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nkulova Diana
[摘 要] 我國農村存在大量的貧困人口,為了讓村民走出貧困,中國共產黨在全國開展精準扶貧攻堅工作,目前已經進入沖刺階段。本文從增能理論視角,與扶貧隊員深入農村共同扶貧,應用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基礎設施扶貧及就業扶貧等多種增能扶貧模式,助力江蘇省揚州市Z村全村脫貧。
[關鍵詞] 增能視角;農村;精準脫貧;Z貧困村
[中圖分類號] F32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10-08-2
1 研究背景
2020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1],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向我國各族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2]。為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助力全國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開展[3],筆者有幸參與我國宏大的脫貧攻堅戰,前往江蘇省揚州市Z貧困村,與扶貧工作隊隊員一同工作。
揚州市Z貧困村居民共1 309戶,總人口4 516人,下轄13個自然村、28個村民小組[4]。Z村總耕地面積284.73 hm2,主要分布在東、西2個圩口,水域面積約266.66 hm2[5]。Z貧困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共174人,占全村人口總數的3.9%,歷次動態調整后,現需脫貧戶有57戶共171人,現貧困發生率為0[6]。Z村因病致貧22戶,占總脫貧戶的39%;因殘致貧14戶,占總脫貧戶的24%;因缺勞動力致貧11戶,占總脫貧戶的19%;因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致貧10戶,占總脫貧戶的18%。
2 增能理論
在該研究中,筆者認為Z村貧困人口的無力感是由于環境的排擠和壓迫帶來的,如負向評價、負面經驗、無效行動等。Z村社會環境中存在的障礙使人無法發揮能力,但這種障礙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本文從增能理論視角切入,認為貧困人員的能力不是稀缺資源,經過自身的有效互動,貧困人口的能力可以不斷增強,如個人層面、人際關系、環境層面等[7]。增能是個人與他人在環境的積極互動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能力與自信心,以及促進環境資源和機會的運用,以進一步幫助個人獲得更多能力的過程[8]。
筆者和扶貧人員從增能理論視角,幫助貧困人口確認他們是改變的媒介,可以通過自身和外部的助推實現脫貧。
3 調研方法
3.1 問卷調查法
Z村本次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式,隨機抽取100個樣本,對其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該村貧困戶的需求、貧困原因以及貧困戶的技能資源等。由于文化程度原因,部分老年人不識字,部分問卷數據采集時采取一問一答形式。
3.2 訪談法
對農村的扶貧工作人員、貧困人口及村民進行訪談,了解農村扶貧開展現狀。同時,隨機抽取樣本內30名貧困人口進行訪談,同時對貧困戶責任人進行訪談。
4 揚州市Z村主要致貧問題
揚州市Z村貧困人口現面臨的主要難題如下:一是部分已脫貧戶自主增收欲望和能力不強,內生動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二是村級特色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村集體經濟結構單一,無法保證其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
同時,Z村地處圩區,水域面積豐富,主導產業為水產養殖業,但龍頭化、集約化、市場化、產業化程度不高[9],加之勞動人口大量外出務工,造成主導產業發展缺乏動力。由于各類項目對接、引進困難,目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可依靠的是2座60 kW光伏電站項目的電費收益、財產性收入(扶貧資金入股分紅收入),村集體經濟的結構、體量不容樂觀。
筆者發現駐村扶貧干部和扶貧隊員存在一定的問題,間接影響了精準扶貧效果:①學習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講話不夠及時;②實行“051”“190”“一擴展”“精神障礙貧困患者免費住院救治”等政策,導致“懸崖效應”不同程度顯現;③基層基礎工作開展不扎實,扶貧信息系統數據質量不高;④扶貧項目安排、資金使用不夠精準;⑤電商扶貧投入大量資金,雖然貧困村100%建立“電子商務服務點”,但是大部分成了“快遞站”“繳費點”;⑥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村容村貌、戶容戶貌有待進一步改善;⑦光伏扶貧政策未按“大部分收益應直接分配給符合條件的扶貧對象”規定嚴格落實;⑧缺乏對特殊困難群體,特別是對“邊緣戶”的政策幫扶;⑨走訪調研不到位;⑩“檔案管理不規范”“幫扶責任落實不到位”“政策執行不到位”等問題整改不到位。
5 增能視角下揚州市Z村精準扶貧措施
筆者從增能視角出發,鼓勵扶貧隊員、貧困人員一起發揮自身潛能,連接外部資源,用好國家政策,從根本上化解貧困障礙,助力脫貧。
5.1 產業扶貧方面
產業扶貧舉措眾多,小至個人、大到群體均可實現不同程度受益。產業扶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通過聯建戶用光伏項目帶動“三無”(無勞動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貧困戶14戶,目前已受益2 599元/戶。②大力實施“金菜地”脫貧工程,以蔬菜產業為主導,實行“經營主體+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46戶貧困戶通過合作社參與入股,2019年9月發放分紅500元/戶。③2019年,Z村共申請并達標特色種養業到戶項目15戶,覆蓋水產、豬、羊、雞等養殖產業,開展技術培訓、防疫指導,發放種養補助資金4.5萬元,并覆蓋特色種養業扶貧戶產業保險、理賠9戶。④發展貧困村級主導產業項目。根據村內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結合貧困村發展要求,將水產養殖產業作為村內農業主導產業,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通過抓好示范點建設,開展科技培訓,提升水產綜合種養科技水平;抓好服務體系建設,帶領群眾、帶動貧困戶發展高效農業,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之路。2019年,Z村主導產業發展面積137.33 hm2,共計416戶農戶從事主導產業規模發展,21戶農戶從事水產養殖散養5.73 hm2。⑤大力發展“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各類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能人大戶(家庭農場)帶動和貧困群眾自我調整種養結構發展產業]。1個專業合作社通過勞務就業帶動1戶貧困戶,2個家庭農場通過勞務就業帶動5戶貧困戶,1個種養殖大戶通過勞務就業帶動1戶貧困戶;1個專業合作社通過“金菜地”入股帶動46戶貧困戶;1個專業合作社通過訂單收購帶動1戶貧困戶,2個家庭農場通過訂單收購帶動12戶貧困戶,1個種養殖大戶通過訂單收購帶動4戶貧困戶。⑥利用上級扶貧專項資金,推進鞏固金塘糧食中轉站—烘干場項目。⑦參與2017年投資26.67萬元實施的Z村特色農產品加工項目,分紅1.60萬元,壯大集體經濟。⑧繼續實施Z村華安食品公司食用油脂加工項目,通過20.00萬元投資,獲得分紅1.20萬元,村46戶貧困戶分紅169.5元/戶。⑨實施Z村大和食品蔬菜公司食品蔬菜加工項目,通過40.00萬元投資,獲得分紅2.80萬元,村46戶貧困戶分紅367.5元/戶。⑩繼續實施選派幫扶干部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項目,通過投資10.00萬元選派幫扶干部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享受經營收益分紅1.00萬元。[?]運行村級光伏電站項目,產生村級自營收入8.93萬元。
5.2 金融扶貧方面
通過小額信貸,村37戶貧困戶入股和縣富和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發展現代農業種植產業,2019年每戶享受每年3 050元穩定收益分紅。
5.3 健康扶貧方面
持續做好村56戶貧困戶免費代繳新農合全覆蓋、人身意外保險全覆蓋、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2019年,Z村享受醫療報銷58人、522人次,費用55.00萬元,報銷50.18萬元。
5.4 教育扶貧方面
做好Z村29名學生教育資助全到位,實施1戶2人雨露計劃,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導師制。
5.5 基礎設施扶貧方面
2019年,Z村一體化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和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效果顯著。
5.6 就業扶貧方面
結合村實際及上級資金計劃額度合理設置金鑰匙公益性崗位,2019年共開發崗位208個,涉及保潔崗位,發放工資6.48萬元。
5.7 社保兜底方面
實現農村低保、特困供養、殘疾補助等各類民政補助發放到位。
5.8 項目庫建設方面
經多輪完善,Z村編制完成2018—2020年含計劃、實施、調整類型的項目庫,編制完成2019年第一、第三、第四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計劃。
5.9 社會扶貧方面
落實市縣領導及結對、幫扶、聯系部門來村走訪慰問貧困戶17次。
6 成效與啟示
通過增能理論實踐,扶貧工作隊員和筆者完成以上干預措施,Z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170人,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2019年未,Z村有擬脫貧戶和新建檔立卡貧困戶,因嫁娶自然新增貧困人口1人,因新生兒自然新增貧困人口1人,因死亡自然減少2人,因嫁出自然減少1人,因集中供養自然減少1人,足以可見增能理論下的政策和措施可以為扶貧帶來更多動力。
參考文獻
[1]盧寧.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電子商務助推河南省農村經濟發展現狀與機遇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12):158-160.
[2]張博,顧方哲.山東省鄉村旅游扶貧路徑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24):165-166.
[3]曹亞麗.西藏鄉村穩定脫貧問題研究[J].南方農機,2019(23):77-78.
[4]何曉峰.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電商扶貧對策研究:以福建省屏南縣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12):124-126.
[5]李生寧.鄉村金融扶貧的路徑選擇[J].財經界(學術版),2019(23):8.
[6]向文梅.鄉村旅游扶貧精準化路徑探討[J].中國商論,2019(22):81-82.