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薇
【摘要】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契機,采用SWOT分析法對國內應急醫療隊與中國援外醫療隊進行比較分析,著重探討國內應急醫療隊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并提出國內應急醫療隊的管理策略,為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急醫療隊;SWOT分析法;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R-0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279-02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展反映了國內應急醫療隊的能力水平直接關系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情況,加強應急醫療隊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SWOT分析法將國內應急醫療隊與中國援外醫療隊進行比較分析,重點關注國內應急醫療隊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以此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為后期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1 國內應急醫療隊與中國援外醫療隊的比較分析
1.1 優勢分析
1.1.1 自然環境
援外醫療隊支援國家的自然環境大多與我國有明顯差異,特別是援非居多,醫療隊員難以適應,容易發生疾病,且偶有傳染性極強疫情暴發;醫療衛生條件較差,設備陳舊落后,藥品短缺;生活條件惡劣,水電等生活所需的基礎供應無法持續保障。
相比之下,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醫療隊的支援環境條件要明顯好于援外醫療隊,這為醫療隊安心在一線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提供了良好保障。
1.1.2 人身安全
受援國大多政局不太穩定,特別是非洲部分國家政局動蕩,政變或戰爭頻繁發生,醫療隊員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1]。國內政局相對穩定,國內應急醫療隊幾乎不存在人身安全方面的問題。
1.1.3 住宿交通
受援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普遍較低,交通不便,給醫療隊員出行造成困難;住宿條件較差,無法為醫療隊員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
國內援助醫療隊有協調專班提供各類住宿、通勤服務,在保障基本生活所需的情況下,可以為醫療隊提供較為舒適的休息環境,保障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醫療工作之中。
1.1.4 政策保障
關于援外醫療隊財務激勵方面,依據《衛生部關于援外醫療工作人員管理辦法》所規定的薪酬政策方案,援外人員出國前培訓和國外工作期間,其在國內的工資照發,其他各項福利、補貼等待遇由原工作單位負責解決,給原單位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職務晉升方面,未提出明確的政策支持,回國后在晉升方面沒有基于足夠的政策傾斜,也缺乏補償機制。
國內援助醫療隊方面,以此次新冠肺炎防控為例,市指揮部發布的《關于做好援漢醫療隊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切實做好援漢醫療隊服務經費保障,市級財政撥付專項資金對援漢醫療隊的住宿、餐飲、出行等予以全額保障;并全面落實各項補助政策,確保慰問金和各項補助發放到位。
1.1.5 文化氛圍
援外醫療隊支援國家的文化背景大多與本國存在較大差異,由于缺乏文化上的共識,語言溝通上也存在一定困難,援外醫療隊員可能在心理上產生抵觸,難以融入;另一方面,本國對援外醫療隊的宣傳力度也有限,導致援外醫療隊員的社會價值未被廣泛認可,心理上存在落差。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宣傳方面要求及時、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對援漢醫療隊中涌現的先進個人和先進事跡進行深度挖掘、廣泛宣傳,營造積極、充滿正能量的輿論氛圍。
1.2 劣勢分析
1.2.1 人力資源
中國援外醫療隊多為訓練有素的精英隊伍,在人員招募、隊伍啟動、聯絡協調等方面具有相對成熟的制度體系;隊員配備合理,派遣工作結合實際及時調整,派遣形式較靈活[2]。國內援助醫療隊員專業方向難以精準匹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需求,由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看來,呼吸與危重癥專業醫護隊伍人力資源供需存在失衡現象。
1.2.2 協調配合
援外醫療隊多為訓練有素的專門團隊,且每一批隊員有足夠的磨合期,支援時間和輪換時機也相對固定,整體配合默契度較高。國內醫療隊多是各地各類醫療機構臨時抽調人員組建而成,人員結構、科室搭配隨機性強,相互之前缺乏默契,協調配合存在難度。
1.2.3 宣傳影響
中國派遣援外醫療隊歷時50余載,衛生援外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3]。在援外醫療活動中,中國承擔了國際大國對外援助的義務,促進國際友好交流與合作,提高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但是在國內醫療隊援助工作中,國際社會聯動較少、影響較小,大多是國內醫療資源自行協調應對,自給自足。
1.3 機會分析
1.3.1 制度保障
隨著黨中央、各級政府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救援的重視,相應的制度體系日臻完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全國醫療機構衛生應急工作規范(試行)》等制度為醫療應急救援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且隨著醫療應急救援實踐的拓展,將推動相應制度體系進一步重建與優化。
1.3.2 經濟保障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投入,今年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下達2020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補助資金99.5億元,加上已經提前下達的503.8億元,今年中央財政安排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層疫情防控補助資金603.3億元。相較2013年,增長約121%。
1.3.3 國際合作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面對公共衛生危機時,特別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際社會日益認識到團結合作、共克時艱的重要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吁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對中國及其他可能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表達強烈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呼吁所有成員準確分享疫情相關信息,認為團結合作才能快速消除疫情。
1.4 威脅分析
1.4.1 危機意識不強
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初期,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往往是在事件發酵后才開始被動應對,沒有做到預防關口前移、早發現早處置,危機預警和研判能力不夠。
1.4.2 資源儲備不足
雖然國家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財政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在諸如醫療設備、醫用物資等儲備上不夠充足,往往是等到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緊急從各方調配。比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各定點醫院的呼吸機、高流量氧療儀等重點醫療設備均存在“缺位”問題。
2 國內應急醫療隊的管理策略
2.1 SO策略:利用內部優勢,抓住外部機遇
充分利用我國制度、財政等方面優勢,特別是落實好國家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如《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全國醫療機構衛生應急工作規范(試行)》等,將人力、技術等資源優勢統籌融合,不斷提升國家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水平,尤其是要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完善預測預警機制,開展風險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2.2 ST策略:利用內部優勢,減輕外部威脅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和生產大國,要充分發揮在人才和生產方面的優勢,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人力資源及物資儲備,尤其要加強危重癥醫學人才,以及重點醫療設備(比如生命支持設備)、醫用物資的儲備。
2.3 WO策略:利用外部機遇,突破內部瓶頸
要在結合我國實際國情的基礎上,多方借鑒國外先進的醫療隊管理經驗,以此健全國內相關制度體系,完善醫療應急預案,訓練、打造常態化的應急醫療隊伍,進一步提升國內各地區應急醫療隊管理能力。
2.4 WT策略:克服內部弱點,避免外部威脅
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優化國內應急醫療隊管理機構和流程,尤其關注各醫療隊內部不同醫院人員以及各地醫療隊之間的磨合協調問題,科學統籌人力資源,合理安排支援時間和輪換時機,提高醫療隊支援水平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嘉泳,郝元濤,周紫霄等. 困局與突圍: 廣東援外醫療隊派遣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 衛生軟科學,2016(7):18-22.
[2] 張小燕. 基于省域視角的援外醫療隊管理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廣東省援外醫療隊為例[D]. 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9.
[3] 王楷容. 新時期援外醫療管理的挑戰與應對分析——以四川省援外醫療隊為例[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5(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