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慈惠
摘 要:道德和法治教學是初中生的必修課之一,為了培養初中生正確的道德觀和法治觀。在現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希望通過合作學習來實現自我的價值觀,擴展思維方式,開闊視野。合作學習雖然在法治與道德教學中給予學生很大啟發,本文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究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合作學習問題;對策探究
引言
小組合作學習與個人學習不同,顧名思義即是需要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以達到共同進步。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教師需要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而不是只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多邊互動的小組合作學習適應了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特點,有益于提高課堂效率,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一、小組學習模式簡析
小組學習模式,指的是通過教師分組或學生自主分組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教師根據每堂課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小組分配學習任務,由組間成員相互協作,根據具體學習內容對組間成員進行分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能力,分配相應任務,使其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利用書本資料、網絡資料促成問題解決,并通過學生自主實踐、思考、分析、探討協商的過程,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增強[1]。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小組協作學習模式最顯著的特點,是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動起來,積極踴躍地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通過小組間的互相討論、互相幫助,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與人合作,促進學生各項能力、品格素質的發展。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把握著教學節奏,課堂氛圍相對沉悶,而在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帶動下,課堂氛圍將得到活躍,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以往教學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等問題將得到改善,教師自身的教研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相關理論概述
小組合作學習也稱協作學習、共同學習,20世紀美國教育家DavidKoonts最早提出合作學習的概念,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成為一種完善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其在現在的初中道法課教學中成為教師有效教學的一種手段。小組合作學習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也密切了學生之間的合作。通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會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大約4—6個人,并根據活動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開展討論、并自主學習,最后回答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探究,在小組合作中充分發揮個人和團隊的作用,提高綜合素質的學習方式。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迅速時期,有很多想法和意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材編排也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而有不同的側重點。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安排課堂活動,落實課堂設置的學習目標,并將核心素養滲透在活動問題與學生的討論中,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如教材中的《少年有夢》,個人夢與中國夢是緊密相關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辦一個奧運模仿秀,用模仿形式回憶選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了解到奧運選手背后的艱辛與汗水,體會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并學會用夢想的力量影響自我,幫助他人,幫助社會。教師可以總結:提及夢想,有一群人是為夢想拼搏的代名詞,他們揮灑汗水,十年磨一劍,只為夢想一夕綻放,他們就是奧運健兒。在這里,我們用特別的方式向他們致敬,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夢想的訣竅。
三、明確學習目標,分工科學明確
提到合作學習存在的三大問題:目標不明確、角色不明確、體系過于松散。針對這三個問題,我提出的應對措施是:明確學習目標、科學合理分工、完善合作學習體系。首先,完善合作學習的目標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一是要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是什么,二是通過合作學習應該解決哪些問題,三是合作學習完以后,每個人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對于分工科學明確,我想問兩個詞語概括,就是細致和客觀。所謂的細致就是任務分配要細致,使每個人都明確自己具體負責哪一塊,解決哪些問題。客觀則是對分工觀念而言的,分工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注意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參差不齊。完善合作體系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合作學習情況,去制定具體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合作體系。例如,在通過“敬畏生命”來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完成,首先,在合作學習前期要分組,在分組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安排兩個學習理論知識較好的學習,帶動其余兩個學習,剩下兩個學生可以安排為思想比較活躍的,可以聯系到實踐活動,和另外兩個學生互相促進,這樣就形成一個較完美的合作學習的團隊,每個人都有其擅長的,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四、落實小組評價與總結
在運用小組協作學習模式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時,小組評價與總結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通過科學合理、客觀全面的總結評價,教師可掌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策略,實現高效教學;學生也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不斷調整,促進自我完善與轉變。在評價過程中,可采用教師評價、生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通過全面、客觀且系統的評價,全面匯總學生學習信息,總結學生學習情況,實現對學生的有效評價。
結束語
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對于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深刻地了解,這樣在應用過程中才不會出現形式化、低效率等問題。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注意創設問題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課堂氛圍,使學生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無組織,不規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造成的課堂效率低下問題。
參考文獻
[1]范成美.基于合作學習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79.
[2]劉月潔.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渤海大學,2019.
[3]柳俊宇.合作式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