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安 謝俊云 周宏寧
摘 要:做好油氣管道事故應急搶險,最大限度減少事故損失和不良影響,修復受損管道,盡早恢復生產是管道應急搶險的主要工作。然而油氣管道應急搶險作業具有風險高,時間緊的特點,搶險人員易忽視各類潛在風險,這時就需要發揮安全監督的作用了,加強管道應急搶險安全監督管理對于保障搶險作業施工安全來說同樣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油氣管道搶險作業特點基礎上,就加強油氣管道搶險作業過程中安全監督管理的幾個要點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油氣管道;搶險作業;安全監督要點
1.油氣管道搶險作業特點分析
1.1作業風險高
油氣管道輸送的是易燃易爆介質,如果搶險作業過程中安全隔離不嚴密、管道置換不徹底、現場防火防爆措施落實不到位,搶險作業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火災爆炸二次事故。同時作業現場還可能存在塌方、中毒、淹溺、觸電、機械傷害等風險。
1.2作業環境復雜
油氣管道事故發生的地點往往沒有可預見性,農村、城市、山區、平原、沙漠、沼澤等所有埋設管線的地方都可能發生管道泄漏事故。不同的作業環境存在不同的風險,需要采取不同的風險控制措施。
1.3社會關注度高
發生油氣泄漏后,往往會引起較大的社會關注,搶險作業點可能會有人員圍觀聚集,給搶險作業帶來一定的妨礙,圍觀的人員和車輛也會增加搶險作業的難度。
1.4作業時間緊
油氣管道發生事故后,對事發所屬企業及下游用戶的生產生活影響較大,需要立即開展現場應急搶險,控制事態擴大,并在短期內完成管道應急搶修。緊迫的作業時間可能會造成部分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引發意外事故。
2.應急搶險作業不同階段的安全監督管理要點
2.1應急搶險處置階段安全監督管理
2.1.1減少介質擴散,控制環境污染
油氣管道泄露事故發生后,大量輸送介質外泄擴散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搶險人員到達現場后,要根據管道輸送介質的特性,采取切斷、隔離、圍堵、攔截等相應應急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輸送介質的外泄量,防止外泄的油水類物質進一步擴散造成周邊環境污染。應急處理過程中,應急措施應科學合理,處置方法應得當有效,作業中要嚴格監督搶險人員落實各項安全環保措施,確保處置有效。
2.1.2杜絕火種,防止火災爆炸
油氣管道泄漏應急搶險現場屬于易燃易爆場所,應嚴禁煙火,夜間照明應采用防爆燈具;嚴禁擅自進行打磨、切割、砸打等可能產生火花的作業,如需要切割混凝土或受損管道,應采用冷切割技術。現場作業過程中應采用防爆工具,以防止產生火花導致火災爆炸事故。同時,作業過程中應配備足量的消防應急器材,安排專人進行現場消防值守。
2.1.3做好警戒,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發生油氣管道泄漏事故后,應根據油氣泄漏的擴散范圍大小,設置多級安全警戒線,對事故現場進行警戒封鎖,設專人現場警戒值守,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造成傷害。
2.1.4加強檢測和防護,防止人員傷害
油氣管道泄漏現場必然聚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冒然進入可能會造成缺氧窒息或中毒。因此,搶險人員進入現場前,應做好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佩戴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和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等應急器具,防止造成人員中毒。
此外,如果現場存在高處墜落、塌方、觸電、淹溺等其它風險,搶險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確保安全。
2.2管道搶修過程安全監督管理
經過第一階段的搶險作業,管道泄漏情況基本得到控制,管道已進行放空置換,進入到破損管道的修復動火作業階段。該階段安全監督管理的重點主要是管道修復施工過程的管理
,包括作業隊伍和人員資質審查、施工設備設施狀況檢查、應急器材配備檢查、動火作業安全措施核實、現場氣體監測等方面。
2.2.1作業方案及安全措施的檢查
對輸油氣管道修復動火作業要編寫專門的動火作業方案,經過各相關部門及主管領導審批后實施。現場安全監督過程中,對工藝隔離措施、置換結果、現場作業坑防塌方措施及逃生通道、作業點的警戒隔離及消防應急器材等進行了檢查確認。監督過程中,如有隔離措施
未落實,氣體監測不合格,現場光線不足,應急逃生通道不暢通,防墜落措施未落實等條件不符合安全要求均不得作業。
2.2.2隊伍及人員資質審查
從事管道搶險修復作業的隊伍必須是有管道施工資質的專業隊伍,焊工、電工等特殊工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施工作業開始前,現場安全監督人員對參與搶險施工的某專業化施工隊伍的資質和作業人員資質都進行了檢查確認,杜絕了無證上崗。
2.2.3設備和工機具檢查
現場施工設備和機具應狀況良好,能滿足安全作業的需要。作業開始前,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對搶險施工用的機械設備和工機具進行了認真檢查,確保狀況良好方準使用。任何存在安全隱患的工機具均不得使用。
2.2.4關鍵人員到位檢查
管道應急搶險作業會涉及到各部門各單位的協調和溝通,搶險施工方案中確定的現場負責人、安全監護人等關鍵人員必須到場。施工作業開始前,現場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應根據批準的方案落實相關人員的到位情況,落實各崗位人員的安全責任,如現場負責人、現場監護人等未到場,不得作業。
2.2.5個人防護設施的檢查
個人防護設施是保證應急搶險人員人身安全的必要防護裝備,應按照搶險作業方案確定的內容進行認真核查。核查內容包括人員勞保、氣體監測儀器、安全帶、空氣呼吸器等。如個人防護設施不齊全,不得進行作業。
2.2.6作業許可證的檢查
油氣管道應急搶險作業屬于高風險作業,必須根據相關規范和管理制度要求辦理作業許可,落實各項安全控制措施。如相關安全措施未落實,作業許可未簽發,任何人不得擅自開始作業。
2.2.7動火作業前的氣體檢測確認
動火作業開始前,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應對動火點的可燃氣體、有毒有害氣體、氧氣含量等進行檢測確認,確保監測結果符合相關規范及搶險方案要求。作業過程中,還應根據方案確定的頻次定時開展氣體檢測,并做好記錄。如發現氣體檢測不合格,要立即停止作業,查找原因,排除隱患后重新辦理作業許可方可繼續作業
2.2.8搶險施工作業過程安全監督管理
搶險施工作業包括作業坑開挖及動火作業兩個步驟。作業坑開挖前,應做好地下隱蔽工程的探查必要情況下采取人工開挖探查,防止開挖過程中挖壞地下光纜、管線、電纜等隱蔽設施。動火作業過程中,現場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應全程旁站監督管理,一旦發現作業人員有違章違規行為或現場出現氣體檢測超標、塌方、滑坡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叫停作業,督促現場人員排除隱患后方可作業。
2.2.9施工結束后的檢查
管道修復施工結束后,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應對現場進行收工檢查,施工完成后的現場應做到無雜物、無隱患、無油污。
2.3管道恢復投產作業安全監督管理
管道修復施工完成后,經過焊口檢測及試壓合格,即進入到恢復生產階段。在進行恢復投產作業前,應根據投產技術方案要求對管道進行吹掃置換。氣體置換檢測合格后,嚴格按照投產技術方案要求及相關規程恢復生產流程。此階段要防止流程恢復不正確、操作不規范造成的意外事故。
3.結束語
油氣管道應急搶險是一項高風險的作業,做好油氣管道應急搶險作業安全監督管理是保證搶險作業安全順利完成的重要措施。各級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應認真履行監督職責,嚴把關口,確保管道搶險過程中的各項安全措施得到落實,才能保證管道搶險作業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劉景凱,王俊亮.石油石化行業典型事故案例應急經驗分享[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