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姍 楊光利 肖藜 葉穎
【摘要】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醫院積極探索適應自身特點應急管理模式:通過對全市孕產婦和兒童網格化管理,預估疫情趨勢,實現對疫情的有效管控,資源的合理配置,既保障醫療秩序,又未造成隔離床位過度設置及防疫物資過度儲備;通過“四區、四通道、三級預檢分診” 實現就診流程再造,防止交叉感染;通過多種實踐,不斷探索適合醫院自身特點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新冠肺炎;婦幼健康;應急管理
【中圖分類號】R-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201-02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以婦女和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醫療保健機構多作為孕產婦、兒童疑似病例定點收治醫院,應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將婦女、兒童的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在省、市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結合醫院實際情況,構建適合醫院自身特點的新冠疫情應急管理模式?,F將具體管理措施介紹如下:
1 組織保障:多層架構,全面覆蓋
按照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孕產婦和兒童特殊人群的要求[1-4],于2020年1月17日制定《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處置預案》,并根據國家新冠防控方案,動態調整院內預案,截至3月31日,共發布4稿。成立了①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由書記、院長任組長,其他院領導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為組員,全面負責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②院內會診專家小組,按照不同服務人群分為兒童系列和成人系列。根據會診病人疑難危重程度,又分為兩級,一級會診由各臨床專業組二線值班醫師組成,保障及時會診;二級會診兒童序列由兒科呼吸內科專業副高以上醫師組成,成人序列由重癥及成人內科專業副高以上醫師組成,一級會診小組不能排除的病例由醫務部召集二級會診小組會診。嚴格按照國家診療方案執行,確保不遺漏疑似病例;③醫療救治工作小組,從醫療救治、護理、院感、設備、后勤、宣傳等全方位、多維度實現疫情管控。
2 運行機制:結合實際,規范管理
對外,醫院發揮市級婦幼保健醫療機構管控職責,通過網絡與區縣婦幼保健機構開展工作聯動,加強信息溝通。以區縣各級婦幼保健院為中心,調動基層服務機構,有效搜索疫情和孕情,對高風險兒童、高危孕產婦開展每日動態監管,有效轉診,提前預警。對內,新冠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現場走訪,查找問題,多部門聯動高效解決問題。
開設24小時開放發熱門診,針對兒童發熱比例高的特點,經過預檢分診詳細詢問流行病學史,分為“特殊發熱門診”和“普通發熱門診”,分區救治。設置隔離留觀病區,全面落實預檢分診、監測、診斷、隔離、報告和治療等工作。
3 強化控感:因地制宜、多措并舉
3.1 就診流程再造,防止交叉感染
實行四區、四通道、三級分診。醫院根據病人風險高低,將院區分為紅、粉、黃、綠四區,其中紅色為“特殊發熱門診”、“急診”及“隔離病區”;粉色為 “普通發熱門診”及“普通門診”;黃色為“住院病員區域”;綠色為“員工區域”。設置單流向“四通道”,分別為“特殊發熱病人通道”、“普通發熱病人通道”、“門急診病人通道”、“員工通道”。實施“預檢分診臺-門診分診護士-接診醫生”的三級分診模式 [5-7]。
3.2 開展互聯網免費咨詢,減少人群聚集度。
依托醫院省內首家取得互聯網醫院資質,利用平臺開展免費咨詢,352名醫生在線,截至2020年3月31日,已完成網絡義診一萬余人次。通過線上評估有效分流病人,減少人群聚集度,保障孕產婦和兒童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3.3 保護易感人群,降低感染風險
3.3.1醫務人員 實行全院培訓考核,重點科室、重點人員進行一對一培訓,人人考核過關;科室按規定配備防護用品并處于功能狀態;診療操作時醫務人員采取分級防護,防護措施適宜。監測醫務人員健康情況,合理安排醫務人員工作,避免勞累。發放中醫預防湯劑和中藥香囊,鼓勵利用有限空間進行八段錦鍛煉和穴位按摩,增強免疫力。設計并開展《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實施中醫防護措施問卷調查研究》。
3.3.2患者及家屬 暫停孕婦學校、兒童保健門診、親子活動等集體性活動,改為網絡宣教咨詢;提供預約、分時段就診服務,縮短病人在院內候診和就診的時間,避免人員過于集中,減少交叉感染。實行病區門禁制度,實行一患一陪,每日監測體溫。
3.4 加強疑似/確診病人手術管理
急診手術是院感防控的重點,根據服務人群的特殊性制定了婦科急診手術管理流程、剖宮產手術管理流程、急診分娩管理流程及術后轉運、術后管理流程。
4 資源配置:統籌規劃、高效調集
4.1 重點人群新冠肺炎感染監控
4.1.1 兒科方面 利用婦幼信息網絡,掌控全市6歲以下兒童疫情,截至3月31日全市納入疫情防控監管兒童3971人,其中疫情在管31人,累計解除醫學觀察3940人。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疑似患兒10人,境外輸入處于醫學隔離期兒童4人,完成相關診治,全部解除隔離。
4.1.2孕產婦方面 開展對成都市孕婦進行孕情摸排,有流行病學史的孕婦按照預產期進行重點監控,截至3月31日全市納入疫情防控監管孕產婦471人,其中疫情在管7人(疫區來蓉6人,有密切接觸史1人),累計解除醫學觀察464人。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疑似孕婦0人,境外輸入處于醫學隔離期產婦2人,安全完成相關診治, 全部解除隔離。
4.2 科學構思,協調床位
4.2.1 兒科方面 醫院是成都市最大規模的兒科診治醫療機構,兒科發熱患者多,排查量大。建立三級響應機制,根據疑似患兒數量分級啟動。三級響應在疑似留觀病房設置了4張隔離觀察床;疑似病例超過5人即啟動二級響應,設置14張隔離觀察床;超過15人啟動一級響應,設置50張隔離觀察床。對應不同響應級別設置了床位分布點位、人員配置、防護物資預估。
4.2.2 婦產科方面 醫院為成都市分娩量最大的助產醫療機構,根據孕情評估,建立三級響應機制,根據疑似患者數量分級啟動。三級響應在疑似留觀病房設置了2張隔離觀察床;疑似病例超過2人即啟動二級響應,設置12張隔離觀察床;超過13人啟動一級響應,設置50張隔離觀察床。對應不同響應級別設置了床位分布點位、人員配置、防護物資預估。
4.3 調集人員,有效協調
4.3.1 院內人員調配機制 按照10個床位為一個治療單元進行人力資源配置,按響應層級梯次配置醫師、護理、保潔工人。同時根據新生兒、普通兒童、重癥兒童和孕產婦不同的人群結構,配置不同人員數量。發熱門診實施24小時值班制,改變以往三班倒、每班1人的排班模式,根據就診人數增減護理人員,采取四班倒的形式,每班工作6小時。實行14天輪休替換制,調查心理狀況,開展心理輔導,保證人員身體和心理健康[8]。
4.3.2 對外應急支援人員調配機制 將院內人員按照專業分為四個梯隊,呼吸、重癥、院感等專業人員為第一梯隊,急診及國家、省、市應急隊員為第二、三梯隊,其他專業及行政后勤人員為第四梯隊。分層一對一培訓、考核,擬定清單進行物資準備,派出國家應急隊員2名支援武漢方艙醫院,9人支援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確保了人員及時招募出征。
4.4 物資和藥品儲備,每日清算、動態監管
實行防護物資和藥品全院統一調配制度,應急管理部門每日清算,精確預測,科學配置。
5 提升診療,保障安全
5.1 各科參與,積極思考,完善現場診療
發揮院內專家和各醫務人員的專業特長,組建婦產科序列和兒童序列多學科救治團隊,實施“一人一策一案”管理[3],精準施治,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針對孕產婦和兒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門診、急診、發熱門診、隔離留觀病區、住院病區、檢驗、檢查不同位點的防控措施,制定了婦科、產科急診手術流程,形成涉及產科、婦科、兒科各專業的新冠肺炎防控管理SOP文件30余個,使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機制具有可操作性。
5.2 ?以質控中心牽頭,體現社會責任
醫院發揮市兒科質控中心和婦產科質控中心的牽頭單位作用,針對區域醫療單位及時發布兒童管理指導意見和孕產婦管理指導意見,編制防控應知手冊向廣大群眾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科普宣教。
6 小結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醫院通過對全市孕產婦和兒童網格化管理,預估疫情趨勢,實現對疫情的有效管控,資源的合理配置,既保障醫療秩序,又未造成隔離床位過度設置及防疫物資過度儲備;通過“四區、四通道、三級預檢分診” 御新冠于院墻之外,御新冠于病區之外,為其他婦幼醫療保健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的醫院應急管理模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EB]. (2020-02-2) [ 2020-03-30]. http://www.gov.cn/xinwen/2020-02/02/con tent_5473939.htm
[2]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孕產婦疾病救治與安全助產工作的通知》. [EB]. (2020-02-8) [ 2020-03-30]. http://www.nhc.gov.cn/fy s/s3581/202002/4f80657b346e4d6ba76e2cfc3888c630.shtml
[3]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孕產婦安全管理技術方案(第一版) [EB]. (2020-02-11) [ 2020-03-30]. http://wsjkw.sc.gov.cn/scwsjk w/zcwj11/2020/2/13/be2aaeabd98c411aab65bd2df1b70995.shtml
[4]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兒童安全管理技術方案(第一版. [EB]. (2020-02-11) [ 2020-03-30] http://wsjkw.sc.gov.cn/scwsjkw/zcw j11/2020/2/13/be2aaeabd98c411aab65bd2df1b70995.shtml
[5] 張春蓉. 新發傳染病的特點與消毒隔離現狀[J].中華護理學雜志, 2008, 43(2):164-165
[6] 胡煒. 發熱隔離病房的護理管理[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03, 20(9):37-38
[7] 易濱. 呼吸道傳染病的隔離與防護[J]. 中華護理雜志, 2005, 40(3):237-240
[8] 劉賢英. 在抗SARS第一線護理工作的心路歷程[J]. 護理學雜志, 2004, 19(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