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蓉 晉玉梅 董進軍
【摘要】 目的:對益氣調脂方治療2型糖尿?。═2DM)合并血脂異常(脾虛痰阻兼有血瘀證)患者進行臨床療效觀察,并探討其作用機理。方法:將120例符合入選標準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陰性對照組及治療組各40例,療程12周,觀察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變化。結果: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3組中醫證候積分顯著降低(P<0.05),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及陰性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對照組及陰性對照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3組血清 LDL- C顯著降低(P<0.05),血清HLD-C升高(P<0.05);治療后治療組血清LDL- C顯著低于對照組及陰性對照組(P<0.05),HDL-C高于對照組及陰性對照組(P<0.05)。結論:益氣調脂湯方治療2型糖尿病伴血脂異常(脾虛痰阻兼有血瘀證)療效明顯優于單用辛伐他汀治療組,且治療效果安全有效。
【關鍵詞】益氣調脂方,糖尿病,血脂異常,辛伐他汀
【中圖分類號】R587.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093-03
2型糖尿?。═2DM)因其存在遺傳易感性,在環境因素下可以誘導其早發,隨著患病率增加,并趨向于年輕化,已經成為腫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危害國民健康的疾病[1]。目前已明確糖尿病合并混合性血脂異常患者發生冠心病、高血壓、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病率較非糖尿病人群高3倍以上[2]?;旌闲匝惓V饕憩F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且血脂代謝異常加重血糖代謝異常。糖脂代謝異?;樽饔茫铀賂2DM疾病發生發展進程,促使血管硬化及斑塊的形成,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機率。本研究組將在臨床治療中體會總結成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120例符合入選標準的2型糖尿病伴血脂異常(脾虛痰阻兼有血瘀證)患者均為2016年5 月-2019年5月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住院和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及陰性對照組各40例。三組患者經統計學分析,性別、病程、年齡無統計學意義。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T2DM符合WHO在1999年制定標準診斷。高脂血癥標準參照中國人血脂異常標準制定血脂水平分層標準中有關標準,即符合以下一項即為血脂異常:空腹血清TC≥6.22 mmol/L,TG≥2.26 mmol/L,LDL-C≥4.14mmol/L,HDL-C≤1. 04 mmol/L。治療前三組血糖及血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2中醫診斷標準: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藥新藥治療高血脂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辯證脾虛痰阻兼有血瘀證者:形體肥胖,肢體沉重、倦怠乏力、食少腹脹,舌體胖,舌質淡紅或有 瘀點瘀斑,苔白滑膩,脈滑細或沉澀。
1.2.3納入標準:①確診為T2DM合并血脂異常病人;②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并獲得知情同意書者;③停用調脂藥物兩周以上,且血脂水平仍符合診斷標準;④年齡40-75歲;⑤病程半年以上者。
1.2.4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及對本藥過敏者;②1型糖尿病;③正在使用肝素、甲狀腺素治療和其他影響血脂代謝藥物的患者;④合并心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1.2.5治療方法:所有受試者停用服中藥類制劑2周,停服降脂的西藥2周;原有的降糖藥物不變以確保血糖穩定在控制范圍內。
①中藥制備:益氣調脂湯組成:黃芪、葛根各30g,茯苓、澤瀉、山楂、丹參、荷葉各15g,丹皮10g,半夏、陳皮各9g。
②治療方法:a.對照組:西藥常規治療。原有的降糖藥物不變以確保血糖穩定在控制范圍內。給予辛伐他?。ㄉ降率浚ㄖ袊┲扑幱邢薰荆瑖帨首痔朒20084486,每片20mg),每次20mg,每日一次。b.陰性對照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服溫水每次100ml,每日兩次,餐后1.5小時服用。c.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益氣調脂湯,每日1劑,濃煎200ml,早晚餐后1.5小時溫服。
③療程為12周。
1.3觀察指標:
一般項目觀測:a. 療效性指標:中醫證候積分改善情況、血清LDL-C、HDL-C改善情況。b.生命體征。c.安全性指標。d.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1.4療效評定標準: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藥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的相關標準。中醫證候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進行判斷,主要圍繞形體肥胖,肢體沉重,倦怠乏力,食少腹脹,舌體胖,舌質淡紅或有瘀點瘀斑,苔白滑膩,脈滑細或沉澀等方面進行評分,分值越低代表療效越好。
1.5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SPSS2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資料若符合正態分布,則選用參數檢驗。若不符合正態分布,則選用非參數檢驗。資料若是等級變量,則用秩和檢驗,若是類別變量,則采用卡方檢驗。療效分析用秩和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組內對比用配對t檢驗。組間對比用單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檢驗)。所有統計檢驗均為雙側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無差異性。
2結果
2. 1三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三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 05);治療后,三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P<0.05);三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差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在改善患者脾虛痰阻兼有瘀血證候方而優于對照組。見表1-3。
2.2三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變化:三組治療前HDL-C、L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實驗室指標較治療前均顯著改善(P<0.05);三組治療前后各項實驗室指標差值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在改善患者各項實驗室指標方而優于對照組。見表4-6。
3.討論
T2DM患者多合并有混合性血脂異常,其胰島素的代謝異常,脂質斑塊的形成以及沉積,動脈硬化進程被加快,導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的的典型特征是混合性血脂異常,多以TG增高為主,HDL代謝加快、HDL水平下降,LDL水平增高。LDL大量產生導致其與受體結合力下降,易引起血管內皮下沉積,進而出現動脈硬化,形成動脈硬化斑塊,成為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在治療T2 DM的同時,不僅血糖要求達標,也要合理糾正血脂異常。
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如調整飲食結構、適度增加運動,保持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對血脂的調整存在積極的影響[3]。當改善生活方式未達到滿意的血脂水平,或者合并有嚴重代謝異常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應及早的進行藥物介入治療。臨床上調脂藥物種類繁多,但其療效均不如他汀可靠,有大量隨機臨床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具有顯著改善患者預后的效果[4-5]。他汀類藥物在停用后血脂會重新升高,原則上無明顯副作用需要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以肌肉損傷及肝功能損害為其主要不良反應,研究表明,高齡、女性、體形瘦小、亞裔這4類患者在接受他汀治療時發生肌肉不良反應的風險增高。在2013年美國成人降膽固醇治療指南中提出由于遺傳學背景不同,我國人群對于他汀的耐受性較差[6]。
2型糖尿病在祖國醫學中屬“消渴”范疇,其病位在于脾胃,以脾虛不得運化,陰液耗傷為主要病機。在中國古代醫學典籍中無“血脂”、“高脂血癥”等病名,《黃帝內經》中以“油脂”、“脂膜”等為其命名,多與濕、痰、濁、瘀等關系密切。究其病機為嗜食肥甘,喜逸惡勞,或七情內傷,損傷脾胃,致脾陽虧虛,脾弱而不能散精,升清降濁失司,水谷精微運化失常,變生邪濁,不得宣泄,蘊結成痰,亦有脾失健運,氣滯血瘀,痰瘀互結,最終為患。故治宜健脾化濕、活血化瘀。本研究在前期觀察中發現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以中醫辨證脾虛痰阻兼有血瘀證居多,治以調脂益氣方療效可觀。黃芪益氣溫補脾陽;葛根藥性生發,輕清升陽,與黃芪升發陽氣,使得正氣上升,津液布行。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與葛根、黃芪相伍,補氣能生津,補津能化氣,升降相合,則津液代謝正常,氣機升降出入得調。澤瀉利水滲濕泄熱,丹參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瘀。半夏功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為主。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主在脾胃中焦之氣,具有周運中焦之性,可攜諸健脾益胃理氣之藥效久留中焦,是運化中洲之良藥。丹皮清熱活血通路,與荷葉清熱醒脾和胃,使補而不郁熱。諸藥合用,健脾益氣而不留邪熱,祛濕化濁而不傷正氣,補虛瀉實,標本兼治,共湊補氣化痰活血通絡之功。
T2DM患者除合并有血脂異常外,常合并高血壓、腦梗死、冠心病等多種疾病,長期服用藥物種類多,個體差異大,副反應多,藥物相互作用錯綜復雜。本研究課題證實,在聯合應用調脂益氣方進行治療后,患者中醫證候癥狀改善情況,血清LDL-C降低及HDL-C增高情況,均優于單用辛伐他汀組,且無不良反應發生。根據患者中醫辯證屬于脾虛痰阻兼有血瘀證,中西醫結合治療,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可以很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聯合用藥,降低單藥使用劑量,為后期實驗藥理研究提供了方向,體現了祖國醫學治療T2DM患者合并血脂異常的優勢,可廣泛推廣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劉揚揚,南征.南征教授治療2型糖尿病經驗舉隅[J].光明中醫,2017,32(3):331-332.
[2]徐清華,劉懷珍,葉英法,宋麗麗,翟永杰,談佳佳.2型糖尿病脂代謝紊亂患者中醫證型與血清ADPN、ASP關系[J].光明中醫,2016,31(18):2625-2627.
[3]張靜,唐毅,黃思斯,周鶯.高脂血癥患者社區健康管理防治130例效果分析[J].光明中醫,2016,31(13):1914-1915.
[4]周清華,韓莉莉.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對老年腦血栓患者預后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5):38-39.
[5]王新華,裴建行,王德良,江濤,董京京.術前他汀類藥物治療對經皮冠狀動脈支架術高齡冠心病患者近期和遠期預后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10):1095-1097.
[6]王擁軍.變革創新,開啟ASCVD防治新時代--2013 AHA/ACC降低成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膽固醇治療指南述評[J].中國卒中雜志,2014,(1):9-12.
項目來源:上海市奉賢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益氣調脂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臨床觀察)
項目編號:奉科20151213
第一作者:李妍蓉,(1991-)住院醫師,醫學碩士,畢業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內科及內分泌代謝系統疾病方向。
通信作者:錢逸,(1971-)主治醫師,大學本科,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內分泌組青年委員。1994年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進修。先后師從上海市名老中醫王左和徐蓉娟教授。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高脂血癥、甲狀腺等內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