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小維
這是一場面試。
“你真的會吃么?我先請你吃10斤小龍蝦。”
假如面試官的開場白是這樣一句話,會不會有很多人想來報名面試?
不要急,先介紹一下這位面試官,他的職業(yè)是“吃播培訓師”。
第一次聽到吃播培訓師,我也是一頭霧水,這是什么鬼?
吃播,就是直播吃東西,這個概念不陌生。 現在,靠吃飯賺錢還不夠新鮮,更新鮮的是,有人就靠教人吃飯拿到年薪50萬。
吃播培訓師,就是站在吃播背后的人,幫助普通的吃貨成為專業(yè)的吃播。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教人吃飯,也能成為一種職業(yè)?吃飯有什么需要教的?
你別不信,這種新職業(yè)現在很火。據業(yè)內人士介紹,普通的吃播培訓師月薪兩萬,資深人士就更高了,年薪50萬元起步。
為了揭開這個新職業(yè)的面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吃播培訓師的工作主要是:
為吃播提供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精細化的運營;從內容策劃到數據分析,從營銷宣傳到視頻制作,從試吃選品到粉絲互動。
一言以蔽之,一站式策劃輔導。
疫情來了,餐飲業(yè)受到很大沖擊,曾經門庭若市的店鋪都不得不停擺。直播帶貨的興起,讓很多商家看到了希望,越來越多的商家轉戰(zhàn)線上,開起了美食直播間。重慶的很多餐飲店開始招聘美食主播,卻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才,可謂供不應求。
“很多來我這邊面試的人,都說自己特能吃,凡是說自己特能吃的,我就先請他吃10斤小龍蝦。” 專門孵化“吃播”的負責人張小江說,他每年面試1000人左右,但最終入選的只有十幾個人。可見,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愛吃的人很多,真正“會吃”的人很少。 美食直播間,需要的不是“大胃王”,而是專業(yè)。
說到專業(yè)兩個字,就顯得嚴肅了。那么,一名合格的吃播需要具備什么條件呢?
首先,能吃,吃得津津有味,讓別人看得也津津有味,勝過說一萬句話。其次,會吃又會說,熟悉各種美食的賣點,對細微的不同能脫口而出。第三,會烹飪,可以露一手,親身演示好吃的東西是如何煮出來的。第四,有耐力,直播時間一般在下午6點到晚上12點,遇到“618”、“雙11”等活動,時間更長,每天都要復盤。
看一看吃播培訓師張小江的倉庫才發(fā)現:吃飯這件小事,一點也不簡單吶。 他的倉庫大概有10萬種產品,各種各樣的美食包括牛排、海鮮、醬料、小零食……單單看牛肉醬,張小江也能說出各種細微差別——這個牌子的牛肉醬偏麻辣,四川人會喜歡;那個牌子口味偏甜辣,適合南方人。
不得不感嘆:這才是真正會吃的人啊!
瞬間,我想起了對口紅色號爛熟于心的李佳琦,以及他那個浩如煙海的口紅倉庫。
果然,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
他們對產品之熟悉,對細節(jié)之拿捏,對專業(yè)之癡迷,都令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話說回來,從吃貨煉成吃播,這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1.極致專注,深耕細分領域
新職業(yè)的興起,為會吃的人提供了更多機會。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求個性,個性化的需求催生出新領域,精細化的分工也不斷誕生新職業(yè)。
再小的事,你做到極致,也是大成就。連吃飯這樣普通的事,都能翻出這么多新花樣,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都知道寵物醫(yī)生,現在出現一個新職業(yè)叫做寵物減肥師。職業(yè)訓狗師白晶,發(fā)現很多客戶希望能幫狗狗減肥,于是單獨設立了“寵物減肥”項目。 “我們要用聲音吸引它的注意,用動態(tài)的玩具去激發(fā)它捕獵的天性,讓別的狗狗帶動它玩耍。”
此外,寵物減肥師要懂營養(yǎng)學,為狗狗定制每天飲食的類型和次數。
專業(yè),是人在職場的底氣。至于自由職業(yè),就更加需要你的專業(yè)度。深挖一口井,做到極致專業(yè),才能脫穎而出。
安德魯·卡內基說,我奉勸年輕人一句:應該將自己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專注于一個行業(yè)。
2.找準賽道,為他人解決痛點問題
機會雖然很多,但并不是人人都把握得住。其中的關鍵在于你是否真正能為他人帶來價值。
喜歡看吃播視頻的人多,自然有其原因:“他們渴望找到餓了不能吃,但能看別人吃的心理滿足感、吃飽了的安全感以及獨居下陪伴式的情感寄托”。
為此,食物品類的選擇,鏡頭呈現的語言互動,都大有講究。
從真正利他的角度出發(fā),才可能把一個副業(yè)做成功。
再比如說,有人在某寶開店,賣的竟然是“監(jiān)督”——鼓勵和監(jiān)督買家完成學習備考、減肥、寫作業(yè)或畫畫彈琴等計劃。
別以為沒人買,他們已經幫助4000多人治好拖延癥,做得風生水起。
正如微信之父張小龍所說,我們經常會在各種權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想,這個事情是不是從用戶價值本身出發(fā)來考慮的。要讓用戶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級。
商業(yè)沒有捷徑。要想得到,首先看看自己為別人提供什么。只要你真誠利他,真心幫助人解決麻煩,該來的自然會來。相反,僅僅關注自己的利益得失,會受到很大局限,難以和人產生連結。
3.順勢而為,化危機為轉機
這次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集體宅家,對很多行業(yè)、企業(yè)、個人而言是“滅頂之災”。多數人看到了問題,少數人卻看到了趨勢。 比如,重慶一家火鍋店的員工,一邊在鏡頭前吃著火鍋,一邊和粉絲聊天,在線觀看人數高達130萬。你也許只看到了吃播這個趨勢發(fā)生了,想做,又怕跟晚了做不成。
的確,當一個新趨勢出現,第一個站在風口的人會先飛起來。這在廣東人的口頭禪里面,稱之為“頭啖湯”,也就是最早吃到紅利的人。 然而,真正的趨勢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持續(xù)發(fā)展的,往往會衍生出許多新的機遇。就比如直播在2020年得到了飛速發(fā)展,吃播、帶貨直播這兩個趨勢成為了新風口。
隨之而來,我們除了可以躬身入局做直播,還能考慮做直播的培訓、直播周邊產品的銷售、直播商品供應鏈、直播運營外包、直播回放短視頻制作……
機會,總會發(fā)生在趨勢的周邊,閃閃發(fā)光。比如李佳琦們的背后,也需要直播運營團隊。 沒有喝到“頭啖湯”不要緊,你還可以看看,怎樣幫到正在喝湯的人,以及千千萬萬想進場喝湯的人。 懂得隨機應變、因勢而動,你總不會過得太差。
這是最好的時代,因為互聯網,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衍生出各種新市場,進而衍生出萬千新職業(yè),個人品牌也能得到最大化的曝光。
吃播培訓師,只是眾多新興職業(yè)中的一種。 根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2019年生活服務業(yè)新職業(yè)人群報告》顯示,典型的新職業(yè)有產后修復師、密室劇本設計師、寵物攝影師、頭皮養(yǎng)護師、收納師、電競顧問,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新職業(yè)者月入過萬。
越來越多的人不需要依賴于一個組織生存,因為眾多帶流量的平臺存在,我們可以讓自己站上舞臺。機會遍地都是,有心人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顆糖果。 雖然無法預測未來的境遇,但是我們還可以把握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