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倩燕
【摘要】目的:結合臨床實際總結出痰內結核分枝桿菌有效的檢查方法。方法:從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接受痰內結核分枝桿菌檢查的肺結核患者中隨機抽取40例為觀察組,并抽取同一時間接受體檢的40例健康者為對照組,兩組均接受痰涂片法、夾層杯法、痰快速培養檢查方法。結果:通過經 3 種檢測方法,觀察組痰內結核分枝桿菌陽性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夾層杯法檢測準確性、靈敏度高于痰涂片法(P<0.05),但特異度對比無差異(P>0.05)。結論:在痰內結核分枝桿菌檢驗中,夾層杯法陽性率最高,且操作簡單,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關鍵詞】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涂片法
【中圖分類號】R52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072-02
臨床上,肺結核是一種典型的傳染疾病,結核分枝桿菌是主要誘發原因,且以空氣為傳播媒介導致該疾病細菌大范圍擴散,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1]。該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食欲不佳、發熱咳痰、全身無力等,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胸痛、呼吸不暢、咳血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則會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檢查出痰內結核分枝桿菌尤為關鍵。鑒于此,本研究選取特定對象,采取三種不同的痰結核分枝桿菌檢驗方法,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接受痰內結核分枝桿菌檢查的肺結核患者40例,均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測及病史分析予以確診,且存在咳痰、咳嗽、肺部濕羅音、日漸消瘦等臨床癥狀。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年齡(54.8±1.3)歲。同時,抽取同期體檢的40例健康者,其中男女比例為19:21,平均年齡(55.58±1.8)歲?;诮y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各項資料之間差異不明顯,不會對本次研究結果造成影響。
1.2方法
醫務人員于患者入院次日早晨按照規定流程收集患者的痰液,采取三種不同方法檢驗結核分枝桿菌,具體為:
1.2.1痰涂片法
采取接種環吸取少量痰液,將其制作成20mm×15mm大小的厚膜涂片,然后自然干燥,人為不得干預,固定好火焰后滴入適量的石炭酸復紅染液,3%鹽酸酒精脫色,呂氏美藍復染30s,涂片復染2min后,水洗或印干后使用油鏡進行全面檢查并如實記錄結果。在淡藍色狀態下能清楚地看到被染成紅色的、細長或稍微彎曲的桿菌,并可觀察到生長狀況。
1.2.2快速培養法
取適量痰液,設定10000 r/min的速度進行持續性離心五分鐘,然后離心洗滌沉淀后的痰液。然后使用吸管取0.5ml痰液,將其置入到培養管中進行培養,使用熒光強度記憶探測儀每隔1h探測培養情況,并對結核分枝桿菌的現狀進行細致觀察。
1.2.3夾層杯法檢測
采取湖南懷化天騎醫學新技術公司生產的夾層杯儀器及配套試劑,采用彭氏杯獲取5ml痰液,經過五分鐘振蕩器處理,將其放到烤片箱中滅火處理結核菌15min。然后將其置入到離心涂片機中,離心速度控制在4000 r/min,處理八分鐘后處理掉上層清液,再進行抗酸染色,等到自然干或烘干處理后采用取片針頂出夾層片,涂菌面向下置入載玻片上,有效固定后接受油鏡鏡檢。
1.3觀察指標
如實統計兩組痰涂片法、夾層杯法、痰快速培養檢查方法的陽性檢出率。以痰快速培養法檢測結果為參照,對比痰涂片法與夾層杯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對本研究所收集的一系列數據進行分析,針對效果評價指標以%予以呈現,以X2進行全面驗證,其中P<0.05證明了觀察對象差異較為明顯。
2結果
2.1兩組三種檢驗方法陽性檢出率對比
據統計得知,對照組三種檢驗方法陽性檢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肺結核患者結核分枝桿菌檢測結果分析
據統計,夾層杯法檢測結核分枝桿菌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分別為94.11%、91.30%、92.5%;痰涂片檢測結核分枝桿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性分別為58.82%、95.65%、80.0%,夾層杯法的靈敏度、準確性均高于痰涂片法(P<0. 05),但其特異度與痰涂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結核分枝桿菌也叫做結核桿菌,存活于人體的一種寄生菌,唾沫、塵埃是其傳播的主要途徑,該細菌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肺泡,免疫力強的狀態下則會直接被人體所吞噬;當免疫力較低時,結核桿菌則會肆意生長,并出現病變情況,誘發各種炎癥。對于該疾病而言,將晨痰作為結核桿菌檢驗的主要方法,具有污染少、收集簡單等優勢[2]。
一直以來,痰快速培養法是診斷肺結核的重要指標,然而培養結核分枝桿菌操作費時、復雜,且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假陽性、假陰性風險高。涂片法是臨床上檢測抗酸菌病最有效、最便捷、投入最低的方法,然而敏感性卻差強人意,只有>5000 條菌/ml的痰液才能夠將抗酸菌檢測出來。層杯法采取特別制作的消化液對痰液中的蛋白進行破壞,并經過高速震蕩,有效分散痰液中緊緊粘連在一起的結核菌,再經過高速離心沉淀在夾層杯底部的薄膜上,廣泛收集結核菌。最后,接受抗酸染色及鏡檢。這一檢測方法操作簡單、安全,實驗時間只需2h,且痰標本在夾層杯中開展操作,避免標本被污染,陽性率較高[3]。在烤片制作中,60 ℃環境中,通過二十分鐘能夠將結核菌予以完全扼殺,提高實驗的安全性[4]。本研究結果證實相比于痰快速培養法、涂片法,夾層杯法陽性率最高,且操作簡單,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胡昌弟,余旭良,金菊仙,陸軍,祝進.三種方法檢測涂陰肺結核患者痰液和灌洗液結核分枝桿菌結果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9,20(04):294—297.
[2]王杰.結核分枝桿菌分子檢測與痰涂片查結核分枝桿菌陽性率比較[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01):131.
[3]閆高波,栗艷,劉曉蕾,苗國強.不同檢驗方法對肺結核患者痰中結核分枝桿菌檢驗價值分析[J].臨床軍醫雜志,2018,46(09):1061—1062.
[4]王晶.不同檢驗方法對肺結核患者痰中結核分枝桿菌的檢驗價值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0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