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藝 文亞蘭
[摘 要] 對鄉村旅游景觀進行保護性設計,有利于鄉村環境、資源、經濟等多方面可持續發展。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部分鄉村景觀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當地生態、人文、民居建筑等地域資源,提出鄉村旅游景觀保護性設計建議,為鄉村旅游業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 鄉村旅游;景觀設計;保護性
[中圖分類號] TU98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9-62-2
1 鄉村旅游景觀和景觀保護性設計概述
1.1 鄉村旅游景觀
鄉村旅游景觀是指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旅游景觀格局,包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鄉村多樣的地域文化及鄉情風俗構成了鄉村旅游景觀的主要內容。鄉村的建筑環境、農耕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是鄉村旅游景觀的主要構成要素。鄉村旅游景觀具有生態保護、景觀游覽、經濟提升等功能[1]。
1.2 景觀保護性設計
景觀保護性設計是指在景觀設計中不破壞當地具有地域特色的環境、景觀、人文產物等。這個設計過程需要對區域有深刻的分析與了解,并需要當地政府、各行專家和社區居民等共同參與,才可以得出相對妥善的保護性設計策略。
2 鄉村旅游景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2.1 鄉村旅游景觀存在的問題
2.1.1 地方建設急于求成,對前期規劃不夠重視?,F如今,各地鄉村旅游業發展呈“你追我趕”之勢。很多鄉鎮政府急于求成,建設前期并沒有投入過多的時間和資金對本地鄉村資源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導致一些鄉村旅游景區建設過程中將很多有本地特色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進行改建;建設后期對于游客和景點的監管維護等不到位,使得具有當地特色的田園風景和人文環境逐步消失[2]。
2.1.2 抄襲現象嚴重,多地鄉村景觀千篇一律。從近幾年各地已建成的鄉村旅游景區來看,大部分古鎮的規劃格局、建筑形式、經營模式等千篇一律,對地域特色挖掘不夠深入。而有些地區為了迎合國人對于歐式建筑和風景的向往,大量建設歐風小鎮,甚至不考慮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將大量農田改種薰衣草、向日葵等植物。這樣不僅會失去具有鄉村鄉土特色的生態景觀,而且會導致后期管理成本倍增,景觀效果也不一定良好。
2.2 鄉村旅游景觀發展趨勢
雖然當前我國鄉村旅游景觀開發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隨著國家陸續出臺各種保護資源的有力政策,加之國民思想意識的不斷提升,鄉村旅游景觀開發已開始從小而散亂向大而規范轉變,從粗放型向精品轉變[3]。作為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維護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鄉村旅游景觀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
3 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鄉村景觀保護性設計建議
3.1 還原鄉土田園景觀
當前,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無限擴張,極大地影響了鄉鎮發展,如村前的水塘和農舍旁的菜地已看不到了,孩童們放學后的嬉鬧聲和牲畜的叫聲已聽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空空的村落和各種機械的聲音。然而,真正美好的鄉村景象就在這點點滴滴的田園生活中。因此,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鎮鄉村旅游景觀規劃方面,應在農舍周邊和村鎮前后盡量還原這些鄉村生活化場景。例如,在房前屋后開辟菜園,部分菜園的種植形式可以融入一些設計感,從而迎合年輕游客的喜好;或者在房舍較集中的地區周邊設置一些開闊地,方便游客和村民日常交流等。
3.2 保留原有地形地貌
山泉鎮位于龍泉山脈,其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原有土地土層較淺、養分含量較低、抗旱能力弱,地形常年受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對此,建議景觀建設在地形規劃上以保持為主,盡可能減少大量挖填方和土地硬化面積。同時,盡量采用鄉土植物進行景觀改造,部分區域可改坡為梯,既能改善坡地植物景觀效果,又能加強水土保持[4]。
3.3 新建景觀構筑物
設置小景觀平臺時,應盡量選擇地勢較平坦區域,同時注重其安全性和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小型景觀平臺的地鋪以磚石和木質材料為主,盡量避免采用混凝土硬化等形式。如遇視野良好而地勢陡峭區域,為了盡量不破壞原有地形和土壤,建議設置可移動式景觀看臺[5]。同時,考慮到看臺的安全牢固性,看臺構架需要以防銹耐用的鋼材為主。
3.4 當地人文文物景觀化保護性設計
除了保存較為完好、香火鼎盛的大佛寺,當地的佛教文物還有散落在果園荒野中的佛教石像等。因常年的風雨侵蝕,這些佛石像具體的年份和散落原因已不可考究,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看出其雕刻細致、華美,可以體現出當時雕刻者工藝精湛和出資修建者的重視。現有古佛石像被半掩埋在桃林的坡地里,為了在規劃過程中保護好石像的完整度來保留這份失落的記憶,建議在景觀提升中對原有的地形與植物進行最大化保留,并將佛像掩埋的部分全部清理出來,且在石像外部建設仿古佛殿。同時,根據地形設計一條由青磚卵石為主材的仿古窄梯道,便于游人來往通行,可讓游客真正體驗到桃林中尋古佛的意境。
3.5 老民居修舊如舊式保護性設計
山泉鎮許多散落的鄉村建筑為傳統川西風格民居,這些川西民居也是體現當地風貌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大多民居已破損不堪,用于居住則十分危險。建議可選擇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川西民居進行統一翻新改造,實現舊房再利用,如加固舊居承重梁和墻面、修繕房頂和地面鋪裝、擴大原有窗口來增加光照面積。同時,在改造過程中盡量保留原有磚石木料,添加同類型的材料進行修繕,擴大采光面積。這樣可使舊房既保留川西風貌,又可以與周邊景觀環境相協調。
4 結語
鄉村是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產物,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和清幽的生態環境。對于長期生活在城市的城鎮居民,鄉村是緩解壓力、開闊心扉的優良港灣。鄉村旅游景觀保護性設計是一種新型設計研究,由于筆者在時間和知識等層面上的限制,選取的案例不夠充分,部分分析相對淺顯,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以偏概全的問題,有待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鄭健雄,郭煥成,林銘昌,等.鄉村旅游發展規劃與景觀設計[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2009.
[2]陶雪娟.農村生態環境保護[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3.
[3]李勁廷.四川山丘區果樹景觀及經濟效益分析:以山泉鎮為例[J].中國南方果樹,2017(4):191-193.
[4]敖江龍,李敬.淺析園林可持續性設計的原則和方法[J].現代園藝,2016(14):48-49.
[5]李旭歡.商洛紫荊嶼新村鄉村景觀規劃保護性設計研究[J].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