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徐京燁
【摘要】觀察濟川煎加味治療老年性便秘的臨床療效。方法:80例老年便秘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口服枸櫞酸莫沙必利片,治療組采用濟川煎加味治療,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便秘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便秘情況明顯好轉,組內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97.5%,明顯優于對照組的65.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濟川煎加味治療老年性便秘效果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便秘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老年性便秘;濟川煎加味;中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8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092-01
便秘是指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便艱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出不暢的病證[1]。是臨床上的常見癥狀,也可出現在各種急慢性疾病的過程中。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長期便秘,排便困難,在解大便的過程中,由于如廁時間長,排便用力,易造成血壓持續升高,引起腦血管意外;或加重心臟缺血,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更嚴重者至猝死。臨床中治療便秘多采用開塞露肛門注入或臨時服用導泄藥,藥效維持時間較短,易造成藥物依賴性。患者長期為便秘所困,影響飲食攝入,睡眠質量下降,使慢性病難以控制,造成焦慮甚至抑郁。中藥治療老年性便秘已經廣泛應用,而且效果較好。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筆者采用濟川煎加味治療老年性便秘,收到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確診的老年便秘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60-80歲,平均(74±6)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2.1±1)年;治療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60歲-80歲,平均(70±8)歲;病程5個月-6年。以上所有受試者以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經過與目的均做了詳細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自愿參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等經比較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1.2.1.1西醫診斷標準:符合羅馬Ⅲ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1)在過去12個月內,持續或者累計至少有12周有以下2種或2種以上的癥狀;至少25%的時間排便感到費力;至少25%的排便為干球狀便或硬便;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阻塞感或梗阻感;至少25%的排便有排不盡感;便次小于3次/周;(2)在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稀便;(3)不符合腸易激綜合征診斷標準。
1.2.1.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版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便秘的診斷標準作為依據:排便時間延長,3天以上一次,糞便干燥堅硬;重者大便艱難,干燥如粟,可伴少腹脹急,神倦乏力,胃納減退等癥;排出腸道器質性疾病;同時中醫辨證屬腎陽虛型便秘,證見: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色恍白,四肢不溫,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脈沉遲。
1.2.2排出標準:(1)有藥物過敏史;(2)有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疾病;(3)對中藥不耐受;(4)器質性疾病導致的腸道梗阻或狹窄及腸扭轉者;(5)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無法配合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予以枸櫞酸莫沙必利片(魯南貝特制藥,國藥準字H19990317)5mg,飯前服,每日3次。
1.3.2治療組:給予濟川煎加味。藥用:肉蓯蓉20g,當歸12g,枳殼10g,澤瀉15g,川牛膝15g,升麻10g,畏寒肢冷者加肉桂6g;氣虛乏力加炙黃芪30g,黨參15g;納呆加炒谷芽15g;陰虛者加玄參15g,生地黃15g,麥冬15g;有痰者加杏仁10g,瓜蔞仁10g;病久者加桃仁10g。先將藥物用水浸泡30分鐘,后文火煎30分鐘,取藥汁200ml,再煎20分鐘,取藥汁200ml,兩煎混合,每日一劑,每次服200ml,分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2組均2周為一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停藥一月后電話回訪。囑用藥期間避免過食辛辣、生冷、煎炸之物,多食蔬菜,避免久坐少動,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保持精神愉快。
1.4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判定療效。痊愈:癥狀、體征消失,大便每天一次,形狀及量正常;有效:癥狀、體征消失,大便隔日一次,形狀及量正常;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比(%)表示,行x2校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見表。
3 討論
便秘主要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間隔時間延長或雖不長,但排出困難,本病可單獨出現,亦可并發在其他疾病中。《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大便秘結,腎病也。經云:北方黑水,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蓋以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調和。”《醫學正傳》言“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燥結”。適人年過四十而陰氣自半,老年人年老體弱,陰虛日久損及腎陽,腎陽為一身之陽,氣之根本,腎陽不足則腸道失于溫煦及推動,大腸傳導失司,故發生便秘。腎陽不足,陰寒內生,不能溫煦故面色恍白,四肢不溫,小便清長;腰為腎之府,腎陽虛,則腰膝酸冷;陽虛陰寒內盛,寒主凝斂收引,氣血不通,故腹中冷痛。脈沉遲為腎陽不足之象。濟川煎出自《景岳全書》,作者認為:“凡病涉虛損而大便秘結不通,則硝黃攻擊等劑必不可用,若勢有不得不通者,宜此方主之,此用通補之劑也。”蓋本方在溫潤之中,寓有通便之功,對腎虛的便秘患者頗為適用。方中肉蓯蓉咸溫潤降,溫補腎陽,并能潤腸通便,為本方主藥;當歸辛甘而潤,養血和血,兼能行氣又能潤腸;牛膝強腰腎,善于下行,是為輔藥;澤瀉甘淡,氣味頗厚,性善下降,以瀉腎濁,與牛膝均具宣降之長,兩藥伍肉蓯蓉可使補而不滯;枳殼寬腸下氣,加升麻以升提清陽,得欲降之先升之之妙,俱為佐使。合用溫腎通便。若畏寒肢冷者加肉桂6g溫陽散寒;氣虛乏力加炙黃芪30g,黨參15g以健脾益氣;納呆加炒谷芽15g;陰虛者加玄參15g,生地黃15g,麥冬15g滋腎養陰;有痰者加杏仁10g,瓜蔞仁10g以宣肺潤腸通便;病久者加桃仁10g活血潤腸。臨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加減。
該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使用濟川煎加味治療后,便秘癥狀明顯改善,治療組有效率高達97,5%,對照組有效率為6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濟川煎加味治療老年性便秘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中醫內科學/田德祿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26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1
作者簡介:李文華(1967-),女,副主任醫師,從事內科工作30年,主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