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斌 李雪蓮 馬己才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療中CYP2C19基因檢測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本院82例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服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CYP2C19基因檢測結果進行分組,將野生基因型分為快代謝組,將突變雜合基因型分為中間代謝組,將突變純合基因型劃入慢代謝組。結果:EM、IM、PM的患者例數分別為30例、40例、10例。對比各組患者的各項血脂指標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各基因組患者的腦血管復發比例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CYP2C19基因分型可以作為抗血小板藥物在老年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中的指導原則。 在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中,二級預防可將重點集中在血壓控制上。
【關鍵詞】CYP2C19基因檢測;老年缺血性腦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療
【中圖分類號】R59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055-02
在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中,抗血小板治療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最新研究已經發現氯吡格雷對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不同[1-2]。同時,研究發現對氯吡格雷的低應答與CYP2C19基因多態性有關,并且與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不良預后顯著相關[3]。 然而,如何根據CYP2C19基因多態性調整高危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療方案,以獲得更大的臨床獲益。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還不一致,中國人或老年人參與數量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齡老年人CYP2C19基因不同代謝型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復發的關系,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循證證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本院82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服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服用劑量為氯吡格雷75mg/d,拜阿司匹林100mg/d,治療周期為21天。納入標準:70歲以上;服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CYP2C19基因檢測結果進行分組,將野生基因型分為快代謝組,將突變雜合基因型分為中間代謝組,將突變純合基因型劃入慢代謝組,分別應用EM、IM、PM進行表示。
1.2方法
1.2.1血脂檢測
在晨起時間段對空腹狀態下患者的靜脈血進行采集并取部分血液樣本測定其中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ight-density lipoprotein,LDL)等多項指標水平,檢測方法為酶比色法,同時記錄治療前后的數據[4]。
1.2.2CYP2C19基因檢測
采集2 mL患者靜脈血并使用乙二胺四乙酸抗凝管收集。所有標本均外送廣州金域醫學檢驗中心,采用熒光檢測儀和熒光染色原位雜交技術實現CYP2C19基因檢測[5]。
1.3觀察指標
對比各基因型組患者的血脂指標水平;對比各基因型組患者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復發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使用SPSS 20.0軟件分析。使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使用%作為計數資料的單位,組間數據的對比,使用χ2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各基因型組患者的血脂指標水平
EM、IM、PM的患者例數分別為30例、40例、10例。對比各組患者的各項血脂指標表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附表1。
2.2對比各基因型組患者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復發情況
各基因組患者的缺血性腦血管病復發比例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附表2。
3討論
吳曉峰[6]研究發現CYP2C19基因分型與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復發事件之間存在相關性。支架植入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是如此。PM的心血管復發事件顯著高于EM和IM。有研究報道,患者體內具有功能喪失的單個或兩個CYP2C19等位基因,可使氯吡格雷活性降低并導致抗血小板作用減弱,因此增加了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復發的風險。 國內研究發現,具有慢代謝型CYP2C19基因的氯吡格雷具有降低的抗血小板作用和增加的氯吡格雷耐藥性發生率。
總之,CYP2C19基因分型可以作為抗血小板藥物在老年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中的指導原則。 在患有腦血管疾病的腔隙性腦梗死患者中,二級預防可將重點集中在血壓控制上。
參考文獻
[1]胡暉,劉長城,王糧山,等.CYP2C19基因檢測在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抗血小板治療的指導作用[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9,35(1):45-48.
[2]朱洪申,王進昆,王崇謙,等.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態性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9,88(5):376-380.
[3]楊禹娟,田剛,王亞萍,等.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氯吡格雷抵抗與CYP2C19基因多態性的關系研究[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9,17(7):89.
[4]袁德山,袁晉青.冠心病患者中基于基因檢測的個體化抗血小板治療最新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9,88(6):90.
[5]黃翚,曾濤,潘小平,等.CYP2C19基因多態性與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氯吡格雷治療預后的關聯研究[J].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2019,25(2):161-165.
[6]吳曉峰.CYP2C19*2和CYP2C19*17基因多態性與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病人氯吡格雷反應性的關聯分析[J].安徽醫藥,2019,23(4):679-682.
作者簡介:陳俊斌,男,1969年10月出生,本科學歷,民族:漢;籍貫:廣東南雄;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神經內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