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山
[摘 要] 甘肅省古浪縣南部林區(qū)位于河西走廊東端、烏鞘嶺北麓、騰格里沙漠南緣,由于地處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常年干旱少雨,天然植物較少,生態(tài)環(huán)境較脆弱。為了防風固沙、改善氣候,發(fā)展當地農業(yè)生產,古浪縣積極響應國家封山育林號召,對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改進空間。本文主要介紹古浪縣南部山區(qū)封山育林管理措施,為其他地區(qū)開展相關工作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 封山育林;管理;古浪縣
[中圖分類號] S7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9-66-2
21世紀以來,隨著水土流失、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現象加劇,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引發(fā)了全球關注,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迫在眉睫。為此,我國提出了“六大林業(yè)工程”,技術簡潔、適用性廣泛的封山育林工程成為保護與恢復天然林工程的重要技術措施。
封山育林是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途徑。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有封山育林的習慣。廣義的封山育林,包括封山護林等;狹義的封山育林,指在無林地、灌木林地、部分非林地上育林、育灌等,對人工造林、原生林采取封禁保護措施[1]。甘肅省古浪縣積極響應國家的封山育林號召,在造林及封育施工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 古浪縣南部山區(qū)封山育林管理措施
1.1 設置組織機構
為了落實封山育林任務,古浪縣南部山區(qū)成立了造林育林項目部,由項目經理負責工程派遣、協(xié)調工作,技術負責人承擔技術工作。根據工程實施要求設立施工隊,項目部下設技術小組、質檢小組、實驗小組、機械小組和財務負責小組等分別負責施工隊相關工作。
1.2 標樁立界,明確任務
在人為活動頻繁的地段需要設立一個標志牌。碑牌正面書寫所在的封山育林區(qū),下面書寫建設時間與單位,背面書寫育林面積、四至界限、始封年限、封育方式和封育類型。在封育區(qū)沿線間隔50 m左右需要設置一個界樁,每個界樁上需要標明“封育”兩字。
1.3 以封為主,封造結合
古浪縣南部山區(qū)封山育林多采用半封育方式。對森林封育區(qū)內自然繁育能力弱或幼苗、幼樹株數較少或幼苗幼樹分布不均的地塊,多采用人工育苗方式進行補植或補播,通常選擇沙棘、檸條等耐害、耐鹽堿的沙生苗木。造林(初植)面積為封育面積的20%,補植面積為初植面積的20%,栽植密度約為1 650穴/hm2(每穴2株),穴徑為50 cm×50 cm×50 cm。造林(初植)整治時間為每年4—5月,補植整地時間為次年春季4—5月[2]。通常,邊整地邊造林。
1.4 明確權屬,加強管護
古浪縣南部山區(qū)積極貫徹落實“誰種誰有,誰經營,誰管護,誰投資,誰受益,允許轉讓、長期不變”的政策,將管護人員、管護責任、獎懲措施等落實到位,嚴禁放牧牲畜、人為亂采、亂挖等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根據《甘肅省關于對河西地區(qū)林地管護面積的規(guī)定》,每個護林員的管護面積為266.667~466.667 hm2。由于古浪縣南部山區(qū)管護難度大,每個護林員的管護面積約為300.000 hm2。護林員需保證封育區(qū)無放牧、無砍伐等破壞育林成果的行為發(fā)生。
1.5 技術組織措施
在施工過程中,要牢固樹立科學技術為指導的思想,用科學的手段管理封山育林工程。用規(guī)范的章程監(jiān)督落實項目實施工作,確保工程質量。要選擇在適宜的季節(jié)進行工程建設,遇到不符合實際的技術問題時要及時整改,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的流程進行設計,不得私自變更[3]。
1.6 制定管護制度
落實封山育林政策,要配備專門的護林人員進行管護與巡查。禁止在封山育林期間進行放牧、砍伐等活動。護林人員需要定期巡察樹木的生長情況、病蟲害發(fā)生情況等。當出現不良情況時,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2 古浪縣南部山區(qū)封山育林管理尚待改進的問題
干旱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古浪縣封山育林工作的艱巨性。為了使古浪縣的該項工作能邁向新臺階,現就封山育林工作提出幾項建議。
2.1 落實宣傳,提高認識
為了保障封山育林工作的扎實推進,護林人員應對周邊群眾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廣大群眾對封山育林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群眾自發(fā)參與封山育林工作[4]。
2.2 強化管理,維持秩序
為了加大封山育林工作力度,各個封育區(qū)應落實領導和護林人員責任制。林業(yè)工作站與森林公安局、政府等相關單位要協(xié)調配合,建立封禁管護隊伍。要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與病蟲害防治制度,促進封山育林工作有序進行。
2.3 制定目標,科學經營
為了建立配套完善的封山育林體系,應編制合理的管理方案,明確確定管理目標。實行定向培育,結合古浪縣的地理環(huán)境與氣候條件,適時采取破土平地、平茬復壯、灌溉除草等人工育林措施,鞏固封山育林成果[5]。
2.4 落實措施,有效管理
由于封禁區(qū)長期封禁,植被覆蓋度大,易出現火災、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導致封區(qū)管理工作存在隱患。為了保障該項工作的順利進行,相關單位應分配足量的護林人員,適當減少護林員的看護面積,使得防護管理工作能落到實處。
3 結語
古浪縣南部山區(qū)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提出的封山育林政策,并通過明確任務、設置機構、封造結合、加強防護和技術組織等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封山育林政策的實施既有利于土地生產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加快自然植被的恢復速度,對改善古浪縣南部山區(qū)氣候干旱、土地荒漠和沙化現狀貢獻了力量。但是,古浪縣南部山區(qū)封山育林工作尚存在改進空間,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武智雙.內蒙古封育飛播造林新舉措[J].內蒙古林業(yè),2008(6):22.
[2]郭紅財.提高造林質量措施研究[J].湖北農機化,2019(24):62.
[3]孟好軍,張宏斌,徐柏林,等.祁連山區(qū)造林地封育效果的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3(12):22-26.
[4]茍樹屏.甘肅省封山育林現狀及今后發(fā)展思路[J].甘肅科技,2005(9):10-11.
[5]司紹兵.封山育林工程實施及成效分析[J].綠色科技,2019(17):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