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傳統的線下教育陣地遭到突發破壞,網絡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易班作為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應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為了優化模塊功能,提高用戶粘性,易班工作站通過致力于整合資源,優化頁面設計,功能一體化等方法進行功能開發,提高板塊功能使用效率,提升用戶體驗感。
關鍵詞:新冠肺炎;易班;功能開發
學生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就在哪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高校大學生是一個不容被忽視的群體。充分利用重大疫情這一特殊時期、特殊情境,主動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客觀需要,也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親和力的有利契機。
1.易班平臺的介紹
易班,是以高校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集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互動社區。其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應用,加入了定制論壇,博客,相冊,網盤,群組,交友等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務功能,并支持WEB、手機客戶端等多種訪問形式。易班為促使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提供了新途徑,從而逐漸成為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2.易班平臺存在的問題
2.1平臺模塊的多樣化增加了運營者選擇的難度
如何開發使用平臺資源,如何給各個步驟匹配響應的系統功能以達到最大的推廣效果,如何簡化后臺導出的數據做交流分析優化,在平臺的使用中,開發者并沒有系統的用戶教程讓用戶做參考。
2.2平臺服務功能建設不集中
雖然微社區和輕話題可覆蓋全平臺的輕應用,能做到學院、年級、班級或者小組等群體的獨立輕投票以及專用資料儲存平臺等,但還沒有形成集群化、系統化、規模化的服務平臺,不能形成完整的服務鏈。
2.3易班平臺缺乏使用粘性
易班平臺服務對象主要是教師與學生,而從現有的使用情況看,對于學生來說,當前的易班教育平臺的使用者,使用頻率不高,絕大部分學生只是將易班平臺當作簡單的工具使用,甚至是僅僅當成應付學校特定任務的平臺,認為其并不能滿足學生日常的社交,學習等需求。
易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結構性缺陷、管理機制不健全、協同性不夠導致用戶認可度不夠和推廣效果欠佳等困境。針對這一現狀,需要探索出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將線上的思政教育與社團學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特色模式,鼓勵更多師生參與到易班平臺的建設,以實現易班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
3.易班平臺的功能開發
為了促進易班的建設與發展,易班工作站切合活動開展的實際需求,致力于對易班平臺諸多技術資源的整合,最大程度上實現應用界面的吸引力,進行形式上和內容上的創新,做到步驟簡要且引導性強,體現活動流程的連貫性,探索出一種適合推廣,易于復制的易班建設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師生對于易班活動的關注度和吸引力,更好的為學高校師生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同時,開發該模式的相關應用也有利于疫情后回校組織線下活動。通過技術創新,探索出基于易班平臺跨機構社團合作甚至是跨學院合作的方法。
3.1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增強用戶對平臺的好感
在身份確認和通知方面,易班平臺有優于微信、QQ等平臺的優勢,與線下活動結合,平臺可承擔宣傳、推廣,報名、材料收集,投票以及活動反饋等任務,促進活動的有序進行,從而補齊了傳統線下活動宣傳方法繁瑣,難以統籌時間和參與人等方面的短板,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易班平臺的優秀資源,吸引更多的師生切身了解到易班的多樣化功能,增強其對易班的好感。
3.2優化界面設計,打造“一站式”服務功能
第一,在框架上打造“一站式”服務功能。以“易班”App 為平臺接入口,充分整合線上線下的資源,打造設計一整個活動流程所需的各類應用,形成集群效應。
第二,重視接入口界面交互優化設計。要以學生體驗為導向,在設計接入口時要注重界面布局的設計,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在使用時的認知成本,突出各部門應用的核心功能,并不斷發掘學生自定義留言功能,滿足學生的反饋需求。
3.3內涵外化,打造“一體式”服務功能
在內容上打造“一體式”服務功能。以舉辦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愛國主義主題班會為例,在平臺上開設專題,分階段推送內容營造氣氛,充分向學生介紹新冠肺炎的科學知識,國內外疫情形勢、愛國主義新時代的內涵,大學生的使命擔當等模塊。另外,在宣傳、互動交流和總結階段則應用輕話題和易轉載功能拓展,使得活動具有連貫性,降低學生使用時間成本,在保證滿足各個環節所需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體驗感。
總體而言,該模式下應用推廣得到的一定的成效,彌補了活動報名繁瑣、資料收集零散、線上交流互動無監管等問題,為日后易班應用的推廣提供了方向,為打造一個健康安全積極的網絡平臺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穎.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易班和第二課堂融合路徑研究[J].高教學刊,2019,25:64-66.
[2]孫萌.“互聯網 +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易班”平臺建設研究[J].智庫時代,2019,34:87-93.
作者簡介:朱嘉彤(1991—),女,廣東肇慶人,漢族,碩士,廣東工業大學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