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功,王子春,劉 霞
(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干線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濟南250109)
南水北調東線膠東干線全長240 km,工程等別為Ⅰ等,其主要建筑物為1 級,次要建筑物為3 級。膠東干線自2013 年啟動年度調水工作以來,輸水水量、流量在逐年增加。流量計量采用渠首及大沙溜的超聲波流量計。2017 年5 月5 日至5 月20 日,渠首流量達50 m3/s,渠首和玉符河倒虹閘以外,渠道中部所有閘門已全部開啟,膠東干線浪溪河倒虹、玉帶河倒虹、田山倒虹、東風干渠倒虹、孝里河倒虹的閘前、閘后水位超出設計水位,渠首—浪溪河及田山倒虹閘—孝里近30 km 渠道實測水深在3.3~3.5 m 左右,超設計水位0.3 m 左右,渠道過流能力低于原設計工況。
原設計采用梯形斷面,底寬12 m 左右,設計邊坡1∶2~1∶2.25,渠深4.3 m,設計水深3 m,采用全斷面襯砌混凝土,渠道比降1/7 000~1/20 000,設計糙率0.015。
1)縱向斷面對比。經實際測量,實際斷面高程與原設計存在一定變化。渠首閘—浪溪河倒虹閘段:現狀戧臺頂高程與原設計基本一致,僅局部渠段現狀比原設計低5~10 cm;渠道輸水流量50 m3/s 時,實測水位高于原設計水位6~23 cm;現狀河底高程高于設計0~10 cm。
田山倒虹閘—孝里倒虹閘段:大部分渠段現狀戧臺頂高程與原設計基本一致,僅局部渠段現狀比原設計低50 cm 左右。渠道輸水流量50 m3/s時,實測水位高于原設計水位0~30 cm;現狀河底高程平均高于設計-10~20 cm。
2)橫向斷面比較。渠首下游橫斷面處,實測渠底高程與設計渠底高程基本一致,實測戧臺頂高程與設計戧臺頂高程基本一致。渠道輸水流量50 m3/s 時,實測水位比設計水位高15 cm。
李山頭節制閘上、閘下渠底高程實測比設計值基本一致,實測戧臺頂高程與設計戧臺頂高程基本一致。渠道輸水流量50 m3/s 時,實測水位比設計水位高6 cm。詳見圖1。
安灤河倒虹閘閘上、閘下渠底高程與實測值基本一致,實測戧臺頂高程與設計戧臺頂高程基本一致。渠道輸水流量50 m3/s 時,實測水位比設計水位高13~25 cm。詳見圖2。
由圖1、圖2 可以看出:橫向斷面與原設計設計稍有變化,渠坡起伏,渠道高程與設計值基本一致,實測水位比設計水位高0~25 cm 左右。

圖1 李山頭節制閘上下游橫斷面圖

圖2 安灤河倒虹閘上下游橫斷面圖
3)渠道水位及底坡比降對比。從節制閘實測與設計上下游水位比較表可知:整個渠段沿程、局部設計水頭損失9.56 m,干渠控制節制閘局部水頭損失合計5.63 m,沿程水頭損失4.2 m;實測沿程、局部水頭損失10.22 m,閘站局部水頭損失4.83 m,沿程水頭損失5.39 m。總損失及渠道沿程損失實測值比設計值增加。對渠首閘至浪溪閘設計渠底與實測值進行對比可知:渠首至浪溪河倒虹閘下渠段渠道實測坡降比原設計變緩,原設計1/18 000,實測平均值為1/18 469,且比降出現較大起伏,總體上,坡比減小。從田山閘至孝里閘設計渠底與實測值對比表可知:原設計與實測渠道比降發生變化,且局部比降變小。
因建筑物、橋梁或斷面參數變化渠段占渠段比重較小,渠道糙率分段計算,簡化采用明渠均勻流的曼寧公式估算。

式中:R 為水力半徑,m;J 為水力坡度;A 為過水斷面積,m2;Q 為斷面流量,m3/s。
利用實測斷面資料及實際水情,對渠道綜合槽率(包括跨渠橋梁的影響)進行分析,渠道實測綜合槽率0.012~0.025 左右,平均大于原設計采用的0.015。
考慮長距離輸水渠道結構和水力特性的沿程變化,采用微分恒定漸變流方程計算求解糙率。

式中:y 為渠道水深;S0為渠道底坡;B 為水面寬度,m;Q 為渠道流量,m3/s;A 為渠道過水斷面積,m2;R 為水力半徑,m;g 重力加速度,m/s2;L為上下游測量斷面間距,m;下標“1”為渠道上游測量斷面,“2”為渠道下游測量斷面。
通過以上計算分析:采用長距離輸水渠道原型觀測推導公式與曼寧公式計算有所不同,針對大型渠道,原型觀測推導公式,對不同水位、流量、斷面,對曼寧公式進行修正,更接近于實際情況,是對水力學公式與實際結合的靈活運用。反演計算各渠段糙率0.012~0.025,平均0.019,大于原設計0.015。
1)通過全線測量:渠道斷面高程及局部縱向坡降發生變化:渠底高程局部下沉,比原設計低0~25 cm 左右;戧臺頂高程基本一致,局部有起伏,但變化不大;底坡比原設計變緩,且局部出現倒比降。由此可見長距離輸水渠道工程地質、水文、氣候條件非常復雜。本渠段運行10 多年,原設計參數及邊界條件發生變化。
2)根據水力學及原型推導公式計算渠道糙率,渠道現狀糙率0.012~0.025,平均0.019,大于原設計0.015。長距離輸水工程結合工程實際情況,根據實際糙率等邊界條件建立渠道水面線水力計算模型,分析當綜合糙率在一定范圍發生變化時,對水面線及過流能力影響,為長距離輸水工程聯合調度提供調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