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圍城》是我國諷刺小說史上的一部長篇佳作,集喜劇與諷刺于一體。給讀者展示了20世紀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tài),書中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是對人性,婚姻家庭的剖析,引人深思。該部作品已有多個譯本,且有大量學者對譯文進行了詳細的剖析,但缺乏從心理詞匯翻譯這一細微角度入手的研究。本文旨在從功能對等理論角度研究《國城》譯文中人物心理描寫的翻譯。心理描寫是《圍城》的一大特色,錢鐘書的主要風格也建立在這上面。心理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心理描寫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讀者對整部小說透徹的理解。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結(jié)合,對英譯本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視角;《圍城》;心理詞匯;英譯
一、引言
本文從功能對等理論的角度對《圍城》中心理描寫的翻譯進行研究,試圖分析這部小說中心理描寫的翻譯,看譯文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引起人們對《圍城》人物心理分析的興趣,并從功能對等理論的角度對《圍城》人物心理描寫的翻譯質(zhì)量做出相對客觀的判斷,重點是評價心理描寫翻譯的恰當性和技巧性。本文主要關注小說心理詞匯描寫及翻譯,這與以往的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作為對前人研究的補充,拓寬了研究范圍。同時,也為翻譯批評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法,對《圍城》心理詞匯的描寫及翻譯進行評價。本文運用功能對等理論,主要從詞匯層面對心理描寫的翻譯進行了分析。
二、《圍城》心理描寫概論
功能對等理論強調(diào)譯文接受者和譯文信息之間的關系應該與原文接受者與原文之間的關系基本一致。心理描寫是表現(xiàn)和塑造人物形象重要方法之一,所以,要想保證原文和譯文傳達的人物內(nèi)心一致,功能對等理論在心理詞匯的翻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詞匯層面的功能對等
四字成語具有濃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讓讀者讀起來富有節(jié)奏感。雖然短小精悍,卻寓意深刻。漢語在運用成語方面十分靈活,而且在詞語搭配上也不是固定的,明顯傳遞的是中國人的思維表達方式。四字詞的翻譯,尤其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四字詞翻譯,對于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有著重要意義。
(1)蘇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艷如桃李,冷若冰霜,”讓方鴻漸卑遜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愛。誰知道氣候雖然每天華氏一百度左右,這種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風全行不通。(錢鐘書2003:32)
Miss Su's ideal self was: “as gorgeous as peaches and plums, as cold as ice.” Fang hung Chien humbly admired and then humbly courted. Who knows that although the climate is about 100 degrees Fahrenheit every day,this kind of sweet and cold ice cream style will not work. (Qian Zhongshu 2003:32)
該段心理描寫生動地描繪了蘇小姐的自戀,表現(xiàn)出她認為自己是一個美麗女人,像水蜜桃一樣美好讓人艷羨。在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至上的社會時代下,她獲得了國外的博士學位,這對大多數(shù)女孩來說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她自視清高,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很容易就吸引了方鴻漸的注意,贏得了方鴻漸的愛。不過她似乎感受到了對方的漠不關心和冷淡,在感情里卑微地祈禱方鴻漸對自己的愛。漢語中 “艷如桃李,冷若冰霜”常用來形容冰山美人,并且兩個詞常成對出現(xiàn)。此處直譯為“as gorgeous as peaches and plums,as cold as ice” 當目標讀者看到“peaches,plums 和 ice”時,很自然就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此時蘇小姐的內(nèi)心感受以及她本人對誰都冷冰冰的態(tài)度。功能對等理論強調(diào)的就是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同樣的感受,此處采用直譯方法,“桃李”在西方是和美好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而“ice”蘊含的意義相反,與漢語一樣,譯文雖然失去了漢語韻腳,但在傳達文章內(nèi)容和情感上是符合功能對等理論的核心思想的。
(2)買張文憑去哄他們,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磅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孫應有的承歡養(yǎng)志。(錢鐘書2003:28)
Buying a diploma to coax them is like paying for an official in the pre Qing Dynasty,or pay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pounds for a knight's title from a British colonial businessman to the imperial treasury. It is also a commitment for filial piety. (Qian Zhongshu 2003:28)
該段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了當方鴻漸想回國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在蘇聯(lián)的那些年里他毫無成就,于是他較勁腦汁,想了很多辦法編造一些東西也好給父母交代,比如買一個學位。雖然這樣做不對,他內(nèi)心十分糾結(jié),但最終還是說服了自己,自我安慰這樣做是他的責任,也是對父母的愛。在漢語中“光耀門楣”的意思是讓家人感到自豪,這里譯者采用了省譯的方法,沒有逐字翻譯四個字的成語。在《圍城》一書中,方鴻漸購買假學位的原因是想讓其岳父看一看他的學位,“承歡養(yǎng)志”的意思是博取父母的歡心,承順父母的心意,所以此處意譯為“filial piety”,既忠實于原文想要傳達的感情,又讓目的語讀者一眼明了方鴻漸想博取岳父歡心,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女婿的內(nèi)心世界。
結(jié)語
本文在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具體分析了《圍城》英譯本中心理描寫的翻譯方法。基于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翻譯大多在意義和風格上實現(xiàn)了與原著的功能對等,它解決了翻譯過程中直譯和意譯的選擇等諸多爭議。目前還沒有一個標準化的方法來確定哪一種翻譯方法更好,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譯者在遇到不同的問題時,要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本文運用這一理論,對《圍城》中的心理描寫的翻譯及其效果進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結(jié)論。本研究發(fā)現(xiàn):第一,《圍城》譯者忠實于原文,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保持與原文相類似的風格和內(nèi)容。其次,為了使外國讀者對漢語特點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譯者運用了多種翻譯方法和策略,如歸化和異化,并選擇異化作為主要策略。
參考文獻
[1]崔鈺,李文佳,羅天妮. 基于量化模型的幽默語言翻譯研究:以小說《圍城》為例[J]. 外語教育研究,2015,3(04):32-40.
[2]常樂,劉艷紅,徐培文. 《圍城》語言變異及在譯文中的再現(xiàn)[J]. 語文建設,2015(15):43-44.
[3]王衛(wèi)迎,張凌. 《圍城》情感傳譯的隱轉(zhuǎn)喻研究[J]. 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38(01):136-140.
[4]左鳳榮,馮筱才,王紹光,呂新雨,曹樹基,劉詩古,劉民權(quán),孫經(jīng)先,老田,單世聯(lián),劉驥,林深靖,李若建,李公明. 統(tǒng)計與政治(上)[J]. 開放時代,2019(01):11-77.
[5]陳紅美. 《圍城》中語言變異的翻譯[J].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10):44-46.
[6]黃國彬. 幾乎笑盡天下——評《圍城》的冷嘲冷諷[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2):99-106+158.
作者簡介:李子緋(1996-),女,漢族,江蘇徐州,碩士生在讀,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