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熙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一個低離職率的團隊不是靠高薪,也不是靠提高福利待遇,而是為員工創造足夠安全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如何創造,又是如何影響到離職率的?丹尼爾·柯伊爾在《極度成功》這本書中通過一個實驗,解決了一家具有58年歷史的公司高離職率問題。
威普羅公司(Wipro)是一家具有58年歷史,年銷售額為34億美元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市值近230億美元,是印度領先的完整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也是印度領先的有價值的信息科技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企業。
威普羅公司是一個很不錯的工作場所,它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有餐飲、交通補貼,并且開展大量社交活動。但是從2009年左右開始,威普羅公司遇到了一個難解的問題:員工大量離職,每年高達50%~70%。離職原因既有常見的,比如年紀輕沒玩兒夠,或者找到了其他工作,也有連自己都說不清楚原因的。實際上,員工離職是因為他們缺乏與團隊的一種強聯系。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公司高層最初的想法是增加激勵措施,比如漲工資、提高福利待遇、宣傳自己榮獲過“印度最佳雇主”稱號。所有這些舉措都很有意義,但沒有一個起作用,員工離職率還是居高不下。于是在2010年秋季,在布拉德利·斯塔茨(Bradley Staats)、弗朗西斯科·吉諾(Francesco Gino)、丹尼爾·凱布爾(Daniel Cable)等研究人員的幫助下,威普羅公司管理層決定開啟一項“一小時培訓實驗”。
實驗設計如下:數百名新入職的員工被分成了兩組。第一組除了接受標準培訓之外,額外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強化對威普羅公司的認同感。每個人得到一件繡著公司名字的運動衫。第二組也接受了標準培訓以及額外一個小時的強化,不過不是關于公司的,而是關于員工自身的。每個人得到一件繡著公司名字以及他們各自名字的運動衫。
7個月之后,數據出來了,用斯塔茨自己的話說就是“感到非常震驚”。第二組受訓者繼續留在威普羅公司工作的可能性比第一組受訓者高出250%。一小時的培訓改變了第二組所有成員與公司的關系,他們從對公司沒有承諾感上升到了有強烈的參與感。原因何在呢?
答案就是歸屬信號。第一組受訓者沒有接收到縮短他們與公司之間距離的任何信號。他們收到的都是關于威普羅公司以及明星員工的信息,還有一件漂亮的公司運動衫,但是這些都沒有改變他們與公司之間的根本距離。
與此相反,第二組受訓者接收到了一系列個體化的、未來導向的、激活杏仁體的歸屬信號。這些信號都是很小的:一個關于他們工作時的最佳狀態的問題,一項能展現他們技能的練習,一件繡著他們名字的運動衫。這些信號傳遞起來并不花費多少時間,但是卻產生了巨大影響,因為它們奠定了心理安全感的基礎,這種心理安全感構筑了聯系與認同。
盡管每一個信號本身都沒有太大影響力,但是匯集在一起,并且一天又一天地重復,這些信號就為更深層的聯系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