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春
摘 要:目的:探究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栓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實施診斷檢查的72例肺栓塞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6例。應用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并重建的是觀察組,對照組是健康者。對比兩組肺栓塞病情程度、右心功能參數情況。結果:偏心及附壁型:栓塞和管腔壁相黏附,向管腔壁一側偏靠,本組中邊緣粗糙、位于管壁一側,不規則呈現的管腔內有充盈缺損情況,肺栓塞病情程度最輕的患者有17例;中心型:周圍對比劑清晰環繞,栓塞集中于血管中央,患者的病情程度較輕,為血管中心型的患者共有11例;完全堵塞型:肺栓塞病情程度較重,管腔封閉基本完全,管腔呈現完全性閉塞,栓塞與管壁完全黏附的共有8例患者;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 RVs 及 RVd均顯著較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RVs/LVs 值> 1, RVd/LVd 值> 1,對照組RVs/LVs 值< 1、RVd/LVd 值< 1,說明患者存在右心功能不全。結論:針對肺栓塞患者,采用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和重建,能夠實現對患者右心功能情況的準確診斷,清晰分析肺栓塞病情程度,診斷價值極高,具有臨床應用意義。
關鍵詞:肺栓塞;診斷;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
肺動脈栓塞是一種常見嚴重疾病,有潛在危險性,是一種肺循環障礙的綜合征,主要經內源或外源栓子栓塞肺動脈和分支所造成,選擇正確影像學檢查方式,能夠降低病死率,及時為臨床救治提供可靠影像信息[1]。隨著多層螺旋CT在近些年的應用普及,對肺栓塞診斷的準確率產生極大的提升作用。此次研究通過對肺栓塞患者,采用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和重建,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實施診斷檢查的72例肺栓塞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6例。應用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并重建的是觀察組,對照組是健康者。對比兩組肺栓塞病情程度、右心功能參數情況。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患;不愿參與此次研究;合并糖尿病、心臟病者。納入標準:符合肺栓塞疾病診斷標準;既往無精神病史者。其中觀察組年齡為(30~59)歲之間,平均(44.2±10.1)歲,男24例,女12例;對照組年齡為(30~60)歲之間,平均(45.1±10.2)歲,男25例,女11例。對比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1.2.1 閱片方式
評估分析掃描的影像資料,選擇 2 名經驗豐富影像學醫師、1名資深專家。右心功能正常標準:四腔心層面,左心室最大短軸直徑(LVd)>右心室最大短軸直徑(RVd),因此在CT 圖像軸位上,RVd/LVd 值< 1;另外,左心室最大橫截面積(LVs)<右心室最大橫截面積(RVs),所以在CT 圖像軸位上,RVs/LVs 值<1[2]。
1.2.2 操作方式
應用碘普羅胺注射液(非離子型顯影劑優維顯 Ultravist),飛利浦 16 層螺旋 CT 機實施,先實施 CT 平掃,保持患者取仰臥位,掃描數據包含1.0 mm間距、1.375:1螺距、1.0 mm層厚、0.5 s·r -1 掃描速度,在掃描5s時間之后,掃描閥值為100 Hu,肘前靜脈團推入 40 mL 顯影劑,結束之后薄層重建圖像,另外針對全肺包括后肋隔直至肺尖,觸發式從下至上進行[3]。在對圖像進行處理的時候,選擇配套 ADW4.2 工作站。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肺栓塞病情程度、右心功能參數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統計學處理:選擇SPSS 23.0統計學軟件實施數據分析,用均數±標準差( ±s)代表計量資料,選擇t檢驗兩組間肺栓塞病情程度、右心功能參數情況情況;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2. 結果
2.1 肺栓塞病情程度比較:
36例肺栓塞患者,在經 16 層螺旋 CT 肺動脈造影之后,呈現出程度各異的血管異常。通過栓塞充盈缺損情況區分肺栓塞病情程度:其一,偏心及附壁型:栓塞和管腔壁相黏附,向管腔壁一側偏靠,本組中邊緣粗糙、位于管壁一側,不規則呈現的管腔內有充盈缺損情況,肺栓塞病情程度最輕的患者有17例;中心型:周圍對比劑清晰環繞,栓塞集中于血管中央,患者的病情程度較輕,為血管中心型的患者共有11例;完全堵塞型:肺栓塞病情程度較重,管腔封閉基本完全,管腔呈現完全性閉塞,栓塞與管壁完全黏附的共有8例患者。
2.2 兩組右心功能參數比較: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 RVs 及 RVd均顯著較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RVs/LVs 值> 1, RVd/LVd 值> 1,對照組RVs/
LVs 值< 1、RVd/LVd 值< 1,說明患者存在右心功能不全
3 討論
在臨床診斷檢查中,肺栓塞的方式較多,但是技術操作要求不同,所以均難以保證其可操作、高效、安全性,超聲心動圖診斷心功能方面的應用價值極大,但是卻難以應用肺栓塞的確診與排除,CT肺動脈造影技術具備圖像處理功能強大、掃描速度快等優勢特色[4-5],優于其他檢查方法,突破了常規 CT 的限制,積極探查管腔的空間形態,觀察血栓形狀,清晰顯示出血栓的大小,無其他使用并發癥,僅僅有一些碘過敏,在對右心功能異常情況的檢測中作用顯著[6]。此次研究中,偏心及附壁型,邊緣粗糙、位于管壁一側,不規則呈現的管腔內有充盈缺損情況患者有17例;中心型:患者的病情程度較輕,為血管中心型的患者共有11例;完全堵塞型:肺栓塞病情程度較重,管腔封閉基本完全的共有8例患者;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 RVs 及 RVd均顯著較大,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RVs/LVs 值> 1, RVd/LVd 值> 1,對照組RVs/LVs 值< 1、RVd/LVd 值< 1,說明患者存在右心功能不全。
綜上所述,針對肺栓塞患者,采用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和重建,能夠實現對患者右心功能情況的準確診斷,清晰分析肺栓塞病情程度,診斷價值極高,具有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海遠,沈彬.16層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 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22):161-163.
[2]高瑞暉,卿時軍,韋敏.128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動脈栓塞診斷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19,9(11):136-139.
[3]張月慧,夏營營.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的診斷及其臨床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4):131-132.
[4]張月慧,夏營營.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的診斷及其臨床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000(014):P.131-132.
[5]梁亦念.16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病情程度的評價及診斷價值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4):66-67,199.
[6]王乃宏.16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肺動脈栓塞并下肢深靜脈血栓[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2(8):14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