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頂 王桂花 王曉媛
【摘要】 肋間神經痛是從胸背部沿肋間斜向前下至胸腹前壁中線的帶狀區域疼痛,是指一個或幾個肋間神經支配區域的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目前西醫的治療方法是服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或者應用鎮靜劑和止痛劑。這些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而針灸及放血療法作為中醫學的外治法,治療本病獨具優勢,具有安全無創、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特點。本文以一例中年女性肋間神經痛為例,采用針刺、艾灸結合放血療法治療,當天即有效,治療10天后疼痛基本消失,現報道如下。
【關鍵詞】肋間神經痛;針刺;艾灸;放血療法
【中圖分類號】R24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122-01
肋間神經由胸段脊髓向兩側發出,經肋間到胸前壁,支配相應區域的肌肉的神經分支及沿肋間的感覺神經分支。肋間神經痛是從胸背部沿肋間斜向前下至胸腹前壁中線的帶狀區域疼痛,是指一個或幾個肋間神經支配區域的陣發性或持續性疼痛的一種經常性癥狀。其臨床癥狀是從胸椎向前下方向,沿肋骨間及其附近區域出現劇烈疼痛,并有皮膚過敏現象,可出現相應區域腹痛;為經常性疼痛,淺表、刀割樣,時有發作性加劇,有時被呼吸動作所激發,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目前西醫的治療方法是服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也可以應用鎮靜劑和止痛劑。但大多數患者不愿意服用止痛類藥物,怕產生依賴性和抗藥性。而針灸及放血療法作為中醫學的外治法,在治療本病上發揮其優勢,具有安全無創、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特點,被絕大部分人所接受。
1 病案舉例
患者,女,59歲,主訴:雙側季肋部疼痛2天。現癥見:神志清,精神可,患者2天前情緒激動后出現雙側季肋部疼痛,右側更甚,疼痛劇烈,為刀割樣、火燒樣疼痛。每日發作8-10次,每次持續約4-5分鐘,疼痛呈游走性,先出現右側疼痛,繼而左側疼痛。受涼后加重,得溫痛減。患者自服止痛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為求進一步系統治療,來本院就診。患者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病史,否認重大外傷及手術史。西醫診斷:肋間神經痛。中醫診斷:脅痛,證屬肝氣郁結。治宜疏肝理氣化郁。給予針刺日月、期門等穴聯合艾灸關元、命門,結合期門、日月等穴放血、拔罐療法。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雙手舉過頭頂,屈膝。常規消毒后,采用025*25mm一次性毫針快速刺入日月(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等穴,同時艾灸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操作方法:用4個高約2cm直徑約2cm艾柱行溫和灸法。留針結合艾灸30~40min。艾柱與施救灸腧穴保持3~5cm的距離,以患者自覺腹部溫熱為度,避免燙傷。患者治療1次后,感疼痛較前明顯減輕。隔日給予日月、期門等穴放血、拔罐治療,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后,采用0.9mm放血針頭刺破穴位,戴上無菌手套,擠壓出血部位,拔上氣罐,使出血量增加,留罐5min后取下氣罐,用酒精棉球給予放血部位清潔消毒。患者感每天治療后效果顯著,疼痛逐天減輕,經過7天治療后患者感疼痛明顯減輕,為鞏固療效治療10天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滿意出院。
2 討論
肋間神經痛屬于中醫學“脅痛”范疇,疾病的發生于肝、膽密切相關。肝主疏泄,在體合筋,在志為怒,膽附于肝,與脅痛關系密切,患者情緒激動后發病,怒氣傷肝,肝氣不疏,表現在筋上,從而導致脅痛。期門穴為肝經募穴,位于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主治胸脅脹滿疼痛。日月穴為膽經募穴,位于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主治脅肋疼痛,脹滿。針刺期門、日月等穴可以起到疏散肝氣的功效。曲泉穴為肝經合穴,位于膝內側橫紋頭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屈膝取穴。主瀉肝火。治療中還運用到火針排刺阿是穴,其操作方法是:先將需針刺的皮膚消毒,然后將特制的火針針具放在酒精燈上灼燒,迅速刺入皮膚。火針是一種集針和灸兩種方法為一體的方法,既有針刺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又有灸法溫經通脈、升陽舉陷的作用,還可以治療熱證,具有拔毒泄熱的作用。治療中運用到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火針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到達治療疾病的一種中醫傳統方法。它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的功效。針刺、艾灸結合放血療法三者合一,才能達到疏肝泄熱,行氣止痛的功效,從而使肋間神經痛患者得到康復。
參考文獻
[1]王富春,馬鐵明.刺法灸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65-67.
[2]李景新,楊蕾,王振楠,張淑君.針刺結合艾灸治療青年女性異常子宮出血驗案1則[J].中醫研究,2019:04-03.
作者簡介:王金頂,男,研究方向:中醫學
通信作者:王桂花,女,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中醫學,E-mail:1337136303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