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也
《投資與理財》2020年2月刊《炒股不如買基金》封面報道盤點了2019年公募基金的業績:這一年,99%的公募基金都賺到了錢。全部基金平均收益率22.41%,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39.61%,5只基金甚至收益翻番。文章指出,“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在2019年開始深入人心。
那么進入2020年了,股市大牛,基金的表現怎么樣呢?買基金是不是真的比炒股靠譜?
2019年,基金贏得暢快淋漓。
《炒股不如買基金》報道指出,公募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達到22.41%。其中,萬得基金分類中的股票型基金上漲38.24%,混合型基金漲31.99%,債券型基金漲5.88%,QDII型基金漲19.89%。整體看,投資國內的權益類基金,表現強于投資海外的QDII型產品。
具體到單只產品方面,基金業績間的分化十分明顯,單只基金間業績差距最大超過140%。統計結果顯示,2019年年度漲幅超過50%的有790只,漲幅超過80%的45只,漲幅在100%以上的基金有5只,分別是廣發雙擎升級(121.69%)、廣發創新升級(110.36%)、廣發多元新興(106.58%)、華安媒體互聯網(101.70%)和銀華內需(100.36%)。
基金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得益于2019年股市的上漲。其中,深證成指上漲44.07%,創業板指上漲43.78%,上證綜指上漲22.30%,滬深300指數上漲? 36.06%。從行業漲幅來看,2019年全年除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的鋼鐵、建筑裝飾業出現?2%左右的下跌外,其余行業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電子行業年內漲幅高達73.76%,排名第二的食品飲料行業漲72.86%,家用電器行業以?56.98%的漲幅位列第三。此外,建筑材料、計算機、非銀金融、農林牧漁等有超過45%的上漲。
很多股民都覺得股市不好賺錢,他們遇到牛市甚至都賺不到錢,更別提熊市了。
《炒股不如買基金》報道指出,當前A股市場散戶依然占據較大比例,投機的羊群效應導致二級市場的散戶經常追漲殺跌,投資周期與市場節奏不匹配,導致很多投資者錯失良機或者被深度套牢。2019年基金表現出色,但是很多散戶卻沒有賺到錢,“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北京的王先生是一位買了10多年股票的老股民,之前有幾年雖然賺到了錢,但“輸多贏少”,總體上依然是賠錢的。2019年他的股票基本沒賺沒賠,但是他夫人買了15萬元基金卻賺了差不多5萬元,大大刺激了他,他也開始買了一部分基金。
業績帶動規模增長,表現最優異的前十大基金規模均增長顯著。新爆款新基金也紛紛出爐,比如興全、睿遠等基金公司都出現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銷售遭遇市場搶購熱潮。
一些工具化的基金產品,更受客戶的青睞。2019年ETF繼續維持高速發展的態勢,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均創歷史新高,ETF基金的規模達到了12148.83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47.30%;發行數量達到了236只,較2018年增加了61只;證券、科技、?消費、醫藥等行業主題類的ETF基金紛紛推出,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工具。
2019年養老FOF發行火爆,新發行的77只FOF基金中,只有8只為普通FOF基金,其余的69只均為養老FOF基金。
2019年基金普遍取得好業績,那么這么業績是不是能持續呢?是不是買那些業績最好的基金就可以了?
全部公募基金2020年二季報剛剛公布完畢,整個上半年公募基金一共幫基民賺7200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別為22.36%、16.51%。
基金為什么這么能賺錢?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春節過后市場經歷過一輪急跌,此后便開啟了持續反彈的行情。特別是科技、醫藥、消費等板塊舉起了反攻的大旗。從指數整體表現看,上證綜指雖然跌了2.15%,但是創業板指“牛冠全球”,累計漲幅高達35.60%,深證成指半年累計上漲14.97%。
在這樣的背景下,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也創下了相當可觀的收益。Wind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46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29只基金收益率超過了50%,占比達到6.30%。而在納入統計的120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上半年取得正收益的達到1149只,其中882只收益率超過10%,占比為72.95%,收益率超過50%的亦有27只,更有10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70%。
從單只基金的表現看,醫藥股無疑是當之無愧的“明星”。Wind數據顯示,在收益率排名前2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醫療主題基金占據了18個席位,前3名更是全部被醫療主題基金承包。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收益率最高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為創金合信醫療保健,收益率為83.17%;廣發醫療保健和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緊隨其后,收益率分別達77.94%和75.84%。
進入7月之后,股市暴漲,基金的收益也水漲船高。盡管7月下旬市場沖高回落,但是基金依然賺到了錢。截至7月23日,基金收益冠軍已經被融通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B奪走,它今年以來的收益率達到了100.29%。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股票A收益率從83.17%漲到了91.27%,但是排名已經從冠軍跌至第8名。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分級收益率99.02%排名第二,招商醫藥健康產業股票收益率95.69%排名第三,工銀前沿醫療股票收益率95.62%排名第四,廣發醫療保健股票A收益率92.65%排精第五。更為驚人的是,今年以來,有600多只基金的收益率超過50%。
?
如果買基金的話,該怎么選擇呢?
業內人士提醒,明星基金上半年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投資收益,往往會有明顯的吸金效應,當基金份額在短期內急劇擴大時,會對基金短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進行基金布局時,不能僅以歷史收益作為唯一參考指標,而應該從市場行情、基金投資策略、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等方面,多維度評價基金產品的投資價值。上半年醫藥主題基金收益最高,但是它們投資的醫療器械類股票都已經漲到了高位,還能繼續漲嗎?結果是一個未知數。因此,買這些基金的風險也很高。
基金說白了,就是拿你的錢去投資股票或者債券,因此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能力,決定了你的投資收益。
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條件來選擇基金:一是查看該基金最近幾年的業績、分紅。看看與同類型基金比較的優勢,是否跑贏滬深指數;熊市是否抗跌,牛市是不是也漲得比較快。這些信息現在天天基金網、酷基金等第三方基金網站能很輕松查到。當然,業績只是參考,不要唯業績論,基金排名經常變化很大。二是查看該基金經理的業績。比如同經理管理的其他基金表現;有無頻繁更換經理。三是查看該基金持倉。看看它買的都是什么股票,是不是你看好的行業。
總體來說,在基金銷售上,現在包括銀行在內的機構都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可以看看他們推薦什么基金,比較一下自己的風險偏好,再決定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