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 要] 為保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質效,激發集體經濟組織的活力,越來越多的地區嘗試采取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方式,厘清集體經濟產權,實現產權明晰化,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基于此,本文對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內涵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結合過往有益經驗,轉變改革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充分發揮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重大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資產清產核資
[中圖分類號] F321.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9-34-2
從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賬面資產總額超過3.44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經營性資產約占賬面總資產的32.5%。為保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良好發展態勢,實現集體財產收入穩步增加,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加,各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以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作為切入點,摸清村集體資產實數,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奠定堅實基礎。筆者著眼于實際,對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內涵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在思維層面形成正確的認知,指導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有序開展,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活動的開展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
1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概述
1.1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內涵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其所有的資源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考慮到我國國情及資源劃分,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既包括集體經濟組織所擁有的土地、林地、草地、灘涂等自然資源,也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擁有的能以貨幣計量、納入賬內核算的資產的產權[1]。產權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其進行生產活動的基礎,也是保證集體經濟收益及農民收入的保障。
1.2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內涵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應依據國家相關部委發布的《關于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通知》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資產核查工作。具體來看,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開展過程中,為降低工作難度,壓縮工作成本,可以將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清查核算工作與集體土地、林地、草地等不動產登記工作結合起來,充分與確權工作結合起來,實現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系統、全面梳理,并建立檔案,有效保證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輻射范圍,提升核資工作的有效性[2]。與其他資源確權工作不同,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屬企業或者具有投票表決權的企業涉及的資產也納入了清產核資工作中,并根據相關要求開展登記工作,實現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資源的科學摸底,為后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資源調控等工作提供依據。
2 我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存在的問題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確認的重要手段,是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調配資源的主要方式,同時可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順利進行。但是,受制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無疑會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一方面,我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管理體系不完善。我國多數地區主要依托于鎮級經管站來進行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由鎮級經管站對農村集體性資金、資產及資源進行統一管理。但是,由于鎮級經管站人員數量較少且工作能力不高,難以擔負全面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造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難以持續開展[3]。同時,鎮級經管站在農村經費立項、撥付方面往往采取報賬制,這種處理手段操作難度較低、工作強度較小,但是造成了農村集體缺少可支配性收入。另一方面,我國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暴露出了制度層面的問題,部分農村集體在資產、資源等方面存在底數不清、登記不全及管理混亂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無疑會在某種程度上激發村內矛盾,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及產權制度改革產生不利影響。
3 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方式方法
為發揮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作用,政府相關部門有必要結合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相關情況,積極總結經驗,調整工作方式方法,構建完備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機制,理順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機構,逐步激發活力,保證農民收入水平。
3.1 理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思路
為了應對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存在的問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順利開展,需要系統掌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實數,細化資產結構、分布及效益,穩步推動產權明晰、公開透明、監督有效的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建立。在實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之前,政府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有必要理順工作思路,立足實際,細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重點,逐步落實主體責任,同時進行工作方法的摸索,規范各類清產核資工作[4]。具體來看,政府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結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及產權制度改革相關要求,細化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的工作目標,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在此基礎上,召開相關專題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并且做好業務培訓工作,幫助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人員掌握核資技巧,保證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需要在相關會計原則的指導下,對各行政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資產、資本進行全面清理、核實,并根據相關要求進行公示,保證廣大村民的知情權。這可為后續相關資產清產核資以及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奠定堅實基礎,保證相關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3.2 加大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建設力度
考慮到目前我國部分地區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存在經驗不足的問題,為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各地政府有必要在改革過程中依據前期確定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思路,初步建立改革試點,通過試點,實現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有效積累,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有序開展。以某鎮為例,由于其缺少相關產權制度改革經驗,在開展相關工作之前,率先確定改革試點,之后工作人員立足試點村的實際,著力做好量化村級集體經濟股權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監督體系,并逐步完善農村集體資金清產核資機制。從實際成效來看,通過開展資產清產核資工作,試點村理順了農村集體經濟所屬產權,并以此為基礎對產權進行了調配,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其股金收益增長率保持在8%。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不僅實現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經驗的總結,而且能積極探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形勢。例如,借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確定,部分具有典型性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發揮自身優勢,根據農民需求及市場形勢,探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改革的主要途徑。通過這種方式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活力,形成高效、透明的集體資產產權制度。
3.3 創新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機制
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建立“支部+兩委”的村級管理機制,建立以村黨支委為主導、村委會及資產管理委員會共同參與的資產清產核資機制,確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梳理及資產規模確定有序進行,保證資產清產核資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同時,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將村民小組、村民代表及普通村民納入監督體系,將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結果做好公示,有效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及財務管理行為,構建完備的資產清產核資體系[5]。對于部分規模較小、資產清產能力不強的行政村,可以采取聯村管理的手段,通過支部聯合、管理聯動的方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進行聯合登記、確權。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賬戶分離、針對性管理,在降低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難度的同時保證工作成效,切實滿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要求。
3.4 建立健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監督機制
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監督過程中,要堅持清理與規范相結合的工作原則,除了做好資產清理工作之外,還需要立足實際,健全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管理機制,強化監督管理機能。具體來看,除了做好日常信息公示之外,還有可以將信息技術作為切入點,通過會計電算化、資產管理網格化等方式,形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監督現代化機制,穩步推動財務公開信息化、透明化。為進一步落實資產核算效果,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必要在農村資產清產核資過程中建立完備的追責機制,將責任落實到位,保證各項工作得到落實,推動產權改革活動順利進行。
4 結語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作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與前提,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手段,穩步推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順利開展,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成效,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參考文獻
[1]方志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J].中國農村經濟,2018(12):89-90.
[2]朱火金.深化農村改革 明晰資產權屬:金山區全面完成鎮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J].上海農村經濟,2019(3):102-103.
[3]傅萍.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業經濟,2018(4):77.
[4]張新生.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農民致富之友,2019(7):99-101.
[5]吳星月.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江蘇農村經濟,2018(9):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