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愛軍
[摘 要] 在我國北方地區,油松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松科松屬針葉常綠喬木,其不僅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而且具有較強的耐旱性與抗寒性,藥用價值、工業價值與觀賞價值均較高。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油松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進行全面介紹,以供參考。
[關鍵詞] 油松;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91.254;S763.7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09-76-2
油松又被稱為巨果油松與紅皮松,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針葉常綠喬木。油松不僅耐貧瘠,具備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而且具有較強的抗寒性與抗旱性。油松也是一種藥用價值、工業價值與觀賞價值較高的植物,其十分適合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土層深厚的酸性土壤中,主根發達,在-20 ℃的氣溫環境下仍可以正常生長,因此是我國北京等地較為常見的一種綠化樹種。
1 北京市種植條件
北京市屬于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地形多山區,有山前沖積扇、平原及濕地。土壤類型較為復雜,土壤性質多變。例如,山區、山前沖積扇等區域大多為棕壤土,其鹽分相對較少;城區與平原等區域多為潮土,其鹽堿性均較大。綜合上述條件可知,油松的種植有利有弊,因此要進一步強化油松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2 油松栽培技術
2.1 苗圃的選擇與整理
一般苗圃的選擇要符合油松生長所必要的條件,如土壤肥沃、土層深厚且具備較好的排水性能。在正式栽培油松之前,首先要對土壤實施科學化的深耕、施肥。其中,底肥要盡可能選取有機肥,利用硫酸亞鐵進行土壤消毒,以此來為油松提供一個良好、安全的生長環境。此外,栽培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苗床規格,最佳的長度為10 m,寬度為1 m,此種規格的苗床便于后期進行栽培操作與管理。
2.2 種子的選取與育苗
油松種植能否成功主要在于種子品質。一般采集種子的最佳時間為油松從深綠色向黃綠色轉變的時期,種子采集完成后要將其晾曬一段時間,之后再正式開展浸種與催芽工作。浸種的水溫以55~65 ℃為最佳,浸泡時間要控制在2 h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溫度的降低,要適當延遲種子的浸泡時間,最長可浸泡24 h。之后將種子表面的水分完全吸干,再將其放到恰當的容器中催芽。大多情況下,種子開裂1/3即可進行播種。正式播種之前,要先給苗圃澆透水,再利用條播方式進行播種。在北京市,春季與秋季為油松集中播種的時間,而且要盡可能早播,通常每年4月與8月完成播種即可。待幼苗出土后,要高度重視防范鳥獸的侵害[1],以有效保證幼苗的成活率。同時,要在此時追肥1次,為幼苗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
2.3 移栽與水肥管理
經過兩三年的培育管理,幼苗符合油松移栽要求。在早春時節對油松實施移栽時,要盡量選擇頂芽飽滿、根系健壯且無其他病蟲害侵襲的苗木。起苗時不可傷害苗木的主根系,并盡可能攜帶土團,確保根系水分充足。部分研究數據顯示,苗根在裸露的情況下超過4 h,其栽植后的成活率會大大下降,即使有幸存活,也會嚴重影響苗木后期的生長與成型[2]。另外,栽植穴一定要大、要深,以有效確保油松根系與土壤間的充分接觸。移栽完成后,要充分灌溉,并做好除草松土、蓄水保墑等撫育工作,確保苗木健康生長。
油松雖然比較耐貧瘠,但也是十分喜肥喜水的。因此,油松移栽后要定期追肥,及時補充油松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氮磷鉀肥,以有效促使油松健壯生長,確保樹干筆直挺拔。
3 油松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常見病害
3.1.1 干腐病。該病害主要會對油松的枝干造成危害。發病初期,病斑大多不規則或者為橢圓形,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步擴展為凹陷的帶狀條紋,顏色為黑褐色。病健分界處常裂開,病皮翹起。病部生出很多稍突起的小黑點,成熟后突破表皮[3]。由于該病害會直接影響油松的商品價值,因此需科學進行防控,可以采取噴霧防治措施或者涂抹治療措施,先徹底刮除攜帶病癥的樹皮,再在木質深處涂抹適量的殺菌劑,大多情況下會選擇石硫合劑或者40%福美砷。
3.1.2 輪紋病。輪紋病也是油松病害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其危害極大,不僅可以影響松樹正常生長,而且會對油松枝干與果實造成較大的危害。當油松枝干受到該病害的侵襲后,會以皮孔為中心呈現出圓形紅褐色病斑,病斑邊緣開裂較為嚴重,而且表皮較為粗糙。因此,如果輪紋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理,就會導致油松枝干出現嚴重的腐爛現象。目前,我國防治油松輪紋病應用最普遍的方法是藥劑防治,藥劑可選擇波爾多液、甲基托布津及代森錳鋅等。
3.1.3 白粉病。該病害主要為害油松的新梢與嫩葉,嚴重的可對花與幼果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是整株死亡。若幼梢發病,其節間就會縮短,葉片表面會被白粉所覆蓋,且呈現出細長上卷的狀態。通常,可選擇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針及福美砷等藥劑來有效防治油松白粉病。
3.2 常見蟲害
3.2.1 松材線蟲。當油松被松材線蟲侵入后,就會表現出針葉退綠、失水等一系列癥狀,甚至會導致油松整株枯死。與此同時,一旦針葉呈黃褐色,就能看見大量的甲蟲駐屑。目前,松墨天牛為松材線蟲的主要傳播媒介[4]。為此,防治該種疾病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徹底殺死與清除松墨天牛。其具體的防治方法就是將螟松噴灑在蟲害危害部位的表面,以此來將樹皮下的天牛幼蟲徹底殺死。另外,在線蟲侵入油松前的幾個星期,可以在其根部土壤上適量噴灑治線磷、乙伴磷等一系列內吸性殺蟲劑,同時可以在樹干上注射適量的內吸性殺線劑,以此來更好地預防松材線蟲的入侵。
3.2.2 松干介殼蟲。目前,四年生以下幼樹及老齡松樹是松干介殼蟲主要侵害的對象,特別是陰面的樹梢,會成為松干介殼蟲主要的侵害部位之一。一旦松干介殼蟲介入,就會導致油松樹的陽面樹干嚴重傾斜與彎曲,樹枝萎蔫,嚴重時會誘發白蟻、松天牛等一系列次生蟲害[5],進而造成油松大面積枯死。目前,防治松干介殼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預防、早治療。因此,在松干介殼蟲最初的發育階段,要利用40%氧化樂果進行涂干或者采用50%殺螟松200~3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3.2.3 松突圓蚧。由于雌成蟲與若蟲期的松土介殼蟲體外均有介殼,且覆蓋著蠟質,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該蟲害的防治難度。松突圓蚧是通過刺吸松樹汁液的方式來生存的,因此如果不盡早加以防治,就會導致樹枝營養不良,甚至是整株枯死。為此,要采用藥物防治或者天敵防治的方法來有效預防松突圓蚧,同時可以噴施松脂柴油乳劑900倍液來進一步強化該蟲害的防治效果[6]。
4 結語
油松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且用途廣泛的喬木,其整個種植過程較為復雜,并面臨多種病蟲害的侵襲。為此,林業部門要充分重視對油松栽培技術的研究及病蟲害防治管理,以有效提高油松成活率,最大限度地發揮油松的生態效益與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溫乃光.油松的繁育技術和栽培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206.
[2]姜振,盧曉.油松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解析[J].防護林科技,2019(4):76-77.
[3]張曉紅.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9(2):62-63.
[4]張塞,程濤.油松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綠色科技,2018(11):142-143.
[5]馮凱.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農業與技術,2018(6):184.
[6]蘇步軍,徐素珍.新形勢下油松的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J].現代園藝,2017(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