各地聚焦2020年底前需建成的32個危險廢物處理設施項目,倒排建設工期,加大督辦力度,確保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補齊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的短板,《通知》明確,廣東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省各地級以上市2020年底前需建成共32個危險廢物處理設施項目,推動全省新增危險廢物焚燒、填埋能力相較2018年分別增加36萬噸/年和16萬噸/年,新增利用處置能力155.54萬噸/年。第二階段從2021年—2023年,各地級以上市要推進18個危險廢物處理設施項目建設,著力解決重點工程項目建設中的立項、用地、資金等問題,確保2023年底前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相較2019年新增370萬噸,滿足廣東省危險廢物處理需求。
在醫療廢物處置方面,《通知》提出,各地市要積極引導有資金、有技術、有管理能力的大型企業投資建設運營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鼓勵人口50萬以上的縣(市)因地制宜建設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確保2020年年底前各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同時,各地要加快健全完善縣級醫療廢物收集轉運體系。
《通知》還提到,各地級以上市要推進醫療廢物集中設施擴能提質改造,確保處置設施滿足處置要求。其中,廣州、珠海、河源、佛山、汕尾等市新建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要按計劃建成投產;韶關、揭陽等市要完成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提檔升級,改進煙氣凈化處理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在推進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新改擴建過程中,各地還應充分考慮本地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需求,預留應急處置能力。
當前,廣東正在全力推行垃圾分類,“有害垃圾”的處理處置也擺上了日程。《通知》要求,各地要大力加強突出類別廢物安全處置,要著力推進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和含汞廢熒光燈管等突出類別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引導現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通過改擴建方式,進一步提高利用處置能力。
同時,廣東將探索以省固體廢物環境管理信息平臺定向關聯備案等方式,開展廢酸、廢鹽、廢有機溶劑等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豁免管理試點,提高利用處置效率。
鼓勵協同處置危險廢物
“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是實現危險廢物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的重要方法。”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知》明確要推進危險廢物協同處置,利用鋼鐵企業的工業窯爐、火電廠鍋爐等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推動石油開采、石化、化工、有色和黑色金屬等產業基地、大型企業集團,根據需要自行配套建設高標準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并向社會釋放設施富余利用處置能力;適度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建立水泥窯協同處置管理規范。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龍頭企業是治理市場的主體,《通知》鼓勵其加大技術創新和改造力度,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成熟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技術、設施及運營經驗,引領提升行業利用處置標準和運營水平;企業還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促進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降低危險廢物的危害性,最大限度降低危險廢物填埋量。
生態環境部門未來將持續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推動重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單位落實在線監控設施“裝、樹、聯”工作(指安裝使用自動監測設備,通過電子顯示板公開自動監測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其中現有危險廢物焚燒處置單位和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置單位未實施的,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新建項目要配套落實。
針對近年來日益凸現的機動車集中報廢、中小企業危險廢物分散等問題,《通知》在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方面做好設計,明確支持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依法開展機動車維修、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行業及中小企業源危險廢物的集中收集貯存轉運工作,支持在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開展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服務。
為實現零散危險廢物應收盡收,生態環境部門將牽頭探索依托具有法定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或礦物油、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開展零散社會源廢礦物油、廢鉛蓄電池收集網絡建設。省衛生健康委將會同省生態環境廳協調推動各地規劃建設相對集中的醫療廢物暫存場所,對進入暫存場所前的醫療廢物的收集轉移過程實行危險廢物豁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